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嘲是人們心理防衛的一種方式,是生活的藝術,是一種自我安慰和自我幫助。它常常能化解矛盾,平衡心理,從而把自己從煩惱、消沉中解脫出來,可以獲得身心健康,延年益壽。一個人要做到自嘲,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不為名利所累,不為世俗所擾。這樣你才能心懷坦蕩地自嘲,讓自己的精神輕鬆起來,從而活得瀟灑和充實。
自嘲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二戰時期,丘吉爾到美國尋求援助。這天,他正泡在白宮的大浴缸裏,羅斯福突然搖著輪椅進了屋。丘吉爾說:“羅斯福先生,你瞧,我這個大英帝國的首相,可是什麼也沒對美國總統隱瞞啊!”兩人一陣大笑,一切問題都在那坦誠的笑聲中解決了。
自嘲可增加幽默感。著名漫畫家韓羽是禿頂,他寫了這樣一首《自嘲》詩:“眉眼一無可取,嘴巴稀鬆平常,唯有腦門膽大,敢與日月爭光。”讀後令人忍俊不禁,從而了解韓羽先生樂觀、大度的處事態度。
自嘲可助人從容走出人生低穀。古時有一位文人叫梁灝,少年時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狀元誓不為人。結果時運不濟,屢試不中,受盡別人的譏諷。但梁灝並不在意,他總是自嘲地說,考一次就離狀元近了一步。他在這種心態下,從後晉天福三年開始應試,曆經後漢、後周,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才考中狀元。對此,他寫過一首自嘲詩:“天福三年來應試,雍熙二年始成名。管他白發頭中滿,且喜青雲足下生。觀榜更無朋儕輩,到家唯有子孫迎。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龍頭屬老成。”自嘲伴梁灝走過了漫長的坎坷,堅定了信念,終於走向成功,也使他活了90歲高齡。
自嘲雖然在控製情緒方麵有一定的作用,但運用自嘲也要適可而止。自嘲有時具有“嘲人”的刺激作用,運用它應格外慎重。通常情況下,應是“點到為止”,讓人意會即可,不能一味放縱,喋喋不休,如同用過量的鹵水點豆腐變得苦澀一樣。過分的自嘲,也會導致交際出現危機。進而言之,如果恣意運用自嘲指桑罵槐、含沙射影、泄私憤、圖報複,那後果就更糟。
轉移注意力
人是情緒化的動物,往往受到一點兒委屈就會大發脾氣。比如,受到別人奚落、侮辱,或是被拋棄的時候,會怨恨對方,覺得對方很討厭,很惡毒,恨不得把對方撕成碎片才解恨。怒火衝天,歇斯底裏,失去理性的結果是傷害了別人,盡管傷害別人並不是你的本意。
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一也許因為一個人,也許因為一件事,在情緒的海洋裏掙紮,不知道該遊向何處,內心的糾結讓人久久不能釋懷。情緒的低落,既會影響生活,也會影響日常的工作學習。
當人的情緒處於低潮時,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總是想著那些傷心的事情。所以,要想擺脫這種情緒,首先應該讓自己不要總是去想這些問題,轉移注意力。情緒的帆船需要你去掌舵,在遇到壞情緒時,轉向另一個方麵可以避免情緒觸礁,從而保持好的心情狀態。
盡管一個人的情緒時有波動,但情緒是可以管理的。如果我們能調整、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不至於把一些事情弄得很糟。
有一個叫小麗的孩子是應屆初中畢業生,經過一個月的係統複習以後,現在信心十足地去參加升學考試,第一門考的是數學,按理來說數學是她的得分科目。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中午她回到家中卻一言不發地走進了房裏,一頭倒在床上連聲歎氣。
她的媽媽趕緊湊上去詢問說:“數學考得怎麼樣?”“不談了!”小麗非常懊喪地說:“開始的感覺還很不錯,解題順順當當,一到第十二題可糟了,怎麼也解不出,足足卡了十多分鍾,還是做不出,等回過頭來做別的題目的時候,腦子裏非常亂。看來這一次考試報銷了,至少又要扣掉十五分,沒有希望了。”說著小麗都快要掉下了眼淚。
小麗的同班同學芳芳也在旁邊,看到這樣的情況忙插話說:“剛才張老師說了,今年的數學題目要比去年的難一些,特別是第十二還有第十四兩道題,轉了兩個彎,一定有很多同學會碰釘子。一般來說這樣的題目有五分之一的人能夠做出已經非常不錯了。估計平均考分在八十分左右。咱們班上的三個數學尖子同樣都在第十二題上丟了分。”在這個時候,小麗的媽媽也在旁邊講:“你有什麼可擔心的,第十二題難,你做不出,別人也同樣有困難的,大家容易大家難麼。”經過這樣的開導,小麗的心情好像是平靜了很多。
媽媽馬上補充說:“天這麼熱,吃不下飯到外麵去兜一圈散散心。”轉了一圈吃了“肯德基”,並且在回家的路上又談論到了小麗喜歡的足球比賽,很顯然,小麗的情緒已經好多了,她自信滿滿地說:“考試就像是踢足球那樣,哪會有場場都進球的,有輸球也是難免的,輸球不要緊,隻要不輸士氣,仍然可以重振旗鼓並且發揮水平,贏得勝利,輸球如果輸掉士氣,那麼會因為這樣一蹶不振,而且會一敗塗地不可收拾。”聽了這樣的話,媽媽的心情放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