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想是一件好事,但是僅僅將夢想停留在心中,隻能是一種空想,不僅永遠也達不到你想要的結果,隻會徒勞地給自己的思想增加無謂的痛苦。要讓自己遠離痛苦和煩惱,要想讓夢想變成現實,唯有馬上行動,這是唯一的方法,也是最為直接的方法。
曾經有個大學生是被公認的有才華之人,但是大學畢業已經四五年了,還沒有做出任何成績。而看自己周圍的那些朋友,看看自己昔日的那些同學,他們曾經一個個都不如自己,可是現在,有的做了主任,有的做了經理,還有的開始創業當老板了。看著這樣的現實,他不免有些悵然若失。
其實,這個很有才華的同學就是典型的愛幻想者,他有很多的夢想,有很多的構思,也有很多的創意,每次與朋友或者同學見麵後,他都能激情飛揚地大談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從來沒有付出過任何行動,既便付諸了行動,也因為遇到挫折馬上中斷了。
他身上有兩個特點,一是永遠是想得多做得少,二是總是將實現夢想的過程想得太過於艱辛,方方麵麵都想得很是仔細,各種風險都能預見到,畏首畏尾,最終也不了了之,行動還沒開始已經把自己嚇倒了。
一個朋友見他如此,於是就勸他要大膽地去做,不要被所謂的困難嚇倒了。最終他認識到了自己的致命弱點,就立即辭了自己穩定的工作,開始了風風火火的創業,幾個月之後,業務就開展得相當可觀,讓周圍的朋友和同學重新對他刮目相看。
有一次記者去采訪他,他這樣說道:“我過去隻是活在空想的世界中,把所有的事情都想複雜化了,其實真正付諸於行動後,才知道很多事情並沒有自己想的那樣複雜……複雜的思想有時會成為成功道路上的阻礙!”
煩雜的思想、複雜的思路會是你成功的障礙。簡單的往往是最好的,直接的往往就是最快的,所以要達成目標,最好就直接去進行嚐試,不妨在嚐試之中思考問題,在實踐之時不斷探索,否則就是站在岸上學遊泳,永遠也學不會。
3.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主要是指,所謂外境上的美與醜、好與壞、優與劣等都是“庸人”自己在外境上的添加,而並非是真實的情況。大千世界本來幹幹淨淨,無任何事端,但是“庸人”卻非要憑空找出一些事端來煩擾自己,這是在自找麻煩,怪不得外界的任何人。
一個年輕人總是感覺煩惱圍著自己轉,天天叫著喊著,說自己非常煩惱。
一天他終於忍不住了,於是跑去向一位智者傾訴煩惱。年輕人歇斯底裏地說了很多,可是智者總是笑而不答。
一直等到年輕人傾訴完了,智者才淡淡地道:“來,我給你撓撓癢。”
年輕人對此感到十分不解,於是疑惑地問智者道:“我是想讓你幫我解除煩惱,現在你不給我解答,卻要給我撓癢,這有什麼關係呢?並且我身體也不癢,不需要撓癢。”
智者回答道:“撓癢和煩惱的關係可大了,快解開衣服,讓我幫你撓癢。”
年輕人沒有辦法,隻好掀開背上的衣服,任由智者給自己撓癢。
可是智者隻是隨便在年輕人身上撓了一下,然後就再也不理他了。年輕人覺得自己背上有一個地方癢,並且覺得不舒服,於是便對智者道:“癢得難受,請您再幫我撓一下吧。”
於是智者又在年輕人的背上撓動了一下。
可是當年輕人覺得這裏剛撓完,那裏又癢了起來,於是年輕人便求智者給自己撓一下,就這樣一個上午,智者就一直給他撓癢。
到了下午,年輕人要走了,智者問他:“你還覺得煩惱嗎?”
由於一個上午,年輕人都在請智者幫助自己撓癢,把自己煩惱的事情給忘了,於是搖搖頭說:“不煩惱了。”
智者微笑地點了點頭。
然而年輕人感到非常奇怪,本來不是有很多煩惱的事情嗎?為什麼被他撓幾下就忘記了呢?
智者向他進行解釋說:“其實,煩惱就像撓癢,你本來是不覺得癢的,但是如果你閑來無事,去撓了一下,便癢了起來,並且越撓越癢。煩惱也是一樣,本來你不覺得煩惱,隻是如果你閑來無事時,去想了一些令自己煩惱的事,你便開始煩惱了起來,並且越想越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