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掙脫壞情緒的桎梏(1 / 1)

一個人的成功,20%依賴智商,而80%依賴情商。會控製情緒就是好情商的一種表現。要想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順利,就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緒。

許多人之所以能夠取得驕人的成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在對某些事情的處理上感到棘手的時候,能夠冷靜地思考,不會在激動的情緒下讓自己的工作、生活受到影響。

一個有著良好的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能承受外界壓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的人,往往是在人生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因為隻有控製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掌握自己的未來。

丘吉爾首相有一次在公開場合進行演講,一位反感他的觀眾從台下傳上來一張紙條,上麵隻寫著“笨蛋”兩個字。

丘吉爾當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也知道這個存心搗亂的人在台下等他出醜,進而達到嘲弄他的目的。丘吉爾定了定神,神色輕鬆地揚了揚紙條說:“剛才我收到了這張字條,可惜寫它的人隻記得署名,卻忘了寫內容。”

成功者告訴我們,在被情緒幹擾、難以決定重大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立即終止這種狀態,以相反的思維或心情來調整它,比如想象自己已經心平氣和、鎮定自若等。因為,隻有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的心態平和,才能頭腦冷靜、理智地把事情做好。此外,在焦躁不安、心亂如麻的時候,最好不要處理一些重要的事情。

一般說來,被自己情緒擺布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的。在我們周圍,有很多聰明有才的人,但他們不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總是讓情緒左右自己,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就會衝動、沮喪,不知道該如何處置,結果就很容易失敗。

邁克爾是一位年輕的公司職員,公司老板對他的評價並不是很高,總認為他做事很笨,因此,邁克爾常常感到痛苦,情緒也不高。但如果我們試想一下,要是邁克爾不知道自己的老板對自己的看法,他可能也就不會因此而沮喪了,因為一個人一般不會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痛苦。因此我們可以說,造成邁克爾情緒不高的原因並不在於上司對他的看法,而在於他自己的感受。此外,影響他情緒的原因還在於,他確信別人的看法比自己的看法更為重要,如果他認為自己並不太笨,並努力通過自己的表現來向老板證明這一點,他也就不會因此而痛苦了。

在情緒的左右下,有的人就會反對大家的建議,也許在不久後他的情緒會好轉,會選擇與大家的建議相同的道路,但是一旦情緒不好的時候,他還會一意孤行。就這樣,他在情緒的忽好忽壞中成了情緒的犧牲品。如果不及時控製不好的情緒,那麼,在心態變得積極之前,很多好的機會都會悄悄溜走,到那時,後悔也已經無濟於事。

亨利和威廉共同領導著一家業務蒸蒸日上的金融公司。亨利負責外交事務,威廉負責公司的內部管理。可以說他們是真正配合默契的搭檔。

事實上,威廉是由亨利提拔上來的,亨利看重的是威廉大膽果敢的行動魄力,而威廉上任後,也沒有辜負亨利的期望,一直在努力地工作。兩個人密切配合,為公司的發展盡心竭力。

而不幸的是,因為很小的一件事情,兩個人產生了矛盾,以致最後毀掉了這個公司。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一次,一位客戶邀請亨利共進午餐,亨利也請來了威廉。在餐桌上,亨利與客戶談笑風生,無意中將威廉冷落在了一邊,這讓威廉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他怒火中燒,認為這是亨利有意而為之,故意讓自己出醜。

從此以後,威廉整天板著臉,時不時地就跟亨利發牢騷,抱怨自己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甚至有時還在背後攻擊亨利。過了不久,亨利從董事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威廉接管了公司。

可是,他的怒火仍然沒有因此而平息,他將不滿的情緒轉移到了公司其他幾位股東的身上。結果,幾個月後,公司的幾名重要合夥人就撤股離開了,公司變得人心渙散。

後來,情況繼續惡化,公司的利潤大幅度下降,最後,被另外一家大型企業所收購。一個好端端的公司就因為一點很小的事情鬧到了解體。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善於控製自身情緒的人。那些缺乏自我控製能力的人也要認識到,要想更好地適應社會,早日取得成功,就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學會理智、客觀地處理問題。

但是有一點需要說明,控製不等於壓抑,積極的情緒可以激勵人上進,加強與他人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如果把自己的許多精力消耗在抑製自己的情緒上,不僅容易給自己帶來心理上的壓力,而且沒有足夠的精力對外界作出強有力的反應。因此,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擺脫情緒的左右。

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曆淺薄,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製。凡是成功的人,都是情緒的主人,都不會輕易讓自己被情緒所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