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竭盡全力才能把事做好(1 / 2)

人不是有智慧就可以成功,還需要99%的汗水,隻要做事竭盡全力,就可以獲得成功。要想實現人生的最高目標,僅僅做到盡力而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竭盡全力才可以。

成功究竟意味著什麼?美國暢銷書作家哈爾·厄本博士在其暢銷書《成功加油站:步入成功的20個建議》中對此作出了全新的解釋:盡力就是成功。

他認為:“我們若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才幹,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我們便是成功的。生活並不要求我們永遠嶄露頭角,僅僅要求我們在生活的不同層次上盡自己所能,這正是成功人士在生活中某些最重要領域的行動秘訣。”在哈爾·厄本看來,“盡力”不僅僅是“盡自己所能”,而且是充分發揮自我的天性,是充分運用自我的潛在能力。

成功者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做事全心全力,他們無論在哪個行業,都能有所成就。成功者的經驗告訴我們,當我們著手做某一項工作時,就要全身心地投入,竭盡全力去做事,如果不能做到這點,那你早晚會為此付出代價。

多年前,一個年輕人在營銷策劃公司工作。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找到他,說自己的公司想做一個小規模的調查。朋友希望年輕人出麵,把業務接下來,然後由朋友自己去運作,最後的調查報告由年輕人把關。

那是一筆很小的業務,沒什麼大的問題。市場調查報告出來後,年輕人很明顯地看出其中的水分,但他隻是作了些文字加工和改動,就把它交了上去。

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幾年後的一天,年輕人與別人組成了一個項目小組,一起去完成北京新開業的一家大型商場的整體營銷方案。不料,對方的業務主管明確提出,對年輕人的印象不好,要求換人。原來,該主管正是當年市場調查項目的那個委托人。

也許,年輕人隻是偶然地遇到這兩件事便失去了自己的發展機會,但這種偶然性當中其實已包含了必然性,因為越是從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越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質來。一個對自己經手的事情都敷衍塞責的人,怎麼可能是認真、敬業的人呢?這樣的人,也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與賞識。年輕人最初的草率,已注定他日後將喪失良機;反之,一個人若是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竭盡全力,那他必將為自己贏得越來越多的機遇。

1903年,帕特·奧布瑞恩在紐約參加一出名為《向上,向上》的話劇演出,其中有一段是帕特與兩個怒氣衝衝的人爭執不休的表演。

由於這出話劇的反響不夠理想,劇團後來移到一家小劇院去演出。演員的薪水都不同程度地被削減,他們的前途一片暗淡。然而,多年的教育使帕特養成了“凡事盡力而為”的習慣,因此每一次演出,他的整個身心都融合在角色中,從場上下來時總是滿身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