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有兩位研究人員用顯微鏡對這裹有薄膜的軟糞球進行研究,發現裏麵有56%的菌糞,這些菌糞起到了很好的消化作用。除了保護膜,軟糞球中含有1/4的純蛋白質,菌類本身也具有極高的營養含量。因此,吞食糞球對兔子的消化來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然而,迄今為止,人們對兔子吞食自己的糞便這一現象仍存在很多疑惑。究竟是什麼構成了兔子糞便中的營養物質呢?人類是否可以提取其中的營養成分並加以利用呢?科學家們已經開始著手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一切都可以得到明確的解答。
“縫紉”技巧高超的縫葉鶯
自然界中許多動物的一些習性或技能會給人類以啟示,鳥是人類的朋友,人們常能看到它們輕盈的姿態,聽到它們清脆悅耳的歌聲。令人驚奇的是,很多鳥兒有著讓人歎為觀止的絕活,比如縫葉鶯高超的縫紉技術。我們人類的縫紉技術是不是也從縫葉鶯那裏得到了啟示呢?
縫葉鶯作為鳥類中的“縫紉能手”,它以縫紉築巢為絕活令世人稱奇。縫葉鶯於每年4~8月開始交配。這時鶯媽媽便開始了繁忙的工作。它們縫葉築巢,為自己的孩子建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縫葉鶯築巢於芭蕉等大型葉上,多為安全隱蔽之處,並用垂下的樹葉作為基本材料。它們先用嘴叼住樹葉的一端,同時配合腳用力拔樹葉,使之變成長長的像袋子一樣的形狀。然後便開始縫紉工作,它用又長又尖的嘴做針,在葉子邊上穿出一個小孔;用找好的蠶絲、植物纖維等做線,在雙腳的配合下,穿針引線,樹葉就被巧妙地縫合起來了。令人驚歎的是,縫葉鶯還會像人類一樣一邊縫一邊打結,以防脫線。然而,後期工作還在繼續,為了防止巢的根基脫落,它們還會用草莖等將根部加固,可謂是做得天衣無縫。巢被建造得具有一定的傾斜度,這樣能夠很好地避免雨水淋濕幹燥的巢窩。最後,它還會在自己的窩裏鋪一些柔軟的東西作為舒適的“睡床”。至此,縫葉鶯的愛巢就徹底竣工了,它們就是在這樣一個安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養育自己兒女的。
人類是萬物之靈,然而在動物界中也存在著許多能工巧匠。可能這些能工巧匠們不經意間就或多或少地給人們以幫助,使人類不斷前進。
擔任空中警衛巡邏的遊隼
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需要駕駛員的精神高度集中,即使這樣也會出現許多突發狀況,一隻小鳥就有可能成為航空事故的罪魁禍首。為了避免機毀人亡的慘劇發生,保證航空線路的安全,機場上空“巡邏員”的角色賦予給了鳥類的天敵——遊隼。
遊隼作為一種凶猛的鳥類,雄鳥體長約40厘米,上體主要為灰藍色,下體色白而綴有黑斑。它飛行迅速,俯衝時速度高達280千米/小時。遊隼善捕食野鴨,故亦稱“鴨虎”,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為確保航空安全,美國機場租用遊隼充當航空“巡邏警察”。
在經過艱苦的訓練之後,遊隼便開始正式上崗執行巡邏任務。當一群笑鷗出現在機場附近時,一隻遊隼立即被放出去執行任務。當英姿颯爽的遊隼翱翔於蔚藍的天際之時,那群笑鷗早已被嚇得四處逃散了。遊隼完成了任務,光榮凱旋,一隻凍鶴鶉便是對它出色完成任務的犒賞。遊隼因凶猛、神威而成為鳥兒的克星,相信有了它的盡職盡責,航空飛行的突發事故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
恩將仇報的杜鵑鳥
杜鵑又稱布穀鳥,屬於季節性遷徙候鳥,它們有著奇特的生活習性,天氣寒冷時飛往印度和中印半島等地過冬。到了春末夏初氣候轉暖的時候,又集體飛回中國北部、西伯利亞東南部等地繁衍後代。因其叫聲的與眾不同,杜鵑被文人賦予了美麗而憂傷的內涵。
正值春夏之交,鳥類繁殖的季節,其他鳥兒都在為搭建愛巢奔波忙碌著,隻有杜鵑鳥從來都不會為這些事情操勞煩憂。杜鵑屬於巢寄生鳥類,它們從不築巢哺喂自己的幼鳥,而是讓自己的寶寶剛剛出生就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杜鵑性隱怯,它們常隱匿在多葉的枝幹上。繁殖時期,性格更為孤獨,雌雄杜鵑從不終日成對生活。而且,杜鵑也不是一個稱職的鳥媽媽。它們既不會築窩孵蛋,又不會養育幼鳥,而是將這一切應盡的職責推給別的鳥媽媽代勞。
當雌杜鵑快要產蛋的時候,就開始在叢林間飛來飛去,為自己即將出世的寶寶尋覓合適的寄宿住所。一旦發現雲雀、畫眉等鳥類孵蛋的巢窩,便趁它們離巢外出時,偷偷將自己的蛋產在巢窩裏,然後把原來巢窩裏的蛋踢出。由於杜鵑的蛋同這些鳥類的蛋在形狀和顏色上都很相近,雲雀、畫眉等鳥媽媽回來後並不會察覺自己的寶寶已經被調包了,便依舊全心全意地孵化所有的蛋,悉心愛護這些可愛的蛋寶寶。
杜鵑蛋孵化得很快,所以杜鵑的幼鳥也是最先破殼而出的一個。由於杜鵑鳥的外形與聲音都與“養父母”所生子女極其相似,所以“養母”依然沒有發覺寶寶們的差別,而辛勤地哺育著。然而,杜鵑雛鳥卻有一個惡劣的習性,它不但不感激“養母”,反而將義親的寶寶推出巢外,以便獨享“養母”的撫育。那些尚需孵化的蛋有的被撞破了蛋殼影響了正常發育,有的被直接撞出巢外,摔在地上。但是,它的“養母”依然沒有發現這個假寶寶的真實麵目。當小杜鵑的羽翼豐滿,能自行覓食的時候,它便毅然決然地飛離“養母”的家,沒有絲毫感恩的意識。可見自然界中也存在這種“恩將仇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