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將軍:
也許你還不知道放任李將軍逃走的嚴重後果。他已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如果能將他捕獲,再加上我們最近的幾次勝利,就可以立即結束這場戰爭。
可是照現在的情形來看,戰事將會無限期地拖延下去。既然上次你不能成功地追擊李將軍,你又怎麼能保證再次襲擊的成功呢?對你,我已經不抱什麼幻想了,因為你已經讓黃金般的機會逃脫了,這真讓我痛心。
親愛的讀者,你們覺得,當米德看到這封信後,會作何感想呢?
不過米德永遠也看不到那封信了,因為林肯根本就沒有寄出去過。這封信是林肯去世後,別人從他的文件中發現的。
據我猜想,林肯在寫完這封信後,望著窗外,喃喃自語:
“再想一想,也許我不該這樣倉促。對坐在寧靜的白宮裏的我來說,命令米德發起進攻,是輕而易舉的,可是如果當時我在蓋茨堡的戰場上,像米德一樣目睹了太多的血腥場麵,也許我就不會急於向李將軍進攻了……如果我的個性也像米德一樣優柔寡斷,那麼我可能會做出和他一樣的舉動。
“現在事已至此,沒有挽回的餘地了。如果我寄出這封信,雖然可以消除我的心頭之恨,但米德卻會感到委屈。引起對方不快還隻是小事,萬一他盛怒之下,辭去軍隊的職務,豈不是太可怕了嗎?”
於是,林肯終於沒有把信發出。因為林肯從過去的痛苦經驗中知道,尖刻的批評是無濟於事的。
羅斯福總統曾經說過,在他任總統期間,每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他都會坐在座椅上,仰頭望著牆上的林肯肖像,這樣問自己:“如果林肯處於我目前的困境之中,他會怎麼做呢?”
當我們想批評別人時,不妨看看鈔票上的林肯頭像,以提醒自己冷靜對待。
也許你很想指正身邊的人,這固然是出於好心,但你為什麼不從自己做起呢?即使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改變自己也要比指正別人有效得多。
“敢於向自己宣戰的人,必已肯定自己的價值。”
這句話是英國詩人勃朗寧說的。如果一個人想達到完美的境界,就必須經過長時間的修煉。隻要他能夠不斷完善自己,那麼他的前景必然會非常美好。到那個時候,他就可以隨意指摘別人了。但這樣做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首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我年輕時朝思暮想著自己能出人頭地。當時我正準備給一家雜誌社寫一些關於文壇作家的文章,為了了解美國著名作家戴維斯的寫作方法,我特意寫了一封信向他本人請教。
在這之前,我曾收到過一封信,信末有一句補充:“信係口述,未經過目。”當時這兩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寫這信的人一定是位日理萬機的大人物。於是,在給這位大作家戴維斯寫信時,為了吸引他的注意,我特意在後麵也補充了這句話。
結果可想而知。戴維斯不僅沒給我回信,反而把我的那封信也退了回來,並在下麵潦草地寫了個批複:“態度之倨傲無以複加。”
是的,我明白自己做錯了。但他的這種方式還是讓我耿耿於懷。甚至10年後,當我聽到戴維斯去世的消息時,我對自己當時所感到的羞辱仍然記憶猶新。
如果你想激起別人一輩子的憎恨,其實很簡單,幾句尖刻的批評就可以達到目的。
當我們在與人相處時,應該記住的一點是,我們麵對的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而是感性的動物。批評是一種危險的導火線——一種能使自尊心火藥庫爆炸的導火線,這種爆炸,有時會置人於死地。
曾有這樣一件事:胡德將軍因為受到人們的批評並被禁止帶兵上法國前線,其自尊心受到了致命的打擊,這成了他短命的原因。
苛刻的批評,曾使英國文壇上最出色但也最敏感的小說家哈代失去了繼續寫作的勇氣。年輕時拙於人際關係的富蘭克林,後來卻成為極有外交手腕、知人善任的人才,甚至被任命為美國駐法大使。他成功的秘訣是:“堅決不說別人的壞話,盡量多稱讚別人的長處。”
批評、斥責甚至誹謗別人,這是最愚蠢的人都會做的事情,當然,也隻有最愚蠢的人才會這麼做。
那些具備了優異的品格和自我克製能力的人,都有一顆諒解與寬容的心。英國思想家卡萊爾曾經這樣說過:“偉人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知道該怎樣對待普通人。”
讓我們懷著寬恕之心去了解別人吧。隻要我們不斷完善自己,就一定能培養出寬人嚴己的美德。
如果我們了解了事情的全部,我們就能寬恕全部的事情。正如英國大文豪約翰博士所說:“上帝在末日之前,都不會去審判別人1那麼,普通如你又何必去批評別人呢?因此,從現在起,記住,待人處世的第一大原則:不要過分責備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