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懷著寬恕之心去了解別人(2 / 3)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迪伯特唐油田貪汙案。這個轟動全美的事件,使美國人民多年來一直憤憤不平。

貪汙事件的主角是哈定總統任上的內務部長阿爾伯特·霍爾。當時霍爾被委派主持政府在愛爾克山的油田出租事宜。那塊油田是政府預備未來海軍用油的保留地。而霍爾竟然未經招標,徑自把這份豐厚的合約給了他的朋友杜海尼,並收了10萬美金的賄賂。

接著,霍爾又用高壓手段,命令美國海軍進駐愛爾克山把附近油井的采油者趕走,以免他們影響愛爾克山的石油產量。這些被武力趕走的同行當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跑進法庭,揭發了愛爾克山油田一億元的貪汙案。這件事發生後,產生了惡劣的影響,幾乎使哈定總統的行政係統癱瘓,共和黨人的聲譽也急遽下降,而位高權重的霍爾也鋃鐺入獄。

此時,霍爾後悔了嗎?不,根本沒有!

幾年後,胡佛總統在一次公共演講中暗示,哈定總統的死與一個朋友的出賣有關。當時霍爾的妻子正好在場,聽到這話,她立刻從椅子上跳起來,聲嘶力竭地叫著:“什麼……哈定是被霍爾出賣的?不,我丈夫從未出賣過任何人。即使這間屋子堆滿了黃金,也不會誘惑我丈夫做壞事。相反,他是被別人出賣才走向刑場,被釘在十字架上的。”

由此你可以明白,人類的天性是做錯事隻會責備別人而絕不會責備自己,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當我們想批評別人時,最好想想阿爾·卡彭、克羅雷和霍爾等人。

批評就像飼養的鴿子,遲早會飛回來的。我們要明白的一點是:我們批評的對象會為自己辯護,並反過來譴責我們。

1865年4月15日,一個星期六的早上,在一家簡陋的公寓臥室中,被襲擊後的林肯虛弱地躺在床上。床鋪太小,修長的林肯隻能斜躺著。房內的煤氣燈發著慘淡的光,牆壁上一幅名畫的複製品隱約可見。

在林肯即將去世的時候,陸軍部長史坦頓感慨地說:“全世界再也沒有比躺在這兒的人更完美的了。”

林肯為什麼能如此深得人心呢?我花了10年時間研究林肯的一生,並用整整三年的時間寫了一部書,書名為《林肯性格的魅力》。

盡管我對林肯的為人處世和家庭生活了如指掌,但我還是對他待人接物的方法進行了具體的研究。難道林肯從來都不批評人嗎?不是。他年輕時住在印第安納州。那時他不但喜歡批評別人,還愛寫信嘲笑別人。他往往把寫好的東西扔到大街上,使人們很容易發現。其中有一封信,引起了很多人對他的反感。

林肯在伊利諾伊州的春田鎮做律師後,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攻擊反對他的人,有一次的行為影響了他的一生。

19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個名叫詹姆斯·席爾斯的自大好鬥的愛爾蘭政客,他在春田的報紙上寫了一封匿名信諷刺他,結果搞得全鎮沸沸揚揚。席爾斯一向很自負,這件事使他惱羞成怒,後來,他終於查出這封信是林肯寫的,於是他跳上馬,找到林肯,宣布要與他決鬥。

林肯雖然很不願意,但也不好意思拒絕。身高手長的林肯選擇了騎兵用的大刀,並向一位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學習刀術。後來幸虧雙方監護人的調解,他和席爾斯約定在密西西比河沙灘上舉行的這場決鬥才不了了之。

那件事情讓林肯終生難忘。從此以後,林肯再也不寫侮辱人的信,再也不譏笑別人了。

美國內戰的時候,林肯接連五次委派新將領到波多馬克河的第七戰場,每次都遭到了慘重的失敗。林肯失望極了,他懷著沉重的心情獨自在屋子裏踱步。那時,幾乎有一半的美國群眾都嘩然指責這些無能的將領,但林肯卻依然保持著平和的態度。他最喜歡的一句格言是:“不要批評別人,免得被別人批評。”

當林肯的妻子和身邊的人刻薄地批評南方人時,他總是這樣說:“不要批評他們,如果在相同的情形下,我們也會像他們一樣的。”

可是,如果說誰有資格批評別人,那毫無疑問就是林肯了。

1863年7月1日至3日,在蓋茨堡爆發了南北兩軍的激烈戰鬥。4日晚上,李將軍率領南軍趁大雨連夜撤退,退到波多馬克河。這時,他們才發現河水猛漲,根本無法渡河。背後的北方軍隊正窮追不舍,南軍的情勢異常危急。林肯認為這是扭轉局勢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果斷地作出決定,下令米德將軍取消作戰會議,立刻追擊南軍。

誰知米德將軍對總統的命令置若罔聞,仍然按原計劃召開作戰會議,一味耽誤時間不說,還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拒絕進攻。沒多久,河水逐漸消退,李將軍率領部隊渡河,揚長而去。

知道這件事後,林肯氣憤不已。當著兒子的麵,林肯憤怒地說:“上帝啊,開什麼玩笑?南軍已經唾手可得了……在這種情形下,任何人都能手到擒來,如果是我,早就把他捉住了。”

在盛怒之下,林肯給米德寫了封信!補充一句:在林肯的這段時期中,他是非常克製,措辭非常謹慎的,所以1863年的這封信,可以說是最嚴厲的斥責了。林肯這封信是這樣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