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趣味動物(12)(1 / 2)

鮟鱇魚的身體很笨重,平時又懶懶地不願活動,那麼鮟鱇魚又是如何覓食的呢?原來鮟鱇魚是一位優秀的釣魚能手。鮟鱇魚又是如何釣魚的呢?它的“釣竿”又是什麼樣的呢?原來,鮟鱇魚的頭頂有三個排成一行的分離背鰭,其中第一鰭位於吻的正後方,形狀像“釣竿”,延伸於整個口部,釣竿的頂端有一葉狀的皮質垂瓣,就像掛著釣餌一般,用來引誘獵物。鮟鱇魚的身上有很多膜狀的分支,而且鮟鱇魚經常把自己的整個身體埋在沙中,外麵隻留一副“釣竿”。鮟鱇魚的釣餌中含有能夠發出不同顏色光的熒光素。當鮟鱇魚獵捕食物時,就會輕輕擺動背鰭,釣餌晃來晃去,就像小魚一樣在水中遊來遊去,引誘獵物上鉤,那些不知底細的魚兒被這“釣餌”迷惑,馬上遊過來想飽餐一頓。哪裏料到鮟鱇魚大嘴一張,上釣的獵物就被它吸了進去。鮟鱇魚的大嘴好像一個功率強大的水泵一樣,足有30多厘米寬,裏麵布滿了極為猙獰恐怖的針狀牙齒。

鮟鱇魚非常貪吃,而且它的胃容量很大,當上“鉤”的獵物很多的時候,鮟鱇魚也會“照單全收”,將全部的獵物吞進胃中。這樣鮟鱇魚即使幾天捕不到食物,它也能夠靠積累的營養來供給活動所需的能量。更加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鮟鱇魚不僅吃得多,而且還能吞下很大的魚。有人曾在鱝鯨魚的胃內發現了頗大的21種鰈和1種狗鯊。而且鸕鶿、鯡鷗、海鷗等鳥類也都是它們的獵食目標。

鮟鱇魚的這種奇特的捕食方法給了科學家極大的啟發,科學家據此發明了光誘捕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鮟鱇魚棲身於至少610米深的沙地、礫石、破貝殼和柔軟的海底淤泥內。春夏兩季產下一大團黏稠的卵,叫做“卵紗”,卵通常漂浮於近水麵處。

鮟鱇魚的姻緣是魚類中少有的,也是整個脊椎動物中不多見的。鮟鱇夫妻的形體對比很懸殊,雄鮟鱇魚是個名副其實的“小丈夫”。

原來,鮟鱇魚的卵一經孵化,幼小的雄魚就立即找“對象”,隨後立刻成親,成親後的雄鮟鱇魚附著在雌魚頭部的鰓蓋下麵,或者附著在雌鮟鱇魚腹部或身體側麵。過一段時間,幼小雄魚的唇和身體內側就和雌魚的皮膚逐漸連在一起,最後完全愈合。雌鮟鱇魚的身體一天天長大,而雄鮟鱇魚除了精巢組織繼續長大以外,其他的器官一律停止發育,最後完全退化了。鮟鱇魚的奇特婚配方式就這樣延續下去。雄魚依附在雌魚身體上過著寄生生活,此時的雄鮟鱇魚依靠雌鮟鱇魚身上的血液來維持生命活動,並通過靜脈血液循環係統進行交配。這對個體相差十分懸殊的夫妻在汪洋大海中保證了後代的繁衍生息。

雄海馬如何孕育後代

海馬與馬的差別不僅僅在於一個“海”字,它們之間有著天壤之別。除了一個生活在海裏,一個生活的陸地上,海馬與馬在形體、生活習性、繁殖方式等方麵均有極大的差異。海馬的長相極為奇特,一條明顯向外突起的骨櫛狀脊椎,一直延續到尾部,尾端細尖,能卷能曲,頭部彎曲與身體幾乎呈直角。

海馬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的淺海地區。我國的海域裏也有這種小型魚類,南海、東海分布較多。海馬主要以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

海馬繁殖生息的方式很特別,就是由雄性海馬代替雌性海馬生兒育女。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雄性海馬擁有獨特的生理結構,它的生理結構體現了魚類的特點。在雄海馬的臀鰭末端有一個類似於袋鼠“育兒袋”的“孵卵袋”,這個“孵卵袋”的獨特結構為“胎兒”提供了足夠的營養。

雄海馬的生育過程包括兩個階段——懷孕和分娩。海馬的繁殖期在每年的穀雨過後,那麼海馬是如何產卵孵化小海馬的呢?原來雌海馬把突出的輸卵管伸進雄海馬的育兒袋裏,將成熟的卵送進孵卵袋,雄海馬自身也排出精子,精子與卵子在育兒袋中相遇,完成受精過程。接下來,雄海馬孕育下一代的任務就開始了。海馬寶寶的發育周期為二三十天,隨著雄海馬的育兒袋越來越大,雄海馬的呼吸也越來越急促,情緒開始緊張。雄海馬的生產時間一般在黎明時分。雄海馬的生產過程與哺乳類動物的生產過程很相像。生產時,雄海馬的身體劇烈地前後伸展,強烈收縮的腹部經過幾次抽搐後,一尾尾小海馬就從“育兒袋”中鑽了出來。剛出生的小海馬隻有幾毫米長,可以在海水中遊泳。

動物界非常奇特的現象——父親生子讓人類有了另外一種感受,每一個小生命的誕生都凝聚著父母的愛,不管生育的過程是由父親來完成,還是由母親來完成,都要忍受痛苦的折磨。所以,對父母心存感恩是我們必備的德行。

“為愛而戰”的象龜

象龜是外形龐大的動物,但它們並不以此欺淩弱小,反而是性性溫順的“和平使者”。隻有當它在爭取自己的“愛情”時才表現出凶猛執著的一麵。它們會像中世紀的騎士那樣,為了伴侶而決鬥,也許這樣的行為在動物界中也是少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