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奇妙的化學物質(2)(3 / 3)

發光塑料有著許多奇妙的用途。

用發光塑料製成門上的把手,夜間,人們回家時,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家門;用發光塑料製成的電燈開關、電鈴按鈕、火柴盒、電話撥盤,給人們在夜間帶來不少方便。

在電影院、劇院裏,用發光塑料製成座位的號牌,遲到的觀眾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的座位。用它製成街道路牌、航標、路標、汽車駕駛室裏的儀表,也非常合適。

在軍事上,軍用圖紙、儀表、大炮瞄準器上的刻度盤,如果都用這種塑料來製造,夜間射擊時就用不著照明設備了。

細菌克星——高錳酸鉀

高錳酸鉀是一種紫黑色的小顆粒。在水中放入幾粒高錳酸鉀,立即可得到一盆嫣紅的溶液。這時把杯、盤、碗、碟以及不能去皮的水果放在這種溶液中,隻需浸泡二三十分鍾,就能達到消毒殺菌的目的。這是因為,高錳酸鉀在水裏會發生化學反應,放出一種叫“新生態氧”的物質。這種物質十分厲害,既不“安分守己”,又“刁鑽凶狠”,遇上細菌就會纏住不放,非把它內部的結構搞得“天翻地覆”不可。

細菌遇上這樣的克星,當然敗下陣來。高錳酸鉀能殺菌就是這個道理。

外柔內剛的棉花

棉花,是個斯斯文文的家夥,棉被裏有棉花,棉襖裏也有棉花,難道這些普普通通的棉花,可以變成炸藥?

棉花真的可以製炸藥。

按照化學成分來說,棉花幾乎是純淨的纖維素。它與葡萄糖、麥芽糖、澱粉、蔗糖之類的“親兄弟”——都是碳水化合物。

棉花容易燃燒,但是,燃燒時並不發生爆炸。可是人們把棉花(或棉籽絨)與濃硝酸和濃硫酸的混合酸作用後,就製成了炸藥,俗名叫做火棉。這是因為硝酸好象是個氧的倉庫,能供給大量的氧,足以使棉花劇烈地燃燒。

火棉燃燒時,要放出大量的熱,生成大量的氣體——氮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水蒸汽。據測定,火棉在爆炸時,體積竟會突然增大47萬倍!

火棉的燃燒速度也是令人吃驚的:它可以在幾萬分之一秒內完全燃燒。如果炮彈裏的炸藥全是火棉的話,那麼,在發射的一刹那,炮彈不是象離弦之箭似地從炮口飛向敵人的陣地,而是在炮筒裏爆炸了,會把大炮炸得粉身碎骨。因此在火棉裏還要加進一些沒有爆炸性的東西,來降低它的爆炸速度。

你見過液態的氧氣嗎?在極低的溫度、很高的壓力下,無色無味的氧氣會凝結成淺藍色的液態氧。把棉花浸在液態氧裏,就成了液氧炸藥了。一旦用雷管起爆,爆炸起來,威力可不小。

棉花是很便宜的東西,液態氧也不太貴,自然,液氧炸藥的成本也比較低廉。所以,液氧炸藥與火棉可算是便宜的炸藥了,被大量用來開礦、挖渠、修水庫、築隧道。經過硝酸或液氧處理的棉花,能成為人們移山填海的好助手。

防腐能手——桐油

人們常常用桐油塗東西。木器穿上一層桐油“衣服”以後,渾身上下頓時變得光閃閃的,而且不易腐爛。布匹塗了桐油後,變成了“油布”,紙傘塗上桐油成了雨傘,一點也不怕水,在大雨中也淋不壞。

桐油是我國的特產。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種植與使用桐油了,在唐朝以後曆代的古書上都有關於桐油的記載。直到十六世紀,桐油從中國傳入歐洲,歐洲人才第一次與桐油交上朋友。

你知道桐油從哪兒來的嗎?有一種樹,叫做桐樹,它結出一個個桃子樣的桐果。打開桐果,裏頭有五六顆種子。再把種子打開,裏頭是白色的桐仁。桐油,就是從桐仁裏榨出來的。

桐樹怕冷,在北方沒有它的足跡。桐樹的故鄉,是在那又溫暖又濕潤的南方。

桐油是一種又粘又稠的液體,有淺黃色的,也有棕黃色的。冷榨桐油為淺黃色,熱壓桐油為棕黃色。

桐油有這麼一手好本領:把它塗在器具表麵上,過兩三天以後,就凝成一層又透明、又光潔、一點也不粘手的薄膜。這層薄膜的防腐性能非常好。

其實,這是一場化學反應,全靠氧氣在幫忙。桐油的主要成分是桐油酸甘油酯。這種具有特殊結構的不飽和酯的分子善於從空氣中“抓”住氧氣,變成飽和的化合物。桐油塗在物體表麵後,被氧氣迅速地氧化或者相互間發生聚合,形成一層富有彈性的膠狀物。所以,桐油可算是一種“幹性油”。

經過加熱處理和加添幹燥劑後的熟桐油幹得更快了,它能在24小時內完全幹燥成堅韌的薄膜。

走近桐油桶,常常會聞到一股特殊的氣味。這氣味主要是桐油酸甘油酯本身的氣味,但是這並不影響它的用途。

現在,桐油大量地被用於油漆、人造革和醫藥工業。因為桐油氧化後生成的膜不導電,又能耐酸耐堿,在電氣工業、化學工業上,也常常用到它。

“不翼而飛”的樟腦

人們常常在衣櫃裏,放進白色的樟腦丸,以防止羊毛衣物被蟲蛀。

在熱帶和亞熱帶,有一種身材魁梧的大樹,叫做樟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