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時分,石屋禪師突然聽到房內有聲音,問道:“是天亮了嗎?”
對方回答:“沒有亮,還是深夜。”
石屋禪師心想,這個人能在深夜漆黑中起床,應該道行很高吧。
於是又問:“你是做什麼的?”
那個人的回答出乎意料:“我是小偷!”
石屋禪師說:“原來是個小偷,你前後偷過幾回?”
小偷回答:“我也記不清了。”
石屋禪師問:“每偷一次,能愉快多久呢?”
小偷回答:“那要看偷的東西價值怎樣啊!”
石屋禪師追問:“最高興時能維持多久?”
小偷回答:“快樂短暫,幾天過後就不快樂了。”
石屋禪師說:“原來是個鼠賊,為什麼不偷一次大的啊?”
小偷問:“你有經驗嗎?你共偷過幾次大的呢?”
石屋禪師回答:“隻有一次。”
小偷疑惑地說:“隻有一次?這樣不夠吧?”
石屋禪師回答:“雖然隻有一次,但夠我畢生受用啊。”
小偷急問:“這東西是在哪裏偷得?我也想要。”
石屋禪師指著自己的腦袋說:“這是無窮無盡的寶藏,如果你能夠獲得智慧和真理,畢生受用不盡,你懂嗎?”
鼠賊明白了石屋禪師的教誨,深深後悔,隨後皈依石屋禪師,做了一個禪者。
人總是會貪念一些身外之物,卻對自己的寶藏視而不見。這些身外之物,即使得到了,也不會滿足,當然也不會快樂。智慧和真理才是無窮無盡的寶藏,它儲存於我們的大腦中,為我們所用,是能夠讓我們畢生受用不盡的。
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壞習慣改掉,養成好習慣,它將使我們受用終生。雖然改掉它們會有些難,但是如果不改掉的話,將永遠困擾著你。
養成好習慣也需要智慧和方法。
一位禪師給弟子們講解人生的奧秘。弟子們坐在他的周圍。
禪師問:“怎麼才能除去山野裏的雜草?”
弟子覺得禪師的問題太簡單了。
第一個弟子說道:“用鏟子把雜草全部鏟掉!”禪師聽完微笑地點頭。
另一個弟子說:“可以一把火將草燒掉!”禪師依然微笑。
第三個弟子說:“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雜草!”禪師還是微笑。
第四個弟子說:“他們的方法都不行,除草要除根,必須把草根都挖出來,它們就不會再長了。”
禪師說:“你們講得都很好。這樣吧,寺廟後麵那塊地已經荒蕪了很久,雜草叢生。我將這塊地分成幾塊,你們每一個人包括我在內,都將分得一小塊地。從明天起,你們就按照自己的方法除雜草,而我會用我的方法。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在寺廟後的那塊地相聚吧。”
第二年很快到了,弟子們如約相聚在那塊地邊。
他們用盡了各種方法都不能徹底除去雜草,都來看看禪師的方法是什麼。
禪師所處理的那塊地,沒有一根草,取而代之的是金燦燦的莊稼。
原來隻有在雜草地裏種上莊稼才是除去雜草最好的方法。
那是禪師為他們上的最後一堂課,莊稼已經成熟了,禪師卻已經仙逝了。弟子們無不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人的心靈亦是如此,要想讓心靈不長雜草,最好的辦法是修養自己的美德,增強學習力,不斷修行,才能讓心靈純淨。人的壞習慣就像雜草,長成容易,除去難。但是如果能學到禪師那樣的智慧,去除也並不難。
曾經有一個弟子請教釋迦牟尼“不知者無罪”。
釋迦牟尼打了一個比喻,對弟子說:“現在有一把火鉗,已經被燒得火燙,但肉眼卻看不出來。如果要你去拿這把火鉗,是知道它燒得火燙受害嚴重,還是不知道它燒得火燙受害嚴重?”
弟子說:“當然是不知道它燒得火燙受害嚴重。不知道才沒有一點心理準備,被燙的時候就來不及采取防範措施。”
釋迦牟尼和藹地說道:“是啊!如果知道火鉗燒得火燙,就會深懷戒心,不敢絲毫大意,也絕不會用力去抓。如果不知道火鉗燒得火燙而去拿,就會用力去抓。可見並不是‘不知者無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人們就是因為不明真理,所以才會在苦海孽浪裏翻騰沉淪。”
往往事情的真相被掩蓋後,人們就顯得愚昧無知,而此時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所以我們要探求事物的真相,增強自己的學習力,開發自己的智慧。如果因為無法分析事物可能產生的後果,而遭受磨難,那將是很痛苦的。要想成功,就要多充實知識。學習力就是生產力,它將指引你達到生命的另一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