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從“增刪五次”進一步確認曹雪芹(1 / 3)

鈺報道:老先生,聽你這麼講來,我還真是明白了許多,好像整部書中賈寶玉就是曹顆(曹頓)自況。可是,我還是不明白,凡例上說是曹雪芹增刪五次分出章回啊!而且所列作者名字很多,為什麼隻有曹雪芹被認為是作者呢?到底這個書中賈寶玉、甄寶玉、石頭與曹顆、曹頓、曹雪芹是怎麼樣個對應關係呢?曹雪芹到底是誰請你在給以進一步確認。

先生道: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大家隻看到書中所言,沒有認真的領會其中的意味,大都被煙雲模糊了。這所謂的“增刪五次”之說,就是模糊真實作者信息的手法,讓你們認為現時的“曹雪芹”就是替別人改編書的人,從而既可以保護現世的“曹雪芹”不受可能帶來的傷害,又可以保存此書,還可以把此書真實的作者一仙界的石頭隱約的存在於各位的想象裏。書中介紹的幾個名字也不是此書階段性改動的證據,而是介紹這部書的基本結構和表現內容的不同角度。我就以此給以進一步解讀好了。

《紅樓夢》最初叫《石頭記》,就是曹顆(曹頓)自己認為自己根本不是家人期望的齊家治世的寶玉,隻是一塊於家於國無用的石頭;為此曹顆(曹頓)就自譬石頭記錄了自己的一生經曆。其實自譬石頭之說,隻是作者對自己沒有很好的擔負起對家國的責任而自悔的一種揶揄。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對於國的感情是南明故國,不是清朝金國。有的人說我,沒忘“哀嚎”沒落的清朝地主階級的統治,沒有脫離地主階級的清人奴才本性。那是冤枉我了。我心心念念的是,尋找“帝孫”到“絳河”去,到南漢先生那兒的南國去。我在不停地尋找那些曾經為了“南漢”政權隱身南國的好漢們。那兒的家國,才是我作為奴才包衣的痛定思痛的感懷。

我一作為石頭,本身就已經是天外之人,是仙界的存在。我假死出家做了道士,就是升仙了,本身已經不能回到人間了。我的作品來到人間,隻能由情僧把它抄下來,傳到人間去,這就是《情僧錄》的指向意義,它告訴了此書的轉換形式。

對於我自己曾經的經曆的記述來講,具有的是“春秋”意味,采用的是微言大義的筆法,所謂“以史為鑒”者。所以,最初也曾叫《風月寶鑒》。是曹顆(曹頓)棄官出走後痛定思痛寫下的以期的警示後人的紀實故事,其中有對俗語所雲“富不過三”的原因思考,也有對朝代更替周期律的深層次思維,是最早提出封建王朝更替周期律的文章。這裏的“風月”實指生活歲月,風物人情;不是風花雪月,男歡女愛;是生活寶鑒、人生寶鑒。《風月寶鑒》之名就是從此書的勸世功能角度說的。王巧林先生說“我認為這位老先生將‘東魯孔梅溪’拆開來理解,即將‘東魯孔’隱古書名《春秋》,‘梅溪’則是指南宋史達祖之號(史達祖號‘梅溪’),用來隱古書名《史記》。換句話來說,就是:‘要把《風月寶鑒》當作《春秋》、《史記》來讀’。”這是很正確的認識。

