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為自己的貧窮而煩惱,其實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貧窮的原因有很多,關鍵是看你怎麼去麵對。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會一直守著貧困,並積極想辦法去改變,那就說明你不是真的貧困,因為,人窮不可怕,心窮才是真的窮。
有這樣一則關於窮人和富人的故事:
富人很富有,每天在回家下車時,都會看見一個要飯人守在路邊。
開始的時候,富人理也不理這個要飯人,鄰居們都說這個富人心地不善良。富人說:我這樣做恰恰是慈善,因為他站在這裏要飯越是要得著,越不想去勞動致富,因為他還活得下去,要知道富都是被窮逼出來的。
鄰居們都搖頭,說富人站著說話不腰疼,窮人是因為沒有活路,如果有了活路自會去謀生。富人說,那咱們就試試看。
第二天,富人下車後,走到要飯人的跟前,給了他三張百元大鈔,說:“我最初就是用300元錢做小買賣起家,現在我同樣給你這麼多錢,你自己去謀生,幹點什麼吧,別在這兒要飯了。”
窮人見錢眼開,滿口答應,從此有半個月沒有再出現。鄰居們正以為富人這錢給對了時,那窮人把錢花完又回來了,還是站在原來的位置,伸出乞討的手。
從此以後,富人的車還是照常開過,但再也沒有理睬過這個窮人。
從上麵這則故事可以看出,窮人有兩種類型:一是人窮,一是心窮。
故事中的富人起初也是窮人,創業之初也僅有300元的家當。可他人雖窮,心卻不窮。在他的心裏,裝滿了理想與目標,裝滿了精神與意誌,裝滿了力量與智慧……因為他的內心富有,所以他以後成了富人。可見,他當初隻是人窮,心卻極其富有。可故事中的乞丐就不同了,由於富豪的施舍與恩惠,他同樣具備了300元的創業資金,卻仍然回到了他原來的位置,繼續乞討度日,可見他是屬於心窮的人。這樣的人,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可以說,心的窮富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決定著他們生存的質量和價值。通常情況下,思想深刻、智慧非凡、抱負遠大的人,能在各自所從事的領域中有所成就、有所建樹;反之,庸俗愚鈍、精神空虛的人,很難成就大事。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哀莫大於心死,生最怕心窮,心窮則無力。
美國黑人格雷也是窮人家的孩子,但他不甘於此,6歲開始賺錢養家,14歲時便賺到了第一個100萬美元,成了有名的商界神童。
格雷說,由於小時候看到母親非常辛苦地工作,他便有動力早早地賺錢致富。一開始他隻是想盡可能地讓生活變得不再那麼艱難,計劃是利用能夠利用的資源,比如在大街上發現的石塊。“我把這些石頭塗上顏色,然後敲人家的門說:‘你願意買這塊石頭嗎?它可以用來鎮紙、壓書、壓門。’人家會問:‘這是不是原來的石頭?我說:‘沒錯,但現在它已經不同了。’”
8歲時,格雷創建了“城市鄰裏經濟企業俱樂部”,請當地的生意人捐助經費、提供交通工具和會議室,以便讓參加項目的孩子們學著做生意。
他說:“因為我要向別人要錢,所以很小的時候就得麵對別人的拒絕。許多人都對我說‘不’,但如果他們拒絕我,我會讓他們介紹可能會同意我的5個人,這就是我所謂的‘五人策略’。”最後他終於籌集到了1.5萬美元,開起了商店,出售甜餅和禮品卡。
後來,格雷的商業技巧和交際能力引起了媒體的注意。那時他12歲,但是口才很好,當地電視台在邀請他參加了一次脫口秀節目後,幹脆請他參與節目主持。人們開始請他到處演講,出場費達到數千美元。
不僅如此,格雷還善於利用自己最了解的東西來賺錢。他曾經幫祖母做飯,看她製作果汁,於是自己嚐試研究配方。在讀了一本關於市場營銷的書後,他開辦了一家食品公司。靠著這家公司,加上其他資產,格雷14歲就賺到了100萬美元。
有人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成功者都認為,人受點兒窮,特別是小時候生活貧窮沒什麼不好,因為那個時候的苦日子能激勵人一生去奮進。如果不完全是外部力量或者自身無法抗拒的因素導致貧困,那麼窮人就應該為自己的貧窮負責。而要想真正成為成功的人,就要從內心給自己決心和力量,擺脫貧窮,從頭做起。
有的人窮是因為他有甘於貧窮的心,有的人窮是因為自己的機遇等原因,而內心並不認為自己會永遠貧窮。道理就是這樣,人窮沒什麼可怕的,心窮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