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
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出身於世代官宦書香之家。十二歲從外祖父段玉裁學《說文》。十三歲作《水仙花賦》及《辯知覺》文,十五歲詩集編年,十九歲倚聲填詞。清道光九年(1829)進士,官至禮部主事。一生困厄下僚,經世壯誌難酬。十八年(1838)林則徐赴粵禁煙,曾作序贈行,極言戰守之策。次年辭官南歸,途中寫成三百十五首七絕組詩《己亥雜詩》。二十一年(1841)春,就江蘇丹陽書院講席,又兼杭州紫陽書院講席,未幾暴卒於丹陽,終年五十歲。龔自珍是近代啟蒙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主張通經致用,倡言更法改圖,”譏切時政,詆排專製“,”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文學創作注重”尊情“,推崇”天然“。散文直承先秦兩漢,出經入史,奧博縱橫。詩作瑰麗奇肆,富於浪漫色彩和理想激情。詞亦為晚清一大家,婉麗纏綿。賦作今存《水仙花賦》《燕昭王求仙台賦》《哀忍之華賦》《別辛丈人文》《戒將歸文》五篇。著有《定庵文集》十七卷,有《四部叢刊》影印本和《四部備要》排印本等。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版王佩諍校《龔自珍全集》,收錄最為完備,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今本分十一輯,第一至八輯為文,第九、十輯為詩,第十一輯為詞。
這是一篇詠物小賦,然所詠之花並非世間蓮、菊、梅、蘭之類的奇卉異葩,而是”天女所憐“且”投之人間“的”忍之華“。可見又是一篇富於寓言色彩的托物寄情之作,自有深意存焉。
有植焉[1],在天地間,不能以名[2],強名之曰”忍“[3]。是能華而香不外出[4],氳氳沈沈[5],以返乎其根。為之哀曰:
雲猗霞猗[6],天女所憐猗[7],而投之人間猗[8]。飄搖猗,悲風颺猗[9]。慘怛猗[10],陰氣戕猗[11]。淒心魂猗,鬱猗,坱猗,又孔之□NFDE3□猗[12]。何以寵之[13]?棘十重猗[14]。春不得抽蕤[15],夏殞妍猗[16],蹇以盤猗[17]。毒霾霾猗[18],蛇虺所蟠猗[19]。心苦猗,不可以傳猗。材孔清猗[20],性孔靈猗[21],怳不可以名猗[22]。哀此忍樹猗,毋久□汝香猗[23]。行歸而鄉猗[24],雲霞之樂長猗[25]。
(《龔自珍全集》第七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1]植:泛稱草木,根生之屬皆曰植。此指”忍樹“。焉:語助詞。
[2]名:命名。
[3]強(qiǎng):勉強。
[4]”是能“句:這種樹能開花但芳香無法散發出來。是,此,這。華,同”花“。
[5]”氳氳“句:形容香氣沉鬱濃盛。氳(yūn)氳,沉鬱貌。李白《惜餘春賦》:”恨無極兮心氳氳,目眇眇兮憂紛紛。“王琦注:”氳氳,聚而不散之貌。“沈沈,盛貌。沈,同”沉“。
[6]雲、霞:形容忍之華如雲似霞,燦爛怒放。猗(yī):語助詞,猶”兮“。
[7]天女:天界神女。憐: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