第27章 1862年 同治元年太平天國十二年(2 / 3)

28日,免回疆應進貢物。

本月,太平軍與英、法聯軍激烈交戰,於聯軍猛烈炮火下,犧牲慘重,退出泗涇、七寶等陣地,上海、鬆江解嚴。英法聯軍班師回上海、鬆江。李秀成軍進攻上海計劃受阻。4月17日,英法聯軍再次進攻李秀成陣地周浦(上海東南40裏處)。聯軍司令何柏因上次作戰傷腿未出戰,由史迪弗立、卜羅德、華爾分任指揮官。全軍共二千四百餘人,有大炮十四尊,當日下午2時開戰,眾炮齊發達半小時之久,太平軍有眾三千餘人,正在吃飯,猝不及防,難以抵敵,分三路撤退川沙。聯軍大炮繼續轟擊,李秀成軍死者五、六百人,被俘者三百人,全被清軍屠殺。聯軍僅陣亡一人,傷三、四人。太平軍退走後,聯軍肆行劫掠,大量贓物帶滿全身,亦有以馬運輸者,並因爭奪贓物而互相爭執。聯軍司令何柏為此規定平均分贓辦法(4月22日)。4月27日,聯軍再次出擊,進攻嘉定(上海西北70裏處),加上華爾常勝軍近四千人,大炮三十尊。另有清軍五千人,沿蘇州河進犯。同日,李秀成軍擊敗聯軍於南翔,英軍包冷等受重傷。29日,雙方再戰,太平軍失利,退至嘉定。

5月:

1日,聯軍炮攻嘉定,圍困東、西、南三門。太平天國守軍五、六千人,又無大炮,死傷數百人,李秀成守軍迅即退走,城內陣亡者五百人,途中被清軍截殺者二千人,被俘者一千人,均被清軍屠殺。聯軍無一損失。所掠贓物,價值二十萬元左右,各軍平均分配。戰後英軍留400人守嘉定,其餘均返回上海。

3日,聯軍第三次自上海出戰,進攻青浦(滬西約百裏之處),是役,何柏仍未出戰。聯軍四千餘人,大炮四十尊,清軍六千人。李秀成軍守青浦者僅四千人。

8日,聯軍抵青浦。

14日,聯軍又以大炮齊發,攻擊西、南二門,常勝軍攻東門。清軍圍北門。太平軍無重武器,一小時後,聯軍自缺口衝入城內,太平軍以肉搏抵抗,戰死者千人,被俘者二千,亦均被清軍屠殺之。少數人退走。聯軍三人陣亡,八人受傷。

李鴻章所率領之湘淮軍,於本月2日齊到上海。中旬,聯軍進攻奉賢。李鴻章湘淮軍與聯軍協同作戰。此役英人何柏出戰指揮,聯軍四千六百餘人,大炮三十尊,先攻南橋鎮。太平軍駐守於此者千人。英法聯軍仍是先發大炮,守軍先不動聲色,待敵人入城,突然反擊,擊斃法海軍司令卜羅德,旋即退走。18日,華洋聯軍進犯奉賢之柘林。守軍與華洋聯軍激戰數日,死傷慘重,於21日退出奉賢。

李秀成此時正在天京議事,忽聞嘉定、青浦失守,乃調集精銳之師,自天京出發,於12日抵達蘇州,率萬餘人從事反攻。先聲言直攻上海,並以旗幟為疑兵之用,威脅聯軍。迫使其少數守軍主動放棄防地。14日,李秀成督師抵太倉,分兩路反攻,李親率軍攻嘉定,聽王陳炳文等攻青浦。17日開戰,忠王以計(令一部分太平軍假降清軍,然後裏應外合)擊敗清軍李慶琛部,進逼吳淞,旋因英海軍開炮轟擊,李秀成軍撤退。20日,李秀成圍攻嘉定,另部太平軍進攻鬆江。28日,李秀成收複嘉定,俘英國水兵九人,盡行釋歸。聯軍因三處同時被攻,相顧不及,退回上海。李秀成再揮軍進攻青浦,占泗涇,進抵虹橋、漕河涇、七寶。28日,再次兵臨上海城下。正在此時,南彙太平軍守將劉玉林等,因與忠二殿下李容發不睦,率部萬人獻城投降淮軍劉銘傳。浦東地方因而盡歸淮軍所有。29日,李秀成擊敗進援青浦之華爾常勝軍部,圍攻鬆江府城。英海軍助華爾與清軍防守鬆江。李秀成猛攻不下,停攻。31日,忠王軍黃文全等部再急攻鬆江府城,李鴻章指揮湘淮軍進援鬆江。

5日,曾國藩奏,蘇省紳士請借英法兵收複蘇常,曾認為斷不可行。準奏。令李鴻章裁製華爾常勝軍。比利時國請求換約。

8日,清廷命薛煥為全權大臣籌辦比利時國通商事宜。

10日,英法聯軍攻陷寧波。

13日,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於廬州戰敗被苗沛霖誘捕,獻清軍都統欽差大臣勝保。勝保勸降,陳堅拒之,旋被殺。

17日,以葉爾羌阿奇木克伯郡王阿克拉伊都違例攤捐,擅殺回眾,奪郡王爵,治英蘊(辦事大臣)罪。采納僧格林沁建議,興辦山東畝捐。

台灣人戴萬生起兵反清,占領彰化,清廷命福建巡撫徐宗幹前往鎮壓;清廷添設長江水師,駐紮蕪湖。

29日,命多隆阿督辦陝西軍務。

30日,命吳振邦赴山西協辦“防剿”。

31日,命明誼速赴塔城與俄方會勘地界。

6月:

