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之四:盛夏結冰川的洞穴
一般岩洞內都是冬暖夏涼,但這也僅是相對暖和而言,涼倒也罷了,可是隆冬熱風撲麵來,猶如置身於暖氣房;盛夏冰川林立,好像鑽進了廣寒宮,這樣的現象就很奇怪了。神農架就有這樣一個奇洞,名叫“冰洞”。冰洞山高聳在宋洛河西側,主峰海拔2400多米,頂部呈棱台狀,正中內陷,形成一個倒扣的漏鬥形天坑。天坑約10米深,7米寬,20米長,原來曾盛著半池清水,大概是周圍林木被砍伐殆盡的原因,水位漸跌,以至於到今天完全枯竭了。冰洞口便顯露在石體上,僅有一人多高,寬也不過4米左右。在洞口處站不到1分鍾,就能強烈地感到這裏氣候與外界截然不同。冰洞的主洞道不長,支岔卻很多,門洞稍微寬展些,越向前越狹窄,可容遊人通行者不足1000米。洞內有一條暗河,基本沿主洞道而流,水量不大,卻可聞潺潺之聲。究竟洞深幾許,尚屬未解之謎。冰洞內的景象因時而異:春來珠光寶氣,夏至冰塔林立,秋季碧水輕流,冬時暖氣融融。結冰一般在七八月開始融化,有人做過測試,化冰時洞口溫度為21℃,山麓溫度為30℃。三伏盛夏,進入冰洞,猶如登上了嫦娥蟾宮。先前還是汗流浹背,馬上就有了徹骨寒意,得趕緊加穿衣服,適應了才能慢慢觀賞。隻見頭上懸著各式各樣的冰燈,腳下踩著形狀各異的冰球,四壁聳立著奇形怪狀的冰柱,深處飄逸著時隱時現的冰流。那些冰燈無不靈巧生動,輝煌耀目;那些冰球無不通體透明,漫地滾動;那些冰柱無不攀龍附鳳,熠熠生輝;那些冰流無不從天而降,氣勢逼人。在冰洞裏,似乎一切全是白銀打造而成,所有景觀都是翡翠裝點,滿目是玉樹瓊花,遍地皆錦鱗秀甲。以科學的觀點來分析,冰洞的奇特現象極有可能與洞體結構和所處的環境有關。冰洞山高達2000多米,冰洞深藏在天坑底部,洞道又呈正東西走向,洞體全是堅實的岩石,石體具有吸熱快、散熱也快的特點。冬季,地心溫度高於地表,寒風有天坑遮擋,難以吹進洞內,來自地底的暖氣流同外界的冷氣流在洞口處相遇,於是形成了水珠。夏季情況則相反,外界的暖氣流從天坑底部湧入洞內,遇上了來自地心的冷空氣,溫度驟降,就可能結水成冰。但這尚不是最終結論,人們仍須繼續探索。
謎之五:信疑難定的“野人”傳說
神秘的神農架,久為世人向往,而神農架“野人”之謎更是像磁石一般吸引著世人的目光。神農架“野人”被稱為當今世界四大自科學之謎中的一個(其他三個為尼斯湖水怪、百慕大三角和天外來客飛碟)。
神農架地區自古以來就有“野人”的傳說。在鄂西北地區的曆代地方誌中都有“野人”出沒的記載。據報載,至今有數百人聲稱他們見過“野人”。而且類似的報道現在仍時有耳聞。在傳說中,“野人”有許多與人類相似的特征:體形似人,滿身紅毛,無尾巴,身材高大,能直立行走,能發出類似鳥類的鳴叫聲。
如此眾多的報道、如此言之鑿鑿的描述,不能不引起科學界的關注。1976年5月,中國科學院組織了“鄂西北奇異動物考察隊”深入神農架林區,收集了大量“野人”腳印、毛發、糞便樣本。經初步鑒定,認為“野人”是一種接近於人類的高級靈長類動物,推測其正處於從猿到人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即“正在形成的人”。
其後又有數支考察隊進駐神農架林區,得出了相似的結論。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捕獲到一個活的“野人”,因此神架“野人”仍是一個謎。它們是尚處蒙昧階段的原始人類?是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物?或者是人們虛構出來的不存在的東西?如果人類能捕捉到一個活的“野人”,也許這一切都將迎刃而解,我們拭目以待。
渤海灣內的水下影像
渤海是中國的一個內海,位於遼寧、河北、山東、天津之間,是個半封閉的大陸架淺海。麵積7.7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約18米,最深處也不到百米。渤海古稱滄海,有30多個島嶼,總稱廟島群島或廟島列島。
據說渤海曾是一個地勢坦蕩、一馬平川的大平原。當渤海尚未形成時,廟島群島曾是平原上拔地而起的丘陵地帶,山丘高度約200米。當時氣候寒冷,由於強勁的西北風和冷風寒流互相作用,致使渤海古陸平原上飄來了大量的黃土物質。風沙不僅填平了古陸上的溝壑,而且還堆起了山丘,如今廟島上獨具特色的黃土地貌仍依稀可辨。現今,在黃土中有許多適宜寒冷氣候的猛獁象、披毛犀和鹿等動植物化石,這些動植物化石表明,當時渤海古陸平原生機勃勃。
在對渤海灣衛星圖像進行解釋時,科學家發現多波段彩色合成的衛星圖像中有一清晰的矩形影像異常,中間有一中線將其分成兩個方格。矩形影像南北長約24千米,東西寬約20千米,中心位置在大連市西北方向約79千米處渤海灣內。矩形影像異常的縱邊與子午線一致,上下底邊與緯度線平行,從經度和緯度上量恰好都合14分,這種巧合不像自然現象,而像是與人類的活動分不開的,並體現了與天文地理上的自然聯係,這種方方正正、坐北朝南的布局似乎體現了我國古代城池建築的風格。這會不會是沉陷在海底的水下古城池的顯示呢?為此,科學家搜集了有關水下資料,從水深圖中發現有三條淺水帶與影像的三條縱邊吻合。該區附近平均水深在30米左右,三條淺水線深在10~20米之間,說明該異常為一正地形顯示,這與推測影像為古城池的解釋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