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就是因為執著於自我,放不下自己的才,放不下自己的智,時時都有與人一較高下的一顆俗子之心,所以使得他的禪功難以長進,更是難以達到很高的境地。
執著就像一個蠶繭,將自己緊緊束縛,隻有放棄執著才能讓自己振翅高飛;執著就像一個監獄,把自己牢牢監禁,隻有破除執著,才能自由自在。我們既要放棄對外在物質的執著,更要放棄對自我的執著,隻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命得到升華。
6.樂天知命,看通生死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萬物皆有榮枯,生命亦如此。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是造化對生命的恩賜,更能夠凸顯生命的寶貴,死是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為有了“死”才能更顯“生”的珍貴。生活中,很多人卻看不通生死而對生死心生恐懼,在“生”的時候不懂得珍惜,盲目地去追求外在的物欲,勞心勞力,而到死的時候,卻淒淒慘慘,痛苦不堪。
佛家宗衍禪師說道:“人之生滅,如水一滴,漚生漚滅,複歸於水。”是告訴我們,生死是自然規律,都是生命的兩種不同的形式,我們不要過於將其看得太重,要注意其間的過程,生不貪求,死不畏懼,這樣才能樂觀達命,才能順應自然,安然和諧地度過生命的每一天。
武則天在當政期間,慧安法師已經年逾百歲。武則天把他迎請到長安。
有一天,武則天問惠安道:“多大年紀了?”
惠安回答道:“已經記不得了。”
武則天奇怪地問:“怎麼連自己的年齡都不記得了呢?”
惠安說:“人之在世,生生死死,無始無終,哪裏是開始,哪裏又是終結?人的心境當如同流水永無間斷,如果看到一個水波就有起滅之念,那也是妄念。記住自己的年月又有什麼用呢?”
武則天聽了惠安法師的話,深有感觸,對惠安崇敬至極。
等到大限將到之時,慧安對他的弟子說:“等我去世之後,你們就把我的屍體扔到樹林裏去,讓野火把屍體燒掉就行了。”說完這番話之後,他就開始打坐入定,幾天幾夜不吃飯也不睡覺,過了五天終於圓寂了。
惠安法師不愧是一位得道高僧,因為看通了生死,以一顆平常心麵對生死,無喜無憂,自然沒有痛苦和煩惱。
關於生死,老子也提到“物壯則老,老則不道”,是指一個東西壯大到極點,自然要衰老,老了表示生命要結束,而預示另一個新的生命就要開始了。用通俗的話說,真正的生命不在於現象上的生死,而在於靈魂和精神的存在意義。所以,我們要看通生死,將生死看成一個自然的過程,一切順應自然,不苛求,重生樂生,這樣才能不會被後天的感情所擾亂了。
日本有位著名的桃水禪師,在多座寺廟修行了很長時間,他的弟子也非常之多。有的弟子不堪忍受修行的生活而半途而廢,不過前往拜師的人依舊是絡繹不絕。後來桃水禪師離開了寺廟,在一座橋下,同一個乞丐共同生活。
有個昔日的弟子發現了他,請求重新跟他修行。
他說:“如果你可以跟我一樣在這座橋下生活幾天,我就會考慮繼續教你。”
於是這個弟子就走進了橋下,與他一起過乞丐般的日子。
第二天夜裏這裏死了一個乞丐,桃水禪師跟大家把屍體抬到深山埋了。回到橋下,桃水禪師倒頭就睡,仿佛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一覺就睡到大天亮。而那個弟子卻一夜沒有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