最初構造此書,傳世勸人的願望沒有後來那麼強烈,隨著作品的進一步完善,傳世勸人的願望日趨強烈,鼓勵著我設法要讓我的書從“天界”走上“人間”,從我隱居處流人世間。為此對文章結構進行了寓言式改造,采用了“髯蘇”借事寓理的手法,構築了係列人物和故事。將真人隱蔽,真事曲言。采用了《莊子》、《離騷》式魔幻主義手法,解構了曹顆(曹頓)諸個方麵,以及曹寅家和皇家某些特點,以諸釵為外象,以李漁通俗戲曲為模式,計劃分十二個故事來寫,遂虛擬出十二金釵,用十二釵隱喻皇家和曹家各人或者某人的某些方麵,串聯成書,遂寫成了《金陵十二釵》。《金陵十二釵》之名是從該書的結構角度說的。提到金陵曹家,大概誰都會想到曹寅;提起曹寅,誰都知道“雪樵”之號。有人說,曹寅,號雪樵;曹雪芹,怎麼也不能是曹寅孫子啊?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提問。雪芹,不可以理解成“雪樵的芹子”嗎?雪芹是號不是名字。在《紅樓夢》一書中提到的作者的名字,隻有曹雪芹是真實的署名;但是,卻是用號替代了真實的名字。曹雪芹,姓曹,名曹頓,號雪芹;是曹寅過繼的兒子,是雪樵之芹子。芹,菜之美者,雲夢之芹。《詩·魯頌·泮水》篇中,芹為祭祀之物。芹,勤奮的學童。

由於,故事的連續性和過程的複雜性以及思想的深刻性,受“臨川四夢”、特別是《牡丹亭》的影響,把曹顆(曹頓)假死出家,揉進全書,用“離魂”類比曹頓假死,用真假美猴王、甄賈寶玉統領全書結構,用甄寶玉送玉進行轉換,把石頭的一生的成長和做官經曆寫成了寶玉在“紅樓一夢”,正如《邯鄲夢》一樣,把自己為官(秦可卿引人紅塵浮世)的經曆喻為紅樓一夢,遂稱為《紅樓夢》,把自己的一生比喻成南柯一夢。所以《紅樓夢》便成了統領全部之名也。上文之中所述,王巧林先生解讀東魯孔梅溪的路子,完全適合解讀“吳玉峰”名字的由來。吳,地方名;同於王先生解讀的“東魯”。玉峰,朱希周號。“吳玉峰”,就是金陵玉峰山的朱希周之意。朱希周生性剛毅,不苟言笑,廉潔正派,淡於名利。早年人世為官,後辭職歸隱。林居三十年,朝野論薦者三十餘疏竟不複起。曾作《張良歸山圖》詩:“袖卻朝簪別漢家,赤鬆相侯在煙霞,而今悟得全身計,不似從前博浪沙。”朱希周的一生正是作者一生的寫照,作者也曾為官,也曾悟得“全身計”“懸崖撒手”林居三十年。吳玉峰的名字正是視為官作宰作“紅樓一夢”的直接注釋。朱希周的全家計,正是作者的全家計。這兒用吳玉峰之名言為作者,正是暗示作者和朱希周一般命運,揭示這部書的主題意義。

因為,曹顆(曹頓)假死出家,是遮天大事,自己是再也不能複活的,好在晚年自己的兒子因麒麟找到了自己,這個兒子就借曹雪芹之名整理傳抄此書,此書得以問世。這才是所謂“增刪五次”的本義。根本不存在什麼“風月寶鑒”是什麼淫情勸善小說的故事。這五個書名,實在就是此書的五個方麵的屬性。

此書到八十回就內容而言主要部分都出來了,加上脂硯齋提示部分,大家基本上都可以閱讀了。然而,大多數讀者認為後麵還有應該有的部分,就階段而言是整個半部,其內容應該涵蓋複雜,故事轉換激烈,甚至波瀾壯闊,驚人之處甚多,尤其在甄寶玉送玉,甄賈寶玉合體之後,進人了真事愈顯部分,元春之死,賈赦雨村合謀亂政,寧榮二府一並敗落,更是驚心動魄。至於,賈母、賈政之喪,賈寶玉被元春賜婚,賈寶玉襲職做官,那倒是平常的過程了。比較詭異的部分就是賈寶玉被賜婚後,黛玉流逝,寶玉失去通靈,寶玉神思恍惚一病不起,最後賈寶玉與王熙鳳被枷號人獄,賈府被抄家,子孫離散奔騰等等。

在此我想問各位讀者的的是,這些結論你是在哪兒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