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奇妙的化學物質(4)(1 / 2)

你可能見過膽礬吧?這是一種藍色半透明的石頭一樣的東西,化學名字叫做硫酸銅。用手摸一摸膽礬,一點濕的感覺也沒有,把它打碎成粉末,也看不到裏麵有半點水的影了,可是事實上膽礬裏麵含的水可多著呢,如果按分子個數計算,水竟是硫酸銅的5倍!原來這些水就是以結晶水的狀態存在的。不過這種晶體中的每一個水分子都有自己一定的崗位,彼此牽製著,當你用手去摸它時,水分子決不會擅自移動半步,跑出來把你的手弄濕。

在石膏粉(無水硫酸鈣)中加一些水,調成漿糊似的稀漿,很快地把它倒進一個人像模子裏,過一夜,打開模子一看,一個石膏人像就做好了。水到哪裏去了呢?“溜”走了嗎?這不可能,原來這時水也已經搖身一變,成為石膏中的結晶水了。水分子將散漫的石膏分子組織起來,變成了排列整齊的晶體,使石膏粉變成了堅硬的石膏像。

在家裏常用生石灰來做幹燥劑,可是在實驗室中,大家都愛用無水氯化鈣來做幹燥劑,它的外貌和石灰很相象,可是它吸收水汽的本領卻要比石灰高明得多。而且它吸收了少量水汽以後,本身還是幹幹的,因為它吸來的水分也是以結晶水的狀態存在的。當吸收過多的水汽時,才會潮解。

有些化合物有了結晶水以後,顏色會隨著發生變化。比如無水硫酸銅原是白色的,而含水的硫酸銅卻有著美麗的藍色。當我們要知道有機溶劑中是否有水時,隻要放進一些無水硫酸銅,如果硫酸銅的顏色變藍了,就說明裏麵含有水,否則就證明不含水或含水極少。

“回潮”的生石灰

生石灰(氧化鈣)是由含有大量碳酸鈣的石灰石經過鍛燒而成的。鍛燒好的生石灰是一大塊、一大塊的,象石頭一樣,可是放些日子,你再去看它,就認不得了。它變了樣,成了白色粉末。

你買來極鬆脆的餅幹,讓它隨便放在空氣裏,過不了一兩天,有時甚至過不了幾個鍾頭,你去吃它,它就不再那麼鬆脆了,甚至會變得軟軟的,我們說餅幹“回潮”了。為什麼餅幹會“回潮”?因為它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

生石灰當然不是餅幹,它是氧化鈣,可是它也會“回潮”,就是說它也要吸收空氣裏的水分;不光是水分,它還要吸收空氣裏的碳酸氣哩。

生石灰的“回潮”不象餅幹那樣單純,餅幹“回潮”以後,隻是變得軟些,還不失為餅幹;生石灰“回潮”以後,連它的化學成分也變了,這時候生石灰和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鈣(熟石灰),同時,還與碳酸氣反應變成了碳酸鈣。

這個變化的過程緩慢而且均勻,結果使得生石灰慢慢地化開來,成為細細的粉末,體積也膨脹開了。這種變化的情況,很有點象岩石風化而成泥砂。

生石灰能吸收水分的這個特點,我國民間廣泛地應用於防止食品“回潮”,比方說餅於、香糕、茶葉、藥物等等極容易受潮的東西,把它們藏在放有生石灰的盛器裏,外界空氣裏的水分,首先被生石灰吸收了,這些東西就無“潮”可受了,甚至這些東西本身的“潮”氣,也會被生石灰吸去,而變得幹燥起來。

閃閃發光的紫藥水

紫藥水能殺菌消炎,對細胞組織沒有刺激性,並有收斂作用,因此遇有皮破化膿或傷口滲水出來時,可以搽上一點紫藥水,也可以用來治療膿皰瘡、小兒口瘡等疾患。

你會用紫藥水,你可知道紫藥水是什麼東西嗎?

紫藥水實際是一個籠統的名稱,甲基紫溶液、龍膽紫溶液和晶紫溶液,都稱紫藥水。

甲基紫、龍膽紫、晶紫又是什麼呢?提到它們的成分的名字,可真別扭極了。甲基紫的成分是“氯化五甲基對玫瑰苯胺”和“氯化六甲基對玫瑰苯胺”的混合物,以前者為主要成分。

龍膽紫也是上述兩種化合物的混合物,但以後者為主要的成分。

晶紫呢?它卻是純粹的“氯化六甲基對玫瑰苯胺”。

三種紫藥水的藥理性能,基本上是相同的,可以通用。

平時用得最多最廣泛的紫藥水,是龍膽紫溶液。

使用過紫藥水的人,都知道幹後的紫藥水,表麵會發出閃閃的光輝。

為什麼這麼有趣呢?

原來它們在沒有溶入水中以前,都是深紫色有金屬光澤的粉末或片狀晶體。溶入水中後,變成紫色的溶液,這就是紫藥水。紫藥水中的水分蒸發幹了,它們就顯出原來真正麵目的特色——閃閃發光的紫色。

會“冒煙”的濃鹽酸

鹽酸是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氯化氫氣體象個極愛遊泳的小夥子,見水就鑽。在一個大氣壓和溫度為20℃的情況下,100克的濃鹽酸中,含有42克氯化氫,這個濃度稱為42%。市場上賣的濃鹽酸,一般沒有這麼濃。比重1.19的濃鹽酸,濃度隻有37%。

濃鹽酸裏麵有很多氯化氫的分子,就象很多人擠在一個遊泳池裏一樣。一部分氯化氫分子,覺得不舒服,就變成氣體溜進空氣中來,如果空氣很潮濕,它們就鑽到空氣裏的水蒸汽中去。氯化氫彌漫在水蒸汽裏,就變成浮懸在空氣中的鹽酸小微粒。空氣中的鹽酸小微粒多了,就象霧一樣,人們就說:濃鹽酸“冒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