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生於末世運偏消——曹頓的政治沙盤(1 / 3)

鈺報道:先生說,賈探春是作者曹頓政治理想的形象,對此我想請先生詳細的談談?

先生道:我們在這兒討論賈探春的問題,將會為全麵討論《石頭記》裏人物關係及人物的創作目的和文章結構進行深入的剖析,以期為大家正確的認識《石頭記》裏的人物能有實質的幫助。

鈺報道:就探討的方式而言,我想列舉出當下人們對賈探春的認識,請先生針對其中錯誤的認識注意進行批駁和糾正好嗎?

先生道:這樣甚好,可以有針對性,而且簡單易行。

鈺報道:當下對賈探春人物認識的主要觀點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麵,就請先生針對這些認識對應解讀吧!

先生道:那就把時下的觀點羅列之後,逐一在那些觀點的後麵指出他們存在的不足簡便些。

對賈探春的直觀認識:

名字:賈探春。別號:蕉下客。父親:賈政。嫡母:王夫人。生母:趙姨娘。異母兄弟:賈珠、賈寶玉。同母兄弟:賈環。身份:賈政庶出之女。

外貌: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麵,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見之忘俗。

才情:曹雪芹給予探春一“敏”字(56回回目《敏探春興利除宿弊時寶釵小惠全大體》),完全寫出探春之性格;探春動靜、進退皆宜、用行舍藏,推崇法理,不和惡勢力妥協而給予迎頭痛擊,在《紅樓夢》書中可作為少數的法家思想代表人物。她是曹雪芹筆下除王熙鳳外另一個展現有治事長才的角色,她和薛寶釵、李紈的鐵三角組合被下人喻為三個“鎮山太歲”,也是在賈府中具備慧眼及勇氣的女性,脂批:“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是有才幹。”

性格:性格開朗、大方,才情高且有著自己的一番抱負,是個有政治家風範的小姐。

住所;秋爽齋【為曹雪芹所著《紅樓夢》大觀園中的一處建築。元妃省親期間,題有“桐剪秋風”匾額。“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鬥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雲: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東邊便設著臥榻,拔步床上懸著蔥綠雙繡花卉草蟲的紗帳。”見於第40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特長:書法、下棋。

代表花:探春為十二釵中唯一具兩代表花,一是杏花,其命運的代表,一是玫魂花,其性格的代表。

這些總結比較全麵,但是這些認識是表麵的,沒有看到這些文字裏麵的諸多苦心隱藏和細心縫合。賈探春號蕉下客,大家可別小看了這個“蕉下客”的稱謂。在書中,我借黛玉之口已經指出了,“蕉葉敷鹿”的典故。指出了,“蕉下客”其實就是一個經曆了虛幻浮夢的“幹部”。整個大觀園女兒隻有賈探春是“幹部”,而且是經曆了虛幻浮夢的“幹部”,經曆了盧生一樣的故事的“幹部”。曹寅兒女符合這個情況的人是誰?隻有兩個個人,一是借曹顆之名存世,繼承了曹寅官職的曹頓;另一位是被枷號抄家蹲大獄的曹頫。這兄弟倆中,隻有曹頓是離家出走的人。這是唯一和賈探春經曆一致的人。我在書中的借典隱喻,這許多讀者沒有看出來。另外,從以上總結中可以看出,整個賈探春的性格、愛好、行事風格就是一個男兒身份。房間布置就是一見辦公室,擺設也如書案。其杏花之喻,其實是曹頓自己假死出家到“日邊”去,得以保全自己的形象說法。曹頓認為,自己沒有被枷號治罪是屬於幸運的。

(二)奇怪的對庶出身份的渲染:

小廝興兒向尤家姐妹評論賈府的奶奶姑娘們時說:“三姑娘的渾名叫‘玫魂花兒’,又紅又香,無人不愛,隻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養的,‘老鴰窩裏出鳳凰’!”(六十五回)短短兩句話,道出了探春在賈府略帶尷尬的處境:一方麵,她是才貌兼備的主子小姐,深受上下的尊重與喜愛;另一方麵,她的親生母親卻是賈府地位低賤,是包衣奴才出身做了小妾的趙姨娘,“庶出”的尷尬身份。“庶出”是探春心底最敏感的傷痕,是刻在她身上塗抹不掉的符號,她一直都極力想擺脫這個“先天不幸”,與生母胞弟劃清界線,以維護自己主子小姐的地位與尊嚴。她不願承認與趙姨娘這層母女關係:當她聽說趙姨娘抱怨她給寶玉做鞋,卻從不理會正經兄弟賈環時,“登時沉下臉來”“益發動了氣”(“她(趙姨娘)那想頭自然是有的,不過是陰微卑賤的見識!她隻管這麼想,我隻和認得老爺太太兩個人,別人我一概不管!”(二十七回)她的生母和親舅在她眼裏隻是個奴才,她曾當著眾人麵說:“誰家的姑娘們拉扯奴才了?他們的好歹,你也知道,與我什麼相幹?”當趙姨娘不理解探春當家的難處,因為賞銀的事,質問探春時,“探春沒聽完,已氣得臉白氣噎……問道:‘誰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檢點,那裏又跑出一個舅舅來?’”探春的這些做法透出了她內心深處對自己“不幸出身”的自卑和敏感。她說:“不管什麼偏的庶的”。她最忍受不了趙姨娘鬧事當眾強調她們的母女關係,她痛苦地喊道:“何苦來,誰不知道我是姨娘養的,生怕人不知道,故意表白表白”。

