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小時不識月賦並序(2)(3 / 3)

[84]”真粲“句:化用李白故事,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粲花之論》:”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譽,每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春葩麗藻,粲於齒牙之下,時人號曰李白粲花之論。“粲(càn)花,形容言談美妙,猶如百花燦爛。粲,鮮豔,燦爛。

[85]”擬琢“句:化用李白《古朗月行》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86]香名:美名。香,比喻受讚美或受歡迎。

[87]豔:喜愛,羨慕。謫(zhé)仙:謫降世間的神仙。舊時稱譽才學優異的人為謫仙,言非人間所有。李白《對酒憶賀監序》:”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後因特指李白。

[88]”扁舟“二句:化用李白故事,《舊唐書·李白傳》:”嚐月夜乘舟自采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於舟中顧瞻笑傲,旁若無人。“扁(piān)舟,小船。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午夜,半夜。飽,充分。采石,即采石磯。在今安徽當塗縣西北,為牛渚山之北端,突入長江之中。波瀾,波濤。

[89]仰:敬慕。公:對李白的敬稱。

[90]綠鬢:烏黑發亮的鬢發。李白《怨歌行》:”沉憂能傷人,綠鬢成霜蓬。“華年:猶青春。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91]才調(diào):才氣、才情。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92]恨:遺憾。錦袍仙客:《唐摭言》:”李白著宮錦袍,遊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仙客,仙人。賀知章呼李白為”謫仙人“,李白又自稱”酒中仙“,後人更譽為”詩仙“。

[93]相與:共同。陶淵明《移居二首》(其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盤桓(huán):徘徊,逗留。曹植《洛神賦》:”攬□□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這是一篇命題限韻的十韻律賦,然寫來奇想破空,情思浪漫,正如前人所評:”端莊流麗,情文相生,令人一讀一擊節。“首尾兩段,是就自己而言,一起一結,表達了對李白的無限景仰之情;中間八段,皆為代言體,既描繪了李白把酒臨風、問天邀月的飄逸風采,也體現出作者本人冰清玉潔、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景象空靈,情味真切,生動地表現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詩情畫意,令人神往不已。分而言之,第一段由”月何分於古今“切入題旨,引出正文。第二段李白出場,從老年回憶”小時“。第三段專寫”小時“,親情溫馨,童趣蕩漾。第四段寫”不識月“,極盡天真爛漫之態。第五段從月寫到”盤“,於後二句暗中點明,奇思妙想,一任天然。第六段寫”呼“,描摹月下嬉戲情狀,真切細膩,如在目前。第七段回顧”小時“,不勝今昔之感。第八段從李白身世生發感慨,仍與”小時“對照,以景寫情,言近旨遠。第九段再回憶”小時“,以末四句照應篇首。第十段先讚李白,轉以自身作結。通篇化用李白詩句和故事,如今月、古月、舉頭見、瓊筵坐、舉杯邀影、過客光陰、長幹竹馬、夢筆生花、玉階月色、一錢買、春風入幃、問天、低頭思、銅鞮唱、鏡高懸、桃園春色、牛渚秋江、謝公別處、宛水歌中、地上霜、粲花之論、白玉盤、謫仙人、采石扁舟、錦袍仙客等,層出不窮,意蘊十分豐富。作者又善用對比手法,諸如今與昔,老與少,李白與作者,乃至李白詩友杜甫與孟浩然,時空交替,古今輝映,主客相諧,情景共生。

時隔三十二年,作者在《己亥雜詩》中依然對這篇少作難以忘懷,足見對它的珍視。律賦,本是一種追求利祿的俳優之作;其代言體製,又有代人歌哭之弊。故數量雖巨,佳作則少。黃遵憲此作卻能從舊製中翻出新意,誠如錢仲聯先生所讚:”化臭腐為神奇,為律賦別開生麵。“

(龔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