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答案其實很明確:是文本之中的故事情節和判詞、夢曲的表述,更重要的還有脂硯齋的批語那兒看到的。
這就對了,你如果轉換一下角度,正如腦筋急轉彎測試一樣,把這個問題反過來看,就是作者正是用文本暗示和脂批提示,結合文章結構把後部書的內容隱藏起來,使列位讀者既可以知道後部書的內容,又沒有確鑿的可以興師問罪的證據顯露。如此,你就會豁然開朗:原來如此啊。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在那樣一個血雨腥風的時代,要想保全此書,而又不失作品的主旨,保持強烈的批判意義,不如此怎麼可以呢?它已經超越了普通的批判小說(比如胡適推崇的《儒林外史》之類),直指封建政權的反動和腐朽性,指出了封建貴族政權存亡周期律,指出“好”就是“了”。故事告訴的就是,封建政權不管是哪一朝代,皆從斬蛇起義的草創,經曆滿床笏的繁榮,到邯鄲一夢的喪亡,三春過後諸芳盡。並且具有清晰的民族主義特點。這就是在宣告,滿清政權也不會逃過三世而亡的命運,必將被“南漢”複歸取代,這是清朝貴族政權不可容忍的。《好了歌》與甄士隱的解讀就是明王朝滅亡的挽歌,也是清王朝滅亡的預言,更是對新政權的憧憬。認為《好了歌》是普通的道士們的勸教胡說,那是不知道作者的良苦用心。為了隱蔽結尾部分“真事愈顯”的故事內容,為了把這些批判性模糊在朦朧之中,我正是通過這些手法,把結尾隱藏起來,使其成了隱尾結構。
對於這些,大家還需認真領會了才好,所謂甄寶玉送玉、賈寶玉被元春賜婚,賈寶玉離魂等等,要和《還魂記》等元春點戲對看才行。後半部書結尾部分還有《丁郎認父》等情節,出現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內容。而這所謂的後部書在我的結構中,就是以脂批和副線結構的形式收人了前八十回之中,使八十回書成了全璧的隱尾書。脂批不同金聖歎批三國,而是全書結構的內在部分,不可分割;它存在的目的就是提示隱情,引導閱讀,並且把結尾收人前部。就是這樣的一部雙線結構的書,不是曹家,也不是皇家,但是又都像。揭示的是家國一般的規律。書寫的是曹顆(曹頓)的政治思考、人生追問、人性追求;鞭撻了腐朽必亡的荒淫統治,頌揚了大愛無類、人人平等、自由自主的寶玉精神,表達了大鬧天宮、衝決網羅、毅然出走的意誌和決心;也透漏了心向南漢的民族情緒。現存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八十回後部分一改中國傳統浪漫主義創作手法,轉而采用寫實主義方法,從總體上篡改閹割原著的批判氣力。是陰人假托的文章,不可稱為續書。其刪除脂批更是不通之極。把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署上我的名字,就是對我的巨大侵犯和侮辱。他們也把本屬於文章結構的批語部分拿掉了。
此書的作者原名叫曹頓,在曹顆早亡後,成為曹寅養子,以曹顆之名存世。名字的改動為曹顆以及過繼給曹寅和繼承曹寅織造之職,都得到了康熙的批準。曹頓就是賈寶玉,曹顆就是甄寶玉。曹頓是來自仙界赤霞宮的真寶玉神瑛,下界為人曆練仙性,心性純真。但他是下界反叛封建禮教和仕途經濟說教的草民石頭,是具有草木之誌的平民思想的石頭。“曹顆”是大荒山無稽崖下無用的破石頭卻幻化成了五彩寶玉下世風流富貴之鄉當官享福的甄寶玉。甄寶玉是假“寶玉”,真石頭;賈寶玉是假石頭,真寶玉。真石頭卻有寶玉之心,寶玉倒是真有石頭之誌。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呢?“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就是此一對聯的真正意義。曹頓襲職三年後,假死出家,追隨木石之誌而去,在隱居期間寫成此書。因為結構的需要,采用了甄士隱的方法。為此,作者化名脂硯齋、畸笏叟等人批注,目的還是完成此書的基本結構。曹雪芹就是曹頓的筆名,取意就是曹家留存荒野的頑強的後代。在曹頓兒子因麒麟相見之後,曹頓命兒子仍以曹之雪芹之名,傳出此書。在世之曹雪芹就是以其父筆名傳書而已,他的名字叫曹霑。以上所述就是此書的成書過程,作者及批者傳書者是誰的正確答案,這一些讀者們隻要通讀《紅樓夢》原文就會明白的。不過有幾個提示我可以告訴大家,就算是閱讀點吧!
