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相處之道:在於內心的容忍(2)(3 / 3)

“不寬恕眾生、原諒眾生,將苦了自己”。所以,與人有冤就會苦了自己。何謂“冤”?冤使人與人之間矛盾或者衝突,使人們陷入仇恨當中,無法自拔。“冤冤相報何時了”,麵對仇怨,用寬容去化解,去消釋,不要無休止地報複。不要用仇視的眼光看待你的冤家,用寬容的胸懷容納衝突,用平和的態度對待矛盾。人世間少了仇恨,多了和睦,社會就會更和諧,人們就會相處得更自在。

有一個和尚正在化緣,被一個迎麵走來的大漢撞倒了。和尚摔倒在地,缽盂也丟了,一時間站不起來,胳膊還被地麵蹭破了一層皮,滲出了鮮血。

可是,撞人的大漢不僅不道歉,反而理直氣壯地說:“和尚,你沒長眼睛嗎?沒看到我過來嗎!”

和尚緩緩地站了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

大漢很是吃驚,問道:“你怎麼不生氣啊,和尚?”

和尚看他有悔改的意思,便說道:“為什麼要生氣呢?生氣既不能讓缽盂找回,也不能讓我的胳膊恢複原樣,疼痛也不會消失。倘若我與你爭吵,結果必會造成更多的惡緣、生氣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也許我被你這麼一撞,我的惡緣就沒有了呢!我感謝還來不及,又怎會生氣呢?”

大漢被和尚的寬容觸動,也不再生氣了。

寬容擁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還可以化解矛盾和衝突,讓冤家拋棄前嫌,握手言和。相反,仇恨會破壞人們之間的關係,還可以吞噬人們的健康,摧毀世人的心靈。

寬容是一種胸襟,更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當雙方發生衝突與矛盾,要告誡自己的子孫不要冤冤相報,再深的仇恨和衝突也會化解,再大的結也會解開。

所以,當我們麵對一件衝突時,明明用寬容可以解決,為什麼要用仇恨呢?仇恨隻會徒增仇恨。當你寬容別人時,你也在寬容你自己。你不僅丟棄了一個沉重的包袱,你還獲得了幸福的生活。

7. 換個角度,理解別人的處境

要想做到人與人融洽相處,你首先要理解別人的處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例如,你覺得自己很累,你要想每一個人都比你累。如果你能這麼想,說明你能體會到別人的勞動是一種辛苦;如果別人對你有冒犯,你也能理解別人對你的態度。這樣就不會生氣了。

有一對夫妻,妻子下班後,忙著做晚飯。這時丈夫也回來了,倒在沙發裏看電視,而屋子亂七八糟。妻子做完飯,又開始收拾屋子。

妻子就說:“我忙了一天,回到家裏還要做飯,還要收拾房間,你居然在沙發上賴著看電視,怎麼就不說來幫一把手呢?”

丈夫就說:“一天上班累死累活的,到了家我就沒有一點勁兒了,哪像你上班那麼輕閑。要不然,怎麼還有精力收拾屋子。”

於是兩人就爭吵起來。

還有一對夫妻,跟他們情況差不多,因為兩人都能換一種思路,替對方著想,情況就不一樣了。

妻子說:“你都辛苦一天了,每天上班這麼累,還是讓你好好休息一會兒吧。家不就是休息放鬆的地方嘛。”

丈夫也說:“你上了一天班,下班回家還要收拾屋子,真是辛苦。這麼著吧,反正我收拾過的屋子你也看不上,幹脆,我去廚房把飯熱了吧。”

你看,理解一下別人的處境,原來生活這麼簡單輕鬆。不經意間,夫妻倆就產生了一種默契和溫馨。如果有人能體諒你,你一定會試著體諒別人;如果有人願意替你受累,你也一定願意為他承擔。

我們在工作中肯定會有羨慕別人的時候:例如你看王主任工作輕鬆,每天看他不是請客吃飯,就是打球運動,還可以一個人關在辦公室裏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錢也不少拿,多好啊!

其實你不知道,你羨慕的對象也羨慕你。

王主任親切地說:“小劉啊,真羨慕你們啊,我的工作壓力太大了,每天都要陪別人吃飯,連和家裏人一起吃晚飯的時間都沒有;上班吧,一個人在辦公室,也沒有人說說話,不像你們還可以說說笑笑的。還是你們舒服啊,我要是跟你的工作換一換,我就知足了。”

人們都把自己的工作和付出看得比實際情況多,把別人的工作和付出看得比實際情況要少。 所以我們要學著理解別人的處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不然就容易產生抱怨。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付出相對少,別人的付出相對多,那麼,你自然就會不斷地自勉,就不會有抱怨和吵架了。

這個世界上一定會有好心人和熱心人,不要因為別人沒有幫你就埋怨。其實每一個人都沒有義務幫助你,與不相識的人交往,人們都會有一種戒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