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箱,就是用樟樹的樹幹做的。我國的台灣盛產樟樹。江西、湖南和浙江也有許多樟樹。樟樹的木頭挺香。人們把樟木鋸碎,用熱的水蒸氣進行蒸餾,製得芳香的樟油。樟油再經提純,就製得白色的樟腦。純淨的樟腦,是白色或無色透明的棱形晶體,很香。
你看見過碘的晶體嗎?它是灰黑色的結晶。在晶體四周,總是罩著一層紫色的“雲”——碘的蒸氣。原來,碘雖然是固體,但與酒精、水等一樣,很易揮發,變成蒸氣。所不同的隻是:碘可以不經液態直接變成蒸氣,這在化學上叫做“升華”。
樟腦與碘一樣,也很易升華。在樟腦丸周圍,常有一團雲——樟腦蒸氣。隻不過樟腦蒸氣是無色的,眼睛看不見罷了。然而,它具有特殊的香味,鼻子倒可以“偵察”到它的存在。
樟腦,無時無刻不在升華。在攝氏100度時,一顆樟腦丸,一會兒就“不翼而飛”了。在室溫下,要揮發得慢一些。不過,日子久了,樟腦丸漸漸地變成蒸氣飛到空氣中去,最後也就“不翼而飛”了。
在衣櫃、衣箱裏,常常暗藏著敵人——蠹魚,它專愛吃羊毛衣物,一件好端端的羊毛衣,收藏得不好,往往會被它咬成許多小洞洞。人聞了樟腦蒸氣感到很香,蠹魚聞到了就受不了。因為樟腦是很強烈的驅蟲劑。這樣,在衣櫥、衣箱裏放了樟腦丸,蠹魚就不敢來了。
同樣的,用樟木做成的樟木箱,因為樟木中含有許多樟腦,即使不放樟腦丸,蠹魚也不敢爬進去。
不過,樟樹不能在北方生長;即使在南方,樟樹的生長也較緩慢,提煉天然樟腦的樟樹,樹齡要在幾十年到一百年以上,因此,天然樟腦的產量是很有限的。而樟腦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製造賽璐珞塑料時,就要用它作增塑劑。聚氯乙烯塑料裏用了它,透明度就大大提高。醫藥工業上,它又是強心劑、興奮劑。在軍事工業中,它還有重要用途。這樣,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天然樟腦顯然就供不應求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發明了合成樟腦。合成樟腦是用鬆節油作原料,經異構、酯化、皂化、脫氫等很多步化學反應製成的。由於合成樟腦的性質、氣味與天然樟腦相近,同樣具有驅蟲作用,人們就用它來代替天然樟腦。現在,市場上賣的“樟腦精”或“精製樟腦”,大多是合成樟腦做的。
最近幾年,人們又從煤焦油裏提煉出萘來作樟腦的代用品。因為萘具有近似於樟腦的氣味,易揮發,能驅蠹魚,也能防蛀蟲。大約從一噸煤裏,可提取3~4公斤萘。通常,往往還在萘中加入二氯化苯,加強驅蟲能力,這種“樟腦丸”,人們常稱它為“衛生球”,略帶黃色。萘很便宜,而且驅蟲能力強。美中不足的是由於一些萘球提煉不純,常常會在衣服上留下油跡;還有的含有一些苯酚、甲酚等,會使衣服沾上棕色斑點,因此,在使用時,萘球應用紙包好(最好用小布袋),夾在衣服中。
樟腦與萘,可用它們不用的熔點來判別:天然樟腦與合成樟腦的熔點都在攝氏170度以上,而萘的熔點僅為攝氏80度左右。此外,萘的氣味不如樟腦那樣清香。天然樟腦與合成樟腦又怎麼區別呢?兩者在物理、化學性質方麵幾乎都相同,僅有一點不同:天然樟腦是有旋光性的,而合成樟腦則無旋光性。
皮膚“衛兵”——甘油
冬天,人們為了抵禦幹燥,往往給皮膚擦上一點甘油。
甘油,誰都認得它:無色、無臭、有甜味的粘稠油狀的液體。
甘油具有甜味,這與它的分子結構很有關係:在化學上,由一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手拉著手結成的基因——OH,叫做羥基。一般來說,單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等)和雙糖(如蔗糖和麥芽糖等)裏所含的羥基越多,它就越甜。
甘油跟單糖分子相象,在它的分子中含有三個羥基,所以也帶有甜味。
甘油是皮膚的“衛兵”,因為它能吸收水分,不僅能保持皮膚,不讓北方來的客人——寒流奪走水分,防止燥裂,而且還能從寒流那裏奪來水分呢。
不過,你也別以為抹甘油是一件小事情。首先你得摸透甘油的脾氣:濃的甘油,吸水性很強,它一麵從空氣中吸收水分,一麵毫不客氣地把你皮膚裏的水分奪走,這樣,擦了倒不如不擦好;要是甘油太稀了,那就同塗了水一樣。
甘油除了能滋潤皮膚,還常用於醫藥工業上,如用它製成栓劑(甘油栓),可以做通便藥。
最牢固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珠絲
在大自然中,棉、麻、絲、竹、毛、橡膠等物質都是由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所構成的,它們的分子都很大、很長。從性能上看,高分子物質通常不溶於水,有較好的機械強度,還有很好的絕緣性和耐腐蝕性等。此外,大部分高分子是呈鏈狀的結構,分子的長度與其直徑之比大於1000倍以上,所以,高分子化合物又有較好的可塑性和高彈性。自古以來,人類學會了利用大自然中的這些高分子化合物,來織布、編網、造紙、產膠……這大大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
在大自然中,高分子化合物的品種繁多。那麼,哪種高分子化合物最為牢固呢?對此,生物學家們曾做過多次試驗。大量測試的結果表明,蜘蛛吐出的絲是強度最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強度為相同粗細的鋼絲的5倍。蜘蛛絲是由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類高分子化合物。用蜘蛛絲編的網可以粘住比蜘蛛本身還要大好幾倍的昆蟲,所以它不僅十分牢固,而且還有十分優異的粘附能力。正是由於蜘蛛絲具有超乎尋常的性質,因而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1988年11月3日,英國的《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研究蜘蛛的文章,指出蜘蛛絲是自然界存在的最為牢固的天然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對其深入研究,將會得到構成這種新材料的有意義的信息;日本有一個“東亞蜘蛛協會”,正在研究蜘蛛絲的特異性能和其微觀結構;英國劍橋大學一些專家也正在利用遺傳工程,通過發酵工藝來仿造蛛絲,可望將其製成防彈背心,或者組合成牢固的複合材料,用於宇航和汽車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