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對寶藏的探秘(6)(2 / 3)

在漫長的更新世裏,在那片迷人而恐怖的瀝青湖中,有多少飛禽走獸就這樣無辜地葬送了性命,誰也說不清楚。感謝那些誤打誤撞的淘金者,他們的發現不僅成就了考古學家對遠古生物的考察,也使得人類的寶藏史上多了一座價值連城的化石寶庫。

瑪雅人的藏寶“聖井”探秘

在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原始部落裏,人類的先祖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成就,但也形成了一些至今讓後人無法明白的風俗習慣。當瑪雅人為了祈雨而將鑲金飾玉的“人牲”投入所謂的“聖井”時,不知道是否有慈悲的神感受到了他們的誠意而降雨,但後來確實有異想天開的人感受到了他們的珠寶而紛至遝來。

瑪雅文明

瑪雅人是印第安人的一支,生活在今墨西哥南部和危地馬拉、洪都拉斯等中美洲地區。瑪雅文明大約形成於公元前26世紀,是古老的美洲文明之一。瑪雅人的農業生產和商業貿易不是特別發達,但卻在天文曆法、建築藝術、宗教文化、數學、文字等方麵創造了超乎人們想象的成就,以至於人們有充分的理由猜測瑪雅人來自外星,或者與外星的生命有某種聯係。

1502年,哥倫布在他最後一次來到美洲大陸時,才第一次聽到關於“瑪雅”的傳說。隨後的殖民征服者對已經衰敗的瑪雅城邦進行了野蠻的摧毀,使他們最終消失在蒼茫的熱帶雨林中。1839年,美國人約翰·斯蒂芬斯首次發現了瑪雅古文明的遺址。迄今為止,世界各國考古人員在中美的叢林和荒原共發現了170多座廢棄的瑪雅城邦遺址,學術界對它的研究和討論也逐漸熱鬧起來。

“聖井”傳說

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北部的奇琴伊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瑪雅古城邦遺址。在瑪雅語中,“奇”的意思是“口”,“琴”的意思是“井”,“伊察”則是當年在這裏居住的部族名稱。聯係起來理解,奇琴伊察就是“伊察人的井口”。這個名稱非常生動地揭示了兩個問題,該城附近的地形狀況和瑪雅人對水的重視。奇琴伊察所在的尤卡坦半島是一個珊瑚質石灰岩構造的半島,地質疏鬆,地表水很容易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河;而當地表的石灰岩遭到侵蝕塌陷時,便與這種地下河相通,形成天然井。瑪雅文明的農業發展水平不高,主要是在水源充足的地方進行耕作,這種天然井便成了瑪雅人的生命之源。而降雨又是水源充足和農業豐收的保證,所以瑪雅人的祈雨儀式非常隆重。

奇琴伊察共有七口井,其中較大的有兩口,而北邊的一口就是傳說中的聖井,也就是古瑪雅人進行祭祀或祈雨的場所。這口井的井口呈橢圓形,直徑約60米,井深約40米,水深過半。據考證古瑪雅人的祭祀場景有些讓人慘不忍睹。他們挑選年輕的男人、女人或小孩,沐浴淨身後,鑲金戴銀再配以各種珠寶,在清晨的時候投入聖井中,如果到中午時不被淹死,就認為他是神使,能帶回神的諭旨,便將他從井中救起,服從他的命令。能活著出來的僅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成了犧牲品。

當約翰·斯蒂芬斯來到尤卡坦半島時,曾巨細無遺地記述了他的各種觀察發現,卻唯獨對這幾個石灰岩井不屑一提。他隻籠統地說:這是人們所見到過的所有井中最大、也是最荒蠻的井,他所指責的正是古瑪雅人古怪的祭祀儀式。第一批西班牙殖民者進入南美大陸的蘭達主教卻在記述瑪雅人的祭祀儀式時,為後來的探險家和尋寶者留下了一個懸念。他認為井中不僅投入了人牲,還投入了大量的金銀珠寶作為祭品,瑪雅人甚至可能將他們大部分的黃金都投入到了這個井中,如果他們有黃金的話。盡管後來的科學研究證明瑪雅人很晚才使用黃金,但蘭達主教的遺言還是激起了很多人的貪心。

湯普森的奇遇

19世紀末,美國人愛德華·湯普森就在蘭達主教關於“黃金聖井”的遺言蠱惑下,一心想要找到聖井寶藏。他出生在馬薩諸塞州的沃塞斯特,因一篇研究瑪雅文明的論文而名聲鵲起,並曾策劃過一個尤卡坦半島的考古項目。在項目讚助者美國文物研究學會和哈佛畢博蒂博物館的支持下,他成為常駐尤卡坦首府梅裏達的美國領事。他對瑪雅文明進行了長達40餘年的研究,在學術界享有盛譽,但他尋找聖井寶藏卻成為後世人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