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宮廷(1 / 3)

成吉思汗(1162—1227),蒙元帝國的創立者。他統一了混亂的蒙古草原,建立了大蒙古國,完善並創建了一些基本的國家製度。他在位時期不斷發動大規模的征服戰爭,同時又把龐大的蒙古帝國的很多地區分封給諸子、諸弟進行統治。

一 蒙古的興起

蒙古部落最初是東胡的後裔室韋人的一支。《舊唐書》中有關於蒙兀室韋的最早記載,蒙兀即蒙古(Monghol)。隨著部民的繁衍和遷徙,蒙古部落逐漸興盛起來,生活地域也不斷擴大。到十二世紀,居住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三河之源肯特山地區的蒙古部落中誕生了蒙古國第一任大汗——成吉思汗(鐵木真)。當時的蒙古草原,分布著眾多蒙古和突厥語係部族,諸部族之間不斷地擄掠、廝殺。對於此一時期蒙古草原的混亂局麵,《蒙古秘史》(第254節)有如下形象的描述:“有星的天空旋轉,諸部落混戰,沒有人進入自己的臥室,都去互相搶劫。有草皮的大地翻轉,諸部落紛戰,沒有人睡進自己的被窩,都去互相攻殺。”1162年出生於蒙古乞顏部的鐵木真,一開始也是部族仇殺的受害者。

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是乞顏部的首領。據說,成吉思汗出生之時,也速該恰巧俘虜了一個名叫鐵木真的塔塔兒部族首領歸來,也速該就為這名新生兒取名鐵木真。

在鐵木真幼年時,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殺。之後,鐵木真一家就陷入困頓之中,原來隸屬於也速該的族人、部屬都投奔另一蒙古部族泰赤烏部那邊去了。早年痛苦的生活曆練使得鐵木真在動蕩、殘酷的環境中逐漸成長為一名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史稱他“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他巧妙地借助其他蒙古部族的力量,不斷積聚勢力,陸續征服了蔑兒乞部、泰赤烏部、塔塔兒部、克烈部、乃蠻部等主要部族,統一了蒙古草原。1206年春鐵木真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舉行忽裏台(quriltai,大聚會之意,或譯忽裏勒台、忽鄰勒塔)大會,建九遊白旗,稱成吉思汗。有關成吉思的意思,曆來眾說紛紜,有天賜、海洋、可怕的、強健的等多種說法。最近蔡美彪先生研究認為,成吉思汗的漢語諡號聖武是成吉思最恰當的解釋。汗為蒙古-突厥語,原意為父主,古代蒙古草原上一些大部落的首領多用此號。至此,大蒙古國正式建立起來。原來蒙古草原上紛爭不斷、互相擄掠仇殺的各個部族均統一到大蒙古國的旗號之下,並按統一的製度組織起來。1997年;蔡美彪《成吉思及撐黎孤塗釋義》,在大蒙古國建立前後,為有效組織蒙古草原上各個部族,成吉思汗在蒙古舊製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軍事製度。成吉思汗首先把草原牧民按十進製的方法組織,編為十戶、百戶和千戶,共設立九十五個千戶,同時劃定了各千戶的牧地範圍。千戶是軍事、行政合一的基層單位,被任命的千戶都是貴戚、功臣,他們世襲管領所得到的民戶和封地。千戶內的牧民不能隨意離開各自的千戶組織。千戶製度是蒙古國家統治體係中最重要的一環,通過編組千戶,全蒙古百姓都被納入嚴密的組織,國家按千戶征派賦役和僉調軍隊。法律規定:凡十五歲至七十歲的男子都要服兵役,隨時根據命令自備馬匹、兵仗、糧草,由千戶率領出征。因此所有蒙古成年男性牧民,同時也是戰士,“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在千戶之外,還任命了三個萬戶,即左、右翼及中軍萬戶,作為軍事統帥。(《蒙古秘史》第202至203節;《元史》卷九十八《兵誌一》)

