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仙曲與判詞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對判詞的解釋。在解讀中就不再注意詳細,以減少文字。很特別的曲子是《恨無常》,在此給以解讀:
[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蕩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娘夢裏相尋告:兒命已人黃泉,天倫嗬,須要退步抽身早!【甲夾批:悲險之至!】
這首曲子是寫元春的,前麵我已講過,元春映射的是康熙的形象。康熙是孫氏的奶兒,在此一曲子裏,作者深深植人了自己的感情和經曆。在這兒,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康熙曾是孫夫人的乳兒的身份弄清楚,否則很容易和曹寅女兒家想混。
另外【分骨肉】一曲也需簡單說明。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分骨肉》一段,直接就是寫了探春即曹顆(曹頓)本人。這是作者曹頓離家出走前心緒的真實寫照。真可謂,一步三回頭,淚灑青衫透。這般悔與恨,非作者曹顆(曹頓)豈能為誰?
目前真的沒有給予正解的莫過於《好事終》了。畫梁春盡落香塵。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箕襲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這一首曲目前解讀錯誤太多了。畫梁春盡,不要僅僅想在男女淫情上麵,那樣狹隘的不得了。脂硯齋多次批“南朝故事”,要想到畫梁是指的皇宮輝煌氣派和淫靡的生活。畫梁春盡落香塵,是指皇宮曾經的輝煌和淫靡的生活已經過去。這些過去的故事裏,那些拉幫結派、勾心鬥角、縱情聲色、窮奢極欲成了主要的原因。宗祀的破敗都是從賈敬開始的,家族的消亡,首先就是寧國府目前的罪過。寧國府就是皇宮,這是不需多說的。賈敬所映射的就是清室人主中原的第一位主人,正是從他開啟了清政權滅亡的進程。是順治種下了滅亡的首筆因果。賈珍是康熙和曹寅的形象。賈蓉就是雍正和曹顆的敗象。不要把感情植人對問題的判斷,認為曹頓怎麼會把曹寅寫成賈珍的模樣。因為,客觀的講,曹寅在做了織造以後,開始還是嚴謹和簡樸的;在康熙第三次南巡以後,兼做巡鹽禦史,開始酒山肉海,史書唱會,揮金如土,奢侈淫靡。康熙更是如此。更重要的是,這些因果都是康熙和曹寅一起淫情、濫情,違規用鹽稅南巡的結果。累累債務由此而起。在曹頓看來,並且這種風氣一定一代勝過一代。到雍正及曹顆一代,就會更加腐敗。回看曆史,康熙的巨大腐敗,終於弄得國家虧空,財政艱難。雍正朝還算是勵精圖治,到了乾隆一代,終於把國家元氣揮霍殆盡,曆數出巡遠勝乃祖。這部書就是家國兩麵,客觀的記述和揭示家國破敗的規律。我沒有因為感情的原因無視曹寅大父的過錯,況且寫家的目的主要是寫國,目的是指向康熙和曆代皇家。在這兒,把這解讀成秦可卿和賈珍通奸那是不對的,寫的是康熙與曹寅的非製淫情,寫的是皇家破敗的運數之機。
《好了歌》及甄士隱注其實是《石頭記》判詞和夢曲的最後收尾。雖然它不在相同的篇章;但是,它的目的、結構都是一脈相承的。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曰曰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士隱聽了,便迎上來道:”你滿口說些甚麼?隻聽見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士隱本是有夙慧的,一聞此言,心中早已徹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將你這《好了歌》注解出來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請解。”士隱乃說道: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在蓬窗上。