第一,作者自雲:“因曾曆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夢幻識通靈’。”但書中所記何事,又因何而撰是書哉?自雲:“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推了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堂堂之須眉,誠不若彼裙釵?蒙側批:何非夢幻,何不通靈?作者托言,原當有自。受氣清濁,本無男女之別。實愧則有餘、悔則無益之大無可奈何之日也。當此時則自欲將已往所賴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已至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記,以告普天下人。雖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閨閣中本自曆曆有人,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並使其泯滅也。蒙側批:因為傳他,並可傳我。雖今日之茅掾蓬牖,瓦灶繩床,其風晨月夕,階柳庭花,亦未有傷於我之襟懷筆墨者。何為不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以悅人之耳目哉?故曰‘風塵懷閨秀’。這部書的作者,曾經“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負師兄規訓之德,已至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注意蒙側批:因為傳他,並可傳我。雖今日之茅掾蓬牖,瓦灶繩床,其風晨月夕,階柳庭花,亦未有傷於我之襟懷筆墨者。傳他和傳我其實就是二而一的東西啊!這一大段的引述,就是一個“罪己詔”,這個“罪己”之人就是作者。作者是賴恩承德,雖然承官但是終至潦倒破敗之人;不是曾經喪敗,再次中興,再遭喪敗之人曹頫;更不是周汝昌先生認為的沒有經曆過做官經曆的曹頫的兒子。我再次著重提醒很重要,因為有一位專家經過“再次”證明,曹寅家到曹頫曾經喪敗,曹頫中興,建了大觀園,其子曹雪芹感憤過往,憤而寫書。這是絕對與文章不符的。書中的賈寶玉是做過官的,經曆懸崖撒手的。那位先生論述的曹雪芹是僅僅經曆了幾年的公子日子,而且其父大約提心吊膽的還債的日子,之後就是流浪的苦難生活。這個曹顆或者曹頫的兒子沒有做過官的,也不存在所謂“懸崖撒手”的舉動。
第二,無材可去補蒼天,枉人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這是作者在告訴讀者,書中所記就是自己經曆的事情。是身前(出家以前)、身後(出家以後)的故事,這樣的說法除了出世之人,是不可以這麼說的。而且這個人也不是已經死亡的人,而是假死出家的人。認為曹寅孫子曹頫兒子的曹雪芹是作者的人,再來看看這一句。這個作者是和書中賈寶玉一樣,當過官,曆過世,正在職任之上懸崖撒手,假死離家出走的。隻有“假死”才有自己記述“生前身後事”的說法,這個死亡是離世出家,不是生命終結。就所謂“懸崖撒手”而言,是職任之上離職拋家,是誤人歧途(人世做官)的回頭上岸(離職出家),是關鍵時刻悟道參佛,是出世為道的藝術表達。象你們所說的曹雪芹,自小經曆了幾天好日子,三年就被弘皙逆案牽連,從此成了“北漂”,住地下室,大橋底,當蘇燦的下屬。怎麼也“賴恩”“承德”做了官,怎麼又進了獄神廟呢?怎麼來了個“生前身後事”呢?怎麼來了個參透世事回頭是岸的“懸崖撒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