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佛家講術不向外求,而向內求,內就是指內心、自己。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實踐、體證,父母手足,親人朋友,誰也代替不了。
有一個孤兒生活無依無靠,經常忍饑挨餓。他十分彷徨,整天過著流浪的日子。
那天他碰見一位高僧,於是他向高僧求教。
高僧把他帶到亂石堆旁,指著一塊石頭說:“明天早晨,你把它拿到集市去賣。但要記住無論多少人出多少錢要買這塊石頭,你都不要賣。”
孤兒心想這塊石頭雖然不錯,但滿山都是石頭,怎麼會有人花錢買它呢?但是第二天他還是抱著石頭來到集市內,找一個地方蹲下來叫賣石頭。
畢竟是一塊石頭啊,根本沒有人把它放在眼裏。第一天過去了,第二天又過去了,依然無人問津。直到第三天,才有人來詢問。第四天,真的有人想要買這塊石頭了。第五天,那塊石頭已經能賣到一個很好的價錢了。
孤兒回到寺廟裏,興奮地向高僧報告:“想不到一塊石頭值那麼多錢。”
高僧笑笑說:“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記住,無論人家出多少錢都不能賣。”
孤兒又把石頭拿到黃金市場去,一天、兩天過去了,第三天,又有人圍過來問,幾天以後,問價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也已被抬得高出了黃金的價格,而孤兒依然不賣。但是越是這樣,人們的好奇心就越大,石頭的價格被抬得越來越高。
孤兒又去找高僧,高僧說:“你再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去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你都不能賣。”
孤兒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又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到最後,石頭的價格已被炒得比珠寶還要高。由於孤兒無論如何都不賣,更是被傳揚為“稀世珍寶”。
對此,孤兒大惑不解,去請教高僧。
高僧說:“世上人與物皆如此,如果你認定自己是塊陋石,那麼你可能永遠隻是一塊陋石;如果你堅信自己是一個無價的寶石,那麼你就是無價的寶石。”
高僧指導孤兒看重自己,因為隻有自己看重自己,熱愛自己,生命才有意義,才有價值。即使是一塊石頭,也有自己的價值,何況是一個人。你是一塊陋石還是一塊寶石,要看自己的態度。人的價值不是由別人決定,人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而每個人的命運也是由自己掌握的。所以千萬不要怪命運不好,而要想怎麼讓自己從一塊陋石變成一塊寶石。
小蝸牛問自己的媽媽:“為什麼我們一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說:“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隻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說:“毛蟲妹妹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它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說:“因為毛蟲妹妹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它啊。”
小蝸牛說:“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它為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說:“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它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說:“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小蝸牛的又硬又重的殼就是它自己的,有了這個殼,它就可以安心快樂地長大。這不是它的負擔,而是它的保護。
我們要肯定自己,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又怎能期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要肯定自己的學問、道德、能力、發心、慈悲。如何贏得別人的尊重呢?說話要自信,做事要有益。我們要尊重自己,君子不重則不威。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我們。
我們還要做一個自在的人,不要隨便受到影響。如果自己的內心全然沒有快樂,會覺得活得沒有任何意義。發自內心的喜樂,才是涵養生命的原料。
4.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由心生。荀子說:“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去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心態是決定成功與失敗的關鍵,而成功與失敗往往是一念之間。
有一位著名的畫家,想創作一幅尊貴的天使畫像。但是天使沒真實影象,於是他花費很多年去尋找一位適合當天使的模特兒,最後終於找到一位輪廓分明、他想表達的天使形象的人了。
這位畫家重金聘請年輕人當模特兒,不久,便創作完成。當這幅畫展出時,震撼了藝術界,大家都讚歎不已,此畫轟動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