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靜心之道:一念放下,萬般自在(2)(1 / 3)

的確如此,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如果你不主動放下,那麼等待你的就是被動放下。有的人為了名利而日夜鑽營,等到勞累傷身而病倒在床,那麼你就不得不放下了。有的人為加官進爵而徇私枉法,等到私情暴露鋃鐺入獄,那麼也就不得不放下了。很多時候,當人失去了追逐的資本和能力之後,曾經周遭的一切的嘈雜和浮華隨之煙消雲散,這時候反而能夠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安寧,才知道開始享受生活的簡單和心靈的寧靜。

枯葉坦然地放棄枝條,是為了迎接春天的蔥蘢;蠟燭流淚燃燒,是為了擁有自己的光亮;人能夠放下熱鬧的喧囂,才能享受寧靜的快樂。學會放下,不是英雄氣短,也不是故作姿態,而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心靈獲得自由的學問。當你能夠放下的時候,才能夠讓自己騰出手來,拾取真正屬於你的快樂和幸福。

5.執著於自我,就是畫地為牢

大千世界之中,有的人總是執著於外在的事物,以學識學位為憑借,以金銀財物為依靠。其實,這樣是被外在的事物所控製,根本就不能讓自己獲得真正的自由。隻有放棄對外界的執著,才能進入真正的自由,享受真實的自在。

那若巴是一位佛教大學的老師,可謂學富五車,過著優越的知識分子的生活。帝洛巴是一位住在河邊的瑜伽修行者,靠人家的稻穀殘屑和自己捕魚生活。那若巴由於對知識分子的生活感到迷惑,就去向帝洛巴請教真理。

那若巴在一個早晨見到了帝洛巴,披戴著破爛的衣服,眼睛充滿血絲,來到了河邊,見到帝洛巴就馬上頂禮,然後繞到他的身旁,積極地進行求法。

帝洛巴問那若巴:“你想尋求什麼呢?”

那若巴說:“我想尋求開悟後的自在。”

帝洛巴又問他:“那麼你希望從哪裏進行解脫呢?”

那若巴回答道:“我想從各種各樣的事物上進行解脫。”

帝洛巴開示道:“其實不是外在的東西束縛你,而是執著把你束縛了,隻要放下執著,就能達到開悟的自在。”

聽完帝洛巴的話,那若巴立刻就頓悟了。

帝洛巴曾在一首詩歌中說,如果有執著,那麼就有痛苦;如果有偏見,那麼就有限製。有的人常常執著於外在之物,而有的人則喜歡執著於一個自我,想方設法地保護自我,毫無理由地認同自我,堅定不移地相信自我。殊不知,他們執著的“我”並非真正的自己,而是一個幻影而已。很多修行之人,就是因為執著於一個自我,難以在修行上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讓自己的智慧上升一個更高的層次。

蘇軾和佛印是好朋友,有一天蘇軾去找佛印聊天,兩人麵對麵盤腿而坐,一時之間聊得興起,蘇軾問佛印道:“你看現在的我像什麼?”

佛印回答說:“現在的你簡直像一尊佛。”

說完佛印又問蘇軾道:“你看我像什麼?”

蘇軾回答道:“你簡直就像一堆牛糞。”

佛印微微笑了笑,沒有講任何話,於是蘇軾就認為自己勝過了佛印。

回到家裏,蘇軾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蘇小妹,沒有想到蘇小妹說道:“哥哥,其實是你輸了。”

蘇軾問道:“為什麼?”

蘇小妹幫他解釋說,因為佛印的內心是佛一樣的境界,所以他看蘇軾就像一尊佛;而蘇軾的內心就像一堆牛糞,所以看佛印就像一堆牛糞。

聽了妹妹的解釋之後,蘇軾不覺得臉就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