她的生母是趙姨娘,由奴才出身做了賈政的侍妾,是“半個奴才”的趙姨娘。是地位低下,處處受人轄製的奴才趙姨娘。這是探春最不能接受的人格侮辱和人權地位。中國古代講孝道,尤其在賈家這樣的“詩禮簪纓”之族,更是“孝”字當先,且不論真孝假孝,“不孝”則是誰也不敢背負的罪名,探春對生母胞弟種種冷漠無情的舉動,從作者,到書中的每一個,從未批評過她“不孝”。

關於賈探春對自己庶出身份的逃避和抵製還有很多奇怪的渲染和刻畫在此不再多言。但是大家對賈探春不止一次的對“庶出”發火,給予賈探春錯誤的認識,認為賈探春近乎極端不近人情,認為賈探春極其巴結的做小姐。讀曆史的人會知道,我國曆史上對正出和庶出是十分重視的,但是並沒有到賈家這麼個情況。皇家的庶出不是不可以做太子,曹寅對顧景星也沒有如賈探春對待邢大舅一般。賈探春庶出不是不可以做小姐,不是不可以當家。她在小說裏的表現如同其他的超乎常理的描寫是一樣的,就是特特引起大家的注意,它結合奇怪的賈寶玉所言“獨出”一起形成了全書人物的暗示。曹頓是過繼於曹寅的“庶出”兒子,這個過繼兒子的身份,這個假曹顆之名存世的“兒子”曹頓,這個當家繼承的兒子曹頓,他的心中才是始終在潛意識裏,對自己的身份存在過多的在意。曹頓始終有寄人籬下之感,在曹家眾人裏邊,始終有人認為曹頓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庶出”之子。曹頓才真正是曹寅的“庶出”兒子呢!大家也認識到“中國古代講孝道,尤其在賈家這樣的詩禮簪纓之族,更是孝字當先,且不論真孝假孝,不孝則是誰也不敢背負的罪名,探春對生母胞弟種種冷漠無情的舉動,從作者,到書中的每一個,從未批評過她不孝,這固然與趙姨娘母子的卑賤有關,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在那個尊卑有序的家庭,在那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孝道要讓位於尊卑等級製度吧?探春並非真的絕情,她與生母胞弟之間的血脈親情,隻是被殘酷的等級製度和現實的社會地位異化了,她是被逼無奈的,心裏一定在流著不屈和抗爭的流淚”。我想平心而論大家還是認為探春是古怪的人,雖然認為探春的不孝是無奈的。雖然給了一個可以原諒的假設:等級森嚴的社會,孝道讓位於等級製度和現實的社會地位的異化。但是,那些都是不可原諒的現實表現。這些奇怪的寫法的目的就是提示大家和曹頓的身份結合。同時賈探春所厭惡的“庶出”,也是作者曹頓對自己包衣奴才二等下人身份的強烈控訴。而這第二個目的才是我如此寫法的最主要目的。

(三)刺目的承包責任製:

在大觀園諸姐妹中,探春不僅才貌不俗,舉止大方,而且機敏靈巧,不卑不尤,深受賈府上下的喜愛與尊重。她和薛寶釵、李紈的鐵三角組合被下人喻為三個“鎮山太歲”。所不同的是,王熙鳳治家是霸道之術,寶釵治家是儒教之中庸,探春治家是法家之嚴謹。探春對下人都要求謹嚴,自己以身作則。迎春的丫頭司棋,因一碗蒸雞蛋而大鬧廚房,探春偶爾吃個“不值二三十個錢”的油鹽炒枸杞芽兒,就現打發個丫頭拿五百錢送去,從不像王熙鳳尋隙貪取。對於自己的親生母親、同胞弟弟、老娘舅從不越法私袒,這和王熙鳳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完全兩個修為。為此,賈探春具備了黑臉斷事“看得透、拿得定、說得出、辦得來”的治世才幹,具備了敢於向惡勢力決斷的膽氣和魄力。使向來專權決斷的王熙鳳都讓她五分。王善保家的,仗著自己是邢夫人的陪房,連王夫人都另眼看待,進讒言告倒了晴雯,調唆王夫人抄撿大觀園,飛揚撥扈,專管生事,連王熙鳳都奈何不了她。到了秋爽齋,仍不識相,心裏沒成算(“……隻是個姑娘家,況且又是庶出,她敢怎麼的”連探春身上都要搜一回,結果招來了一記耳光,“探春登時大怒,指著王家的問道:‘你是什麼東西,敢來拉拉我的衣裳,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你打諒我是和你們姑娘那麼好性兒,由著你們欺負,你就錯了主意……”詞鋒淩利,義正詞嚴。當賈母聽到最得力的丫頭鴛鴦哭訴賈赦要強逼她為妾時,大怒,連王夫人都怪罪起來:“你們原來都是哄我的,外頭孝順,暗地裏盤算我……。”老祖宗發怒,氣氛異常緊張。探春想到:王夫人雖然委屈如何敢辯;薛姨媽,寶釵是親戚自然不好為王夫人辯解;李紈、寶玉、王熙鳳自然不也方便分辯。探春向老太太陪笑道:“這事與太太什麼相幹?老太太想一想,大伯子要收屋裏人,小婢子如果知道?便是知道,也推說不知道!”她就是這樣連強主惡奴都治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