1日,賜徐郙等一百九十三人進士及第、出身、同出身。

10日,清軍與英、法軍攻克上海附近之南橋鎮、柘林、奉賢各城。南橋攻克時,法海軍提督卜羅德被太平軍擊斃。同治賜祭,並賞其家屬珍物。

13日,命侍郎恒祺會同崇厚辦理葡國通商事務。此時,英國欲調印兵協助清軍進攻南京,清廷特諭曾國藩等:速克金陵、蘇、常,以避免英國借端入侵之念。

15日,前太常寺少卿李棠階疏請:於帝師匡弼之餘(意謂皇帝就教之時),預先杜絕左右近習(近臣之意)之漸,並講《禦批通鑒輯覽》及《大學衍義》。優詔答之(表示接受)。

19日,命恒祺為辦理葡國通商全權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法國公使照會田興恕虐害教民,清廷命駱秉章、勞崇光查辦。

20日,英王陳玉成被勝保奉詔殺於解京中途。

先是陳玉成於1861年9月安慶失陷後,受到天王怒責,乃發奮北伐幽燕,欲一舉而傾覆清廷。遵王賴文光不同意此次北伐,他主張設法收複皖北。但英王未納此見。1862年初,自皖北分軍四路北伐:第一路,由主將泳天義馬融和統領,自皖北潁上會合沃王張洛行(撚軍)北上,直攻潁水府。此路還有羨天義倪隆懷、偏天義範立川一同領軍。第二路,為四王軍,即扶王陳德才、啟王梁成富、遵王賴文光、祜王藍成春,自潁川西入河南。第三路,秦王苗沛霖(民團歸附太平軍者),由壽州北上蒙城。第四路,陳玉成本人和導王陳仕榮為預備隊,在廬州接應。第一路先行,第二路於2月起行。第三路苗沛霖則於3月初率軍降清,而英王仍毫無所知。當三路北伐軍先後出發,而第三路叛變後,陳玉成大軍由集中而分散,處於被各個擊破之危局中。當各路軍出發,陳玉成忽接(2月)天王詔書,命其進兵取糧。陳乃速傳命扶王等從速回兵下遊正陽關地區。但扶王等已遠離潁川,未接到此軍令。陳玉成正準備出師正陽關時,清軍多隆阿部大舉來攻。陳勢孤城危,又急令北伐軍回師救援,但軍書被截,無一到達各路軍之手。而清軍各部則迅集廬州,包圍城池。陳玉成孤守困城,至5月初,以三千人突圍而出,連夜走壽州,尚不知苗沛霖已經投降清軍勝保。5月13日,陳於壽州被苗沛霖誘捕,獻於勝保。勝保得陳後,勸其降清。陳不屈,且言勝保乃其手下敗將,莊嚴曰:我受天朝聖恩,不能投降。敗軍之將,無顏求生。勝保即將英王送往北京,行至河南省延津縣,得清廷諭旨:“就地淩遲處死”。

21日,清廷諭令明誼:按條約與地圖,與俄國剖析界務。命錫霖襄辦北路分界事宜。

7月:

3日,因1860年5月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兩江總督何桂清逃往上海,清廷將何革職拿問,一直未結案,本日,命六部九卿再議何桂清罪。

9日,何桂清論斬。斬何桂清,是慈安東太後獨斷批準刑部論斬奏議。追其原因,係何桂清向西太後寵臣榮祿行賄,一向剛正嚴厲之東太後為之震怒,特準刑部李堂階奏本,下諭處斬何桂清。西太後見之,暗中膽寒,加緊培植自己勢力。恭親王奕,自辛酉政變後,多依靠慈安東太後,東太後亦倚重之。東太後主張重用漢人,與奕政見一致,此後,西太後與東太後之間,存有政見之異,而恭親王奕則站於東太後一邊,西太後與奕之間矛盾日益加深。

10日,直隸發生蝗災。

11日,陝西回眾攻擊西安和同州,清廷急命雷正綰入關鎮壓。

15日,大學士桂良卒,贈太傅。頒發廓爾喀王獎勵敕書。

19日,議定比利時通商條約。常清等奏:俄國稱:哈薩克汗阿克坦沙拉已歸屬俄國。朝廷諭:查實酌辦,令各台吉,另外再推舉襲汗爵者。

20日,清廷嚴諭文煜等緝捕直隸省境“馬賊”。

21日,清廷允僧格林沁收撫苗沛霖。

22日,急命多隆阿赴西安,圍剿回眾,勿為撫議(招撫的打算)所誤,對“被裹脅之良回”,仍予以解散。

29日,安集延“匪”倭裏罕,入喀什噶爾卡襲擾,清軍擊敗之;浩罕於伯克邁裏作亂,被殺。

8月:

1日,命景文調遣達木蒙古兵及夥爾等族番兵,開赴西藏。平定亂事。

3日,以陝省回眾殺漢民,清廷促多隆阿等入關鎮壓,旋諭責其延誤,改令勝保率軍赴陝援剿。袁甲三以病免,命李續宜為欽差大臣督辦軍務。

5日,甘肅撤回投降;安集延“賊”遁出關卡。俄國稱哈薩克、布魯特為其領土,清廷命常清察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亦就此與俄國理論,清廷命明緒會同明誼,勘察西部邊界,並令其就此與俄國公使切實說明,各守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