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政治文化製度基本上是蒙古法與漢法並存,而蒙古法又居於核心位置,亦即內蒙外漢。以元代宮廷為例,蒙古遊牧官和為皇室貴族服務的特設官署占據著中央官製的內核部分,即便是漢地式官署中書省、樞密院、禦史台等,也滲透了相當多的蒙古因素。而元代軍隊中處於核心地位的依然是負責宮廷宿衛的萬人怯薛,並且怯薛近侍參與中央決策,這些都是蒙古舊製的體現。又如元朝皇帝在大都、上都建立了漢地式的宮殿,但都城之內仍保留蒙古帳殿。這種內蒙外漢的政治文化製度猶如一把雙刃劍,既有利於多元文明的共存和繁榮發展,也使得蒙古民族不致被人數眾多的漢族迅速同化,同時又帶來了種種弊端,諸如濫賜、冗官、貪汙、民族矛盾等。
元代宮廷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宮廷鬥爭史。究其原因,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就是,元代相當多地保存了分封製和黃金家族的共權原則,使得皇位的繼承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到元代後期,權臣在皇位更替中的地位愈顯重要,並且多次出現權臣壟斷朝政的局麵,這又是元廷改革舊製,加強漢地式中央集權的產物。
對元代宮廷史的探討既有利於把握元代曆史的梗概,對於理解元代政治文化中很多深層次的問題也大有裨益。畢竟,宮廷是國家權力的核心,是諸多政治文化現象產生的源泉。
元代宮廷史是一個涵蓋範圍頗廣的題目,涉及宮廷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諸多方麵。受篇幅和筆者能力所限,不可能麵麵俱到,而隻能就一些最為基本的問題進行簡要的論述。本書以皇位更迭及重要曆史事件、人物為主線,試圖勾勒出整個元代宮廷政治史的輪廓,使人們對元代這一方麵的曆史有所了解。其中第二章的主要內容以及第三章的部分內容大量參考了李治安師的《忽必烈傳》,從這個角度上說,本書是李治安師和筆者的共同成果,當然書中的不足和錯誤之處皆由筆者負責。
薛磊
2008年4月於南開大學曆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