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情執就是執著於某種感情,一刻也不願意放下。人的內心不能安靜,就是因為很多情緒情感不能消失,也就是內心不能放下,這樣往往就讓人活得比較煩惱。隻有痛快地把這些東西丟下,我們才能夠獲得比較自在。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1. 天地間的真滋味,唯靜者能嚐得出
在物欲橫流的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要想尋求內心的平淡是極為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能夠保持一顆晶瑩透亮的純美之心是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求和期望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首詩最能體現出那些尋求平淡生活中人們的心境。然而,我們要想達到雲卷雲舒、花開花落的恬淡和從容的境界,一定首先要淡泊人生的利益得失、淡泊榮辱。
很多時候,快樂並非是擁有的多,而是渴求的少,隻要我們的內心能夠坦然地接受當下的平淡的生活,能夠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瑣碎事情,知足常樂,隨遇而安,便能夠恬淡自然,才能夠在寧靜中品味出人間的真滋味。所以,如果我們事事、時時都能堅持恬淡,並能夠長時間地堅守,心中就一定會充滿快樂和幸福。
弘一法師,也就是李叔同,他本來生於富貴之家,前半生可謂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長大後又成為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大師。他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等藝術才華於一身,同時還在其他的領域中開創了中華燦爛文化的先河。
他在音樂方麵也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親自創作的《送別歌》雖曆經幾十年傳唱也仍經久不衰,成為經典的名曲。他憑著自己在藝術上的極高的造詣,先後培養出了名漫畫家豐子愷、名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大師。
但是,正當李叔同盛名如日中天、正享榮華之時,他卻到虎跑寺削發為僧了,自取名法號弘一。入僧後,他一日隻食一餐,而且不吃菜心、冬筍、香菇等蔬菜,理由是這些菜的價格要比其他素菜的價格高出幾倍;身上除了三衣破衲,一肩梵典外,再無長物,從來不受人施舍。摯友與弟子們供奉的淨資,也被他全部用來印佛經了。由於他一心向佛,最終成為德高望眾的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弘一法師的一生可以精練地概括為“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平淡是一個極高的境界,也是最為真真切切的生活。平淡不是懦夫的自暴自棄,而是智者的胸有成竹;不是看破紅塵後的心如死灰,而是經曆風雨後的大徹大悟;不是碌碌無為地得過且過,而是從容處世的瀟灑自信。平淡的生活是一種安逸、幸福的生活,它沒有喧器的嘈雜,沒有世俗的煩惱,更沒有填不滿的欲望,有的隻是一份從容、一份平淡,淡淡的快樂,淡淡的寧靜,在淡淡中享受生活的真諦。
其實,真正的英雄和偉人都出於平淡之中,這樣的人永遠是淡然對待一切,永遠向著心中最偉大的理想不停地奮鬥著,不會讓心靈在彎路繁茂的花叢之中迷失。在很多時候,生活就是這樣在淡淡中流過。驀然回首,我們才發現記憶中留下的隻是一種溫暖,一分感動,最後,在感歎中釋然。人生最美是平凡,滋味最真是安靜。
2.別讓空想阻礙了你前進的步伐
很多人的頭腦中,有許許多多的奇思妙想,不過他們總是限於“想”,從來不去“做”。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對未來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幻想,但是從來都沒有認真地做過一件事情。要知道,一個人如果隻是執著於自己的空想,就是在給自己的思想增加負擔,也是在白白地浪費自己的時間。
一個年輕人一直都想讓自己一舉成名,於是每天想著各種各樣的方法,但是從來沒有認真做過一件事。一轉眼就兩年過去了,還是什麼成就也沒有,因而他感到非常煩惱。
有一天,他行走在路上,一邊走,一邊思考著如何讓自己出名,偶然間遇到了一位名揚天下的智慧大師,於是,他便急忙高興地走向前,請教他是如何名揚天下的。
他問大師說:“我每天都在想如何成名,想了許多的方法,但是兩年過去了為何一點成效也沒有?”
智慧大師了解了他的心理,就問他:“你真的很想出名嗎?”
年輕人回答道:“對啊!我連做夢都在想,我什麼時候才能像您一樣出名呢?”
大師不慌不忙地說:“等你死後,你很快就會出名了。”
年輕人奇怪地問道:“為什麼我要等到死了以後才會出名呀?”
大師說:“可以這麼說,你一直想擁有一座高樓,可是從沒有動手去建造,你一輩子隻是都生活在空想之中。等你死後,人們就會經常提起你,以告誡那些隻會做白日夢、不肯動手去做事的人,這樣一來你就名揚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