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美”的第二個方麵,也是秦可卿這個人物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揭示“金玉良緣”的選擇和“木石前盟”的堅守二者“兼美”的幻想的破滅。秦可卿是賈寶玉太虛幻境之夢的引夢人,也就是說秦可卿一手製造了賈寶玉的“金玉良緣”之做官之夢;同時也是賈寶玉太虛幻境的出夢人,就是說正是秦可卿把賈寶玉引人“金玉”之夢幻,才使賈寶玉終於悟道,由“灰侍者”引渡出家,成就了“木石之誌”。這才是秦可卿兼美的本質,這才是賈寶玉自己“兼美”選擇的破滅。
因為秦可卿在人物塑造和刻畫上具有了薛寶釵的德性之美和林黛玉的人性之美。薛寶釵是賈寶玉“金玉良緣”的代表,林黛玉是賈寶玉“木石前盟”的化身。因此,秦可卿具備了代表賈寶玉(曹頓)對“金玉良緣”與“木石前盟”兼美選擇的基本條件。特別是,秦可卿本身就是康熙的化身,是賈寶玉(曹頓)的引夢人。賈寶玉(曹頓)的金玉良緣與木石前盟的選擇都是因為康熙賜予曹頓江寧織造開始的。書中很多細節都支持這種安排的合理性。
比如文中秦可卿為什麼放在用皇家女兒的比擬上,我前文已經介紹了,秦可卿其實就是作者分裂人格的代言人,是康熙賜官與本真選擇的矛盾的化身,是皇家與曹頓關係的化身,是康熙的化身,一些論述也很清楚。下麵補續一些細節,僅供大家參考。
甲戌本在寶玉吐血處有脂批:“寶玉早已看定可繼家務事者,可卿也。今聞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為玉一歎。”“聽到秦可卿喪訊,鳳姐嚇了一身冷汗,出了一回神。”前麵我已講過,凡秦、夏皆皇家之意向。秦可卿就引夢者而言,她是康熙的形象。秦可卿不僅僅代表了曹頓分裂人格的表象,也是曹頓分裂人格的由來。是秦可卿(康熙)引夢,使曹頓進人了邯鄲浮生大夢的。康熙的死訊最為害怕的也隻會是兩個人,就是正在為官的王熙鳳(李煦)和賈寶玉(曹頓、曹頫)。秦可卿是賈寶玉做官的引夢人。
秦可卿得的不是疑難雜症,不難診斷,但是各路禦醫竟然不能診斷。最後被一位業餘醫生確診。馮紫英推薦的業餘大夫張友士名不虛傳,其實他隻不過相當於京劇界的票友,偶爾票了一把,卻比那些角兒還棒。張友士一號脈,馬上就確診,分析了一通病情病因,毫不猶豫地否定了那幫“太醫”們的“喜脈”之說。不是太醫的張友士毫不客氣地批評那些“太醫”耽擱了秦可卿。小說這樣寫道:“那(張)先生笑道:‘大奶奶這個症候,可是那眾位耽擱了。’”張友士接著又詳細分析了病情,提出治療對策,強調秦可卿是個“心性高強、聰明不過的人”,得病是因為“思慮太過。此病是憂慮傷脾”等等。需要調補的。大約過了冬可望就好了。所有閱讀《紅樓夢》的人到這兒都會產生疑惑,以至於亂猜測。有一位先生居然把張友士讀出克格勃來。不過,腦子轉彎小了也還真的看不出來。要知道秦可卿的身份就可以讀懂這一段玄妙的描寫了。秦可卿既是康熙的化身,又是曹頓“兼美”希望破滅的代言人。就政治場合而言,曹頓的金玉之夢,仰仗著康熙的態度。康熙五十三年冬天,李煦請求在延緩征收鹽稅一年,以償還債務。李煦和曹頓在極度的憂慮和期盼中,等來了康熙的不是批準而是駁回請求。這正是曹頓的虛弱之症和憂慮之症。看看這段描寫,這是看人體之病嗎?不是,這是曹頓和李煦無限的憂慮。就是說官債追逼,今年冬天李煦的奏折批下來,可望還清債務。可是,康熙並沒有批準李煦與曹頓再征收一年鹽稅的要求。這就把本來就不想當官的曹頓,逼上了死路。
當然,秦可卿具備二者身份這一點,需要大家認真思悟。因為秦可卿具有了康熙的身份,秦可卿方才具備了兼“金玉良緣”與“木石前盟”之美的功能。正是因為秦可卿具有了“兼美”的功能,秦可卿才可以具備了表達現實的曹頓當官與出世兼美願望的功能。大家不明白的還有,秦可卿之喪,棺木、喪儀等等都是皇帝規格的。四王八公路祭、檣木板的棺木等等這都不是什麼廢太子私生女可以用的的。就是皇妃也用不得。同時,大家不明白最重要的是,秦可卿的死封,恰恰是曹顆此前的差事。這是另外一個身份的提示。隻要是大家真的看懂了《紅樓夢》的結構和目的,這些都很好理解。
有的人,看到秦可卿的氣派和喪儀規格,聯想到了太子女兒,張友士聯想到了克格勃,那些都是笑話,千萬別當真看就是了。
為了表達的需要,我再說說薛寶釵之美。
薛寶釵的體態之美大家都很熟悉了,不作細述。那就是用一花來指代一牡丹。那是一種富且貴的美,熱烈的美,高高於眾花之上的美,仕途經濟的人世之美。
寶釵之美還在於,經世之能。她博學多識,通曉詩書畫繪、醫藥典籍諸子百家。她人情練達,:“待人接物不親不疏,不遠不近,可厭之人末見冷淡之態,形諸聲色;可喜之人亦未見醴密之情,形諸聲色。”得到了賈府上上下下各種人等的稱讚。賈母誇她“穩重和平”;從不稱讚別人的趙姨娘也說她“展洋大方”。就連小丫頭們,也多和她親近。她與探春等一起商議大觀園興利除弊事宜。她惠全大體、善中庸,充分體現了她獨特的管理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