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管理上千名員工的經理,以前不過是一家家具店的學徒工。“不要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了,它是毫無價值和意義的,查理!”他的老板常常對他說。這個學徒一有空閑,就琢磨修理家具,很快他就熟練地掌握了修理家具的精湛技術。他如此認真仔細,甚至連店主都覺得有些過分。不滿足於良好狀態,堅持每一件事都做到盡善盡美——這是他的工作習慣。正是這種良好的習慣將這位年輕人推上一個又一個重要的位置。
當你工作時,應該這樣要求自己忠實履行日常工作的職責,盡職盡責地做好目前的工作,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以一種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
現在企業裏,有很多人都抱著這樣的心思,別人不做自己也不做,不要出風頭,這樣想的員工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優秀員工,優秀員工都知道要從自己做起,自己就是大家的帶頭人,自己就是周圍人的楷模。
妥善安排時間,做高效能手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現代企業員工都試圖通過提高效率來回報企業的知遇知恩。加之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導向為效率優先,致使員工在完成工作指標的同時,不得不時刻首先考慮提高工作效率。
效率就是生命!優秀的員工都是妥善安排時間,善於向時間要效益的高效能手。
優秀的企業員工知道:自己的命運與企業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而企業是否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特別是在今天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得到更好的生存,就應當向時間要效率,要比別的企業做得更快更好,所以他們都要求自己能迅速有效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成為高效能手,為他人樹立了一個高效率工作的榜樣。
前通用電氣總裁傑克·韋爾奇指出:“沒有一件事比現在要告訴你的更重要,那就是時間的寶貴與如何有效利用時間的方法。盡管每個人都會說:‘要珍惜時間。’然而,在我所見到的人當中,真正了解如何‘珍惜’時間的人並不多,最後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人就更少了。”
在富蘭克林報社門前的商店裏,一位猶豫了將近1個小時的男人終於開口問店員了:“這本書多少錢?”
“1美元。”店員回答。
“1美元?”這人又問,“你能不能少要點兒?”
“它的價格就是1美元。”沒有別的回答。這位顧客又看了一會兒,然後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嗎?”
“在,”店員回答,“他在印刷室忙著呢。”
“那好,我要見見他。”這個人堅持一定要見富蘭克林。於是,富蘭克林就被找了出來。
這個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能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1.25美元。”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25美元?你的店員剛才還說1美元一本呢!”
“這沒錯,”富蘭克林說,“但是,我情願倒給你1美元也不願意離開我的工作。”這位顧客驚異了。心想,算了,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談判吧,於是說:“好,這樣,你說,這本書最少要多少錢吧。”
“1.50美元。”
“又變成1.50美元?你剛才不還說1.25美元嗎?”
“對。”富蘭克林冷冷地說,“我現在能出的最好價錢就是1.50美元。”這人默默地把錢放到櫃台上,拿起書出去了。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政治家給他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對於有誌者,時間就是金錢。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指出,利用好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時間如果不好好規劃一下,就會白白浪費掉,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就會一無所成。經驗表明,成功與失敗的界線在於怎樣分配時間,怎樣安排時間。人們往往認為,這兒幾分鍾,那兒幾小時沒什麼用,其實它們的作用很大。本傑明·富蘭克林指出:“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記住,時間就是金錢。假如說,一個每天能掙10個先令的人,玩兒了半天,或躺在沙發上消磨了半天,他以為他在娛樂上僅僅花了6個便士而已。不對!他還失掉了他本可以掙得的5個先令。”
富蘭克林的這段名言通俗而又直接地闡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想成功,必須重視時間的價值。
提高工作效率,初衷也許並非為了獲得報酬,但往往獲得更多。
一般人認為,忠實可靠、盡職盡責完成分配的任務就可以了,但這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得更多更好。一開始我們也許從事秘書、會計和出納之類的事務性工作,難道我們要在這樣的職位上做一輩子嗎?成功者除了做好本職工作以外,還需要做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來培養自己的能力,引起人們的關注。
如果你是一名貨運管理員,也許可以在發貨清單上發現一個與自己職責無關的未被發現的錯誤;如果你是一個過磅員,也許可以質疑並糾正磅秤的刻度錯誤,以免公司遭受損失;如果你是一名郵差,除了保證信件能及時準確到達,也許可以做一些超出職責範圍的事情……這些工作也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職責,但是如果你做了,就等於播下了成功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