成吉思汗還建立了怯薛(keshig)製。怯薛在蒙古語中為番值護衛的意思,即為護衛軍。早在1204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自己的護衛軍,大蒙古國建立後,為保障自己的絕對權力,他將護衛軍擴充為一萬人,其中宿衛和箭筒士各一千人,散班八千人。據《蒙古秘史》,成吉思汗“從萬戶長、千戶長、百戶長的兒子和白身人(自由民)的兒子中,挑選有武藝,身體、模樣好的人……進入輪番護衛隊。千戶長的兒子被選入時,帶伴從者(那可兒,nokor,夥伴、伴當)十人、其弟一人同來。百戶長的兒子被選入時,帶伴從者五人、其弟一人同來。十戶長的兒子、白身人的兒子被選入時,帶伴從者三人、其弟一人同來。從其原居地準備好所騎的馬和必需物品前來”。由於護衛軍成員需要帶領自己的侍從和弟弟,這樣一來護衛軍的數量就大大膨脹了。護衛軍的主要職責是保護大汗的營帳和分管汗廷的各種事務,同時也是大汗親自統領的作戰部隊。成吉思汗規定宿衛值夜班,箭筒士和散班值白班,各分為四隊,每番三晝夜,所以總稱為四怯薛,護衛軍成員則被稱為怯薛歹(又譯怯薛丹)。

由於數量巨大且由各級那顏(noyan,官人)之子充任,因此護衛軍又被稱為大中軍,成為大汗控製蒙古那顏以及進行征伐戰爭的精銳部隊。怯薛作為大汗的侍從近臣,其地位高於外任的千戶那顏,在蒙古的軍政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大汗還常常派怯薛為使者,出去傳達旨意,或處理重大事務。怯薛還常調任外官,擔任重要職務。怯薛的執事分工有十多種,例如火兒赤(佩弓矢者)、必闍赤(書記)、博爾赤(廚子,又譯寶兒赤)、昔寶赤(掌鷹者)等等。成吉思汗規定怯薛誤班、違法要視情形施以不同程度的懲罰,但這些懲罰須由大汗親自裁定。成吉思汗命令最親信的那可兒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四家子弟世襲擔任怯薛長。怯薛長是大汗的親信內臣,元朝稱為大根腳出身。(《蒙古秘史》第209至229節)

成吉思汗任命養弟失吉忽禿忽為最高斷事官(jarquci,劄魯忽赤),即大斷事官。蒙古國時期大斷事官是掌管民戶分配以及司法的最高行政、司法官員,所以也有國相之稱。大斷事官之下,置有若幹斷事官,為其僚屬。諸王在各個封地也各置斷事官管治本部百姓。成吉思汗降旨說:“把全國領民的分配情況和所斷的案件都寫在青冊上麵。凡是失吉忽禿忽與朕議定而寫在青冊白紙上的規定,直到子子孫孫,永遠不得更改,更改的人要治罪。”據載,失吉忽禿忽決獄公正,給過犯人很多幫助和恩惠,他屢次說:“不要因為恐懼而招認!”“不要害怕,說實話!”失吉忽禿忽的斷案方式、方法及原則,奠定了當時判決的基礎。

斷事官處理事務的依據是成吉思汗製定的劄撒(jasaq,法令),劄撒中包括了古代流傳下來的習慣法以及成吉思汗本人頒布的法令和聖諭。在1219年西征前的貴族大會上,成吉思汗重新確定了自己的領導規則、律令和古代習慣。他命人用文字將劄撒內容記錄成冊,這成為蒙古國的第一部法典,即為《大劄撒》。後來,蒙廷凡是新大汗即位以及大的諸王朝會,都要捧出《大劄撒》,誦讀成吉思汗的聖諭。

成吉思汗說:“凡一個民族,子不遵父教,弟不聆兄言,夫不信妻貞,妻不順夫意,公公不讚許兒媳,兒媳不尊敬公公,長者不保護幼者,幼者不接受長者的教訓……這樣的民族,竊賊、撒謊者、敵人和[各種]騙子將遮住他們營地上的太陽,這也就是說,他們將遭到搶劫,他們的馬和馬群得不到安寧……”於是成吉思汗“以非常嚴格的劄撒為他們建立了秩序:他讓賢明勇敢的人當了將官,他把奧魯交給伶俐的人,讓他們管理馬群,粗魯無知的人,則給予鞭子,派去放牧畜群”。

