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趣味動物(11)(3 / 3)

研究清楚電魚為何能發電的秘密後,科學家們又產生了新的疑問,電魚能產生這樣強大的電壓,為什麼自己不會被電到呢?科學家又對電鰩進行了仔細認真的研究,研究發現,電鰩的肌肉有大量緊密排列在一起的細胞,電壓就來源於這樣的細胞。當許多小細胞產生的這些微小的電壓串聯在一起之後,便會形成很高的電壓。所以這些電魚既能產生強大的電壓,又不會被強大的電壓所電到。

聰明的人類總能從一些神奇的自然現象中獲得啟示,進而利用它。電魚就是很好的例子,當科學家們發現電魚能放電這一現象後,便利用電魚的發電原理研製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科學家們還試圖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以及其發電原理,製造出解決船舶、潛艇能源問題的強有力的發電裝置。

抗凍的南極鱈魚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會放電的魚,有會唱歌的魚,還有一種極為耐寒的魚——鱈魚。鱈魚分布於太平洋西北部,中國的東海北部、黃海和渤海,並目它是黃海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根據鱈魚的抗寒能力,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抗凍技術,並將這種抗凍技術用於醫學領域,取得了良好效果。

鱈魚有非常強的抗寒本領,它可以生活-1.9℃~2℃的冷水環境中。在這樣的冷水環境中,如果是溫帶魚就會被凍成冰塊,而鱈魚卻能自由自在地遊來遊去。在-2℃時,鱈魚的代謝也能順利進行,相當於熱帶魚在10℃~20℃時的代謝程度。當溫度為6℃時,鱈魚根本無法適應這種溫度,它會因受“熱”而死。

經科學家研究發現,鱈魚的血液中含有一種叫肝糖蛋白質的物質。這種肝糖蛋白質是一種生物大分子,由2個半乳糖和3個氨基酸構成一個單元,許多單元又通過化學鍵連成一根長長的鏈條,在血液中盤繞蜷曲成鬆散的線圈,這種鬆散的線圈稱為無規線圈。由於表麵張力的緣故,使得這種無規線圈的表麵結冰,需要極低的溫度。但是當它結了冰,表麵的不規則性又會增大。這樣反複幾次,冰點就會大大降低,鱈魚便因此具有了極強的抗凍能力。

鱈魚的這種抗凍本領,給了科學家極大的啟發,人類可不可以運用冰凍技術來保存人的生命呢?這樣,重要的器官如大腦、心髒的移植等醫學問題不就可以很好的解決了嗎?現今在醫學上疫苗、血液、精液等的低溫保存,以及利用局部冰凍損傷的方法來治療癌症和潰瘍,都是對抗凍技術的初步應用。生物抗凍素和低溫酶等活性物質的發現對基因工程的研究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耐高溫的魚

你聽說過魚能在70℃的水中存活嗎?有一種魚生活在火山口附近湖泊裏,這裏的湖水臨近火山,因此火山活動使湖水變熱。而這些生活在熱水中的魚卻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一旦離開這樣的環境,它們就會被凍得昏死過去。

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春天,一位航海家雷普乘船到北太平洋航行。途經千島群島的伊都魯普島,當時他剛經曆過一場大風暴,又累又餓。他發現島上的小河裏有大量死魚漂浮在水麵上。極度饑餓的雷普撈起了幾條死魚,放在大鍋裏架火煮了起來。還沒開鍋,他就迫不及待地揭開蓋子,眼前的情景嚇了他一跳:鍋裏的魚竟然“起死回生”了,正在鍋裏自由自在的遊來遊去!雷普趕忙用手試了一下鍋中的水溫,足有50℃以上。這些魚為什麼煮不死呢?

在科學家們的研究記載中,一些魚類在73~75℃的水中能夠自在的生活;水溫升至93℃時,就會影響魚的呼吸;升至99℃時,魚體平衡就會受到影響;當水溫升至106℃時,魚就會昏迷;當水溫升至113℃時,魚的生命才會終結。由此可見,魚的適應能力是逐漸形成的。它們習慣於某種溫度的水溫,一旦這種環境突然發生改變,它們就很難適應,就會死亡。

深海“釣魚家”鮟鱇魚

在海洋深處,生活著一種依靠頭上的“釣魚竿”尋覓食物的魚,這種魚叫做魚鮟鱇魚。鮟鱇魚的整個身體幾乎隻有一個頭,身體越往後就越小,最後就隻有一個小小的尾巴。鮟鱇魚的眼睛長在頭頂上,臉朝上,而且無鰓無鱗,依靠胸鰭上的小孔吸海水來提取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