說甚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曰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
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曰後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好了歌》就如判詞一般,《好了歌注》就如夢曲一致。世人都羨慕神仙的日子,但是世人就是功名富貴(金玉良緣)放不下。現實,確實“好”就是“了”。封建皇帝、權臣貴胄,都隨流水而去,“大江東去,浪淘金千古多少英雄”。巍峨阿房宮如今隻是荒草一片而已。
《好了歌注》就更加具體化,直接結合了本書的故事內容,進行了展示,總結了本書說要表達的全部人物的結局。
不管是皇家還是達官貴人之家,滿堂笏的輝煌在曆史的長河中,僅僅是短暫的一瞬間。不久,他們也將落得“陋室空堂”、“衰草枯楊”的下場。在那“蛛絲兒結滿雕梁”的地方,“録紗今又在蓬窗上”,每個人的命運是那麼的渺小和可憐。封建家天下的曆史,僅僅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循環往複的虛幻的戲曲,每一個人隻是裏邊一個角色而已。
這樣一篇《好了歌》及其注釋,就是歸結了封建家天下政權生死周期律的必然。它,就是整部書的哲學基礎;基於這個認識,作者得出了滿清政權一如明朝政權一樣,三世而亡。“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需尋各自門”。這部書除了揭示封建家天下政權的生死規律以外,也不僅僅是悲觀的曆史虛無主義。書中創造了,富有革命精神的賈寶玉、林黛玉、賈探春、尤三姐、薛寶琴等一係列人物形象,通過他們向人間展示了一副人類均愛、人性平等、個性自由的新時代圖景,展示了賈探春依法約定、按約理事、以規判事的新社會圖景,展示了薛寶琴的南國理想國的精神信仰。歌頌了賈寶玉、林黛玉不與濁世同流的操守,特別是歌頌了尤三姐敢於與腐朽抗爭的革命主義犧牲精神。盡情嘲笑和鞭撻了封建主義的一切腐朽和反動。也對於象尤二姐一樣,寄希望於腐朽惡毒的中山狼、終於被侮辱、被扼殺的幻想的失敗,給予了同情,也給予了否定。向封建惡勢力要幸福,那無異於與虎謀皮。作為革命家的毛澤東以其犀利的眼光,認識到《石頭記》無窮的哲學價值。《石頭記》是中華文明在那個時代,最高的自我嬗變,是中華文明自立於世界文明之林的最明確注釋。正如毛澤東所說,中國人至少要看五遍《紅樓夢》,看懂了,就會知道中華文明的偉大之處。中華傳統文明的偉大在於她的會生長,在母體上生長,而不僅僅是照搬。割裂中華文明的母體是人類的損失,固化中華文明的生長是中華各族兒女包括海外中華文明傳承者的不可饒恕的錯誤。屠害中華文明是人類的罪惡。
鈺報道:先生講的的確清楚,我聽得很明白。這部書就是采用中華特色浪漫主義的筆法,采用雙線交叉結構,通過脂批模仿金聖歎批三國那種方式,用八十回隱尾的形式,把曹頓一你自己家庭的故事完整的敘述出來。通過敘述賈家盛衰經曆,揭示了封建政權三世而亡的周期律。通過賈寶玉、薛寶釵、林黛玉、秦可卿、賈探春、薛寶琴、妙玉、甄寶玉解構了自己政治理想、人生誌向、存在狀態等等,並把這些理念賦予鮮活的人物形象,通過他們的喜怒哀樂、興衰際遇全麵展示了一個立體的你自己,深刻的剖析了你自己的靈魂,揭示了人生的真理和對世界的看法。
先生道:是的,這部書需要解讀的地方還很多。這不是因為我多麼有才,知道多少東西;而是因為這些事情是我的親身經曆,潛心感悟,不是虛構的故事,不是造作的眼淚。正如一隻麻雀,自然生長的自然妙和了天地一切真理;畫上畫的不論多麼精妙,也不會有那個自然生長的涵蓋的天地之道更多些。就把我的書當做麻雀解剖吧,它妙和了很多真理。我就講到這兒,書中所言僅僅是《紅樓夢》浩瀚海洋之中的點滴浪花,僅為各位閱讀提供一些可能的視角,不足之處還請多多賜教。祝願大家愉快!祝願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造福人間蒼生!祝願大家珍惜當下幸福生活,珍惜人類和諧美麗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