蒙古人起初沒有文字,“凡發命令,遣使往來”,隻是使用一些刻畫的符號。成吉思汗建國前後,逐漸采用畏兀兒字母書寫的蒙古語。他征伐乃蠻部族時,俘獲了懷揣乃蠻印璽的畏兀兒人塔塔統阿。他問塔塔統阿,這個印璽有何用?塔塔統阿回答說,“出納錢穀,委任人材,一切事皆用之”,作為憑證。成吉思汗覺得此物十分有用,便將塔塔統阿留在身邊,以後凡有詔旨,便使用印章。成吉思汗認知到文字對一個國家、民族十分重要,於是他又命令塔塔統阿教授自己的兒子以及諸王用畏兀兒字書寫蒙古語。畏兀兒字蒙古文創製出來以後,成吉思汗就用它來發布法令,登記戶口,記錄所辦案件等等。雖然後來元世祖忽必烈命國師八思巴采用藏文字母創製了蒙文新字(又稱八思巴文),並作為官定的蒙古文,但畏兀兒字蒙文並未廢棄,後經過改革,更趨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王國維《蒙韃備錄箋證》,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元史》卷一百二十四《塔塔統阿傳》;《元史》卷二百二《八思巴傳》)

千戶製、怯薛製、斷事官製,劄撒的製定,文字的創製等,標誌著蒙古人自稱為大蒙古國的國家政權基本建立。大蒙古國的建立促進了蒙古民族的形成,以往各自為政的草原部族,在蒙古的名稱下結成了新的強大的民族共同體。

長期征伐混戰的蒙古草原各部族一旦凝聚成一個強有力的實體,便成為一支可怕的軍事力量。強烈的擄奪欲望促使大蒙古國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對外征伐,西夏、金、西遼、高麗、花剌子模(中亞西部的古代國家,位於阿姆河下遊、鹹海南岸,今烏茲別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兩國境內)等均難逃厄運。蒙古軍的鐵蹄橫掃了東起朝鮮半島,西至中亞、東歐的遼闊地區。其時成吉思汗強烈的征服欲望已近瘋狂,他曾對部下講,男人最大的快樂是“鎮壓叛亂者、戰勝敵人,將他們連根鏟除,奪取他們所有的一切;使他們的已婚婦女號哭、流淚,騎乘他們的後背平滑的駿馬,將他們的美貌的後妃的腹部當做睡衣和墊子,注視著她們的玫瑰色的麵頰並親吻著,吮她們的乳頭色的甜蜜的嘴唇”。

二 成吉思汗的諸子、諸弟

成吉思汗的大皇後孛兒台旭真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即術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按照蒙古人的風俗,同父諸子的地位是與他們生母的地位相一致”,因此成吉思汗大皇後所生子女,享有較大的優待和特權。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跟隨成吉思汗東征西討,建立了豐功偉績,“猶如帝國寶座的四根台柱,汗國宮廷的四根棟梁”。他們也被稱為四曲律,所謂曲律是蒙古人對於卓越的人傑或駿馬等的稱呼。“成吉思汗替他們各自選擇了一項特殊的職務。他命長子術赤掌狩獵,這是蒙古人的重要遊樂,很受他們的重視。次子察合台掌劄撒和法律,既管它的實施,又管對那些犯法者的懲處。窩闊台他選擇來負責[一切需要]智力、謀略的事,治理朝政。他提拔拖雷負責軍隊的組織和指揮,及兵馬的裝備。”

在成吉思汗的諸子中,長子術赤的出身頗具爭議,因為成吉思汗與蔑兒乞人作戰時,孛兒台旭真曾被蔑兒乞人俘虜,後來成吉思汗輾轉從克烈部首領王罕處要回了孛兒台旭真,孛兒台旭真在返回成吉思汗住處的路上,生下了長子術赤。那麼術赤到底是不是成吉思汗的親生兒子呢?波斯文蒙古通史《史集》載,孛兒台旭真在被蔑兒乞人俘虜以前,已經懷有了術赤,但另一部重要的蒙文資料《蒙古秘史》則沒有明言孛兒台旭真在被俘之前是否懷有術赤,卻似乎又默認了術赤並非成吉思汗的親生兒子。據《蒙古秘史》,針對察合台對術赤出身的質疑,成吉思汗的大臣闊闊搠思辯駁道:“你的母親不是[與蔑兒乞人]有意相思而做出的,而是不幸的遭遇所造成的;並非偷偷摸摸幹的,是戰爭環境造成的;並非相愛而做出的,而是在戰爭中造成的無可奈何的事。察阿歹(察合台),你怎麼可以胡言亂語,使你賢明的母後寒心?你們都是從她腹中所生下的孩子,你們是一母同胞兄弟。你不可以責怪熱愛你的母親,使她傷心;你不可以抱怨你的生身之母,指責她所悔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