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趣味動物(5)(1 / 3)

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堤壩有上百米長,大約一米高。有一條寬1米,深0.5米的運河位於加拿大馬更些河支流的小溪流邊,長數百米,運河上有幾座水壩都是由樹枝和土築成的。這些運河和水壩都是河狸的傑作。據說美國福克斯山附近的哲斐遜河上的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河狸大壩,這條長達652米的大壩,高3.6米,基底寬4.5~6米。這麼浩大的工程,並不是一兩代河狸所能完成的。這樣的大壩,所用的木材數量是可想而知的,那麼這些木材是從哪裏來的呢?原來,河狸不僅是築壩高手,還是砍伐樹木的能手。河狸是齧齒動物,有鋼鋸一般的牙齒,咬斷一棵直徑為10厘米的樹幹隻需15分鍾。它還能咬斷一棵20~30米高的大樹。它先啃咬樹幹的一麵,到一定程度時,再去咬另一麵。當樹快要斷裂的時候,它能判斷出樹的倒向,然後迅速地跑到另一邊,而使自己不被樹壓倒。它伐樹有雙重功效,既可修築水壩,也可尋找食物。河狸以樹皮為食,尤其是樹幹上半部分較嫩的樹皮。通過伐樹取皮的方法,它就算不爬樹,也可以吃到美食。

河狸雖然有伐樹的本領,但是伐好了樹木,河狸又是怎樣把樹送到目的地的呢?聰明的河狸還有一套本領,那就是開鑿運河。它利用水的浮力把木料送到目的地。因為運河的地勢高低不同,它會築幾座水壩在運河上。這樣,就保證樹木經過的地方都有水。木料被運到一座水壩時,河狸會把木料一端拖上水壩,投入另一段運河中,經過河狸不懈的努力,身長不到1米,體重不過20~30千克的河狸就能將大的木料順利地送往目的地了。這樣周密的辦法,真令人由衷讚歎。

河狸的外形有點像老鼠,頭小身長,流線型的身體披著褐色的軟毛。河狸的鼻孔和耳朵,在水中能自行封閉起來。這便於它在水麵遊動。河狸強大的肺活量使它能在水下潛伏很長的時間。它的後肢粗短,腳像兩支槳,在水中劃動;扁平寬闊的尾巴,像舵一樣幫助它控製方向。

河狸做事是有始有終的,建完大壩之後,它們會世世代代對大壩進行維護,所以一個大壩能維持很多年。河狸還會根據水位的升降變化來調整築壩的方法。河狸真是一種極為聰明,又極為勤勞的小動物。

蛇怎樣吞下比自己頭大的食物

人們常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來形容一個人的貪得無厭。事實上,蛇雖然吞不下一頭大象,但卻能吞下比自己的頭大得多的食物。蛇能夠吞下整頭小羊、小牛,就算再普通的蛇,它能吞食的老鼠也比自己的腦袋大。

提到蛇,有許多人會產生恐懼的心理,並常常能聯想到蛇會主動襲擊人。其實,蛇並不是見人就咬的,它們的眼睛雖然圓而晶亮,但它們卻隻對活動的物體才有感覺,對不活動的物體,蛇基本上什麼也看不見。南美洲有一種劇毒眼鏡蛇,動物如果一動不動地站在它麵前,它是不會主動攻擊的;而如果動物要逃跑,它反而會追趕。

蛇的外耳和鼓膜已經退化,所以它聽不到在空氣中傳播的聲音。內耳的敏感,使蛇能感知人或動物的腳步聲。蛇用舌頭探測氣味,在蛇緊閉嘴時,蛇的舌頭也能伸縮自如。有的蛇在眼與鼻孔之間還有個對溫度非常敏感的凹陷的小坑,點燃的香煙或火把都會成為這類毒蛇攻擊的對象。

蛇雖然很凶猛,但其用處很多。蛇肉味道鮮美,有藥用功效,蛇毒、蛇膽可以用來製藥。希臘有一種蛇甚至能吐絲結網,這種網可用來打一些小海魚。

蛇身的長度各有不同,這也是蛇對環境適應的結果。生活在樹上的蛇,它們的尾巴一般都變成又長又細的,如樹王蛇;生活在陸地上的蛇為了能更加快速地前進,它們的腹部一般都會生出許多的鱗片,例如眼鏡蛇;生活在海洋中的蛇為了更方便劃水,而將自己的尾巴逐漸進化成了平槳狀,例如海蛇。大部分蛇都長有漂亮的鱗片,認真看去你就會發現它們都是精美的“工藝品”。

蛇屬於爬行動物,既沒有腿,也沒有眼瞼和外耳。那麼它是用什麼方法來前進的呢?根據實際觀察,蛇前進的方法很多:有些蛇是采用拱伏的方式前進,前半身向前伸,後部保持穩定;有些蛇把身體扭成“S”形,靠曲線前進;還有一部分身軀龐大且肥碩的蛇,行動緩慢,行走獨特。它們采用“分段前進法”,前半段身子向前進,後半段再跟上來。

蛇的舌頭也有眾多的功能,例如味覺、嗅覺、觸覺等。它們的舌頭可以把周邊環境中的氣味微粒吸進嘴中,這些微粒通過蛇的口腔壁洞穴進入大腦,進行分析以後,就可辨別出眾多氣味。

蛇采用卵生方法繁殖。蛇蛋需要母蛇照料,在整個孵化期間,母蛇必須用身體纏繞著蛇蛋以保證蛇蛋的溫度。因此,母蛇十分辛苦。

關於“蛇吞象”現象,則是因為蛇張開的嘴巴夾角可達130度!而人的嘴隻能張到30度。蛇能張大嘴的奧秘源於其頭部獨特的骨骼結構。蛇頭部連接著的下巴骨可以活動,但其他動物卻是固定不動的,因此,蛇的嘴就能夠張得很大。同時,蛇左右兩側下巴骨之間的骨頭也以韌帶連接,所以蛇的嘴巴其實上下左右都不受活動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