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傳言,所羅門的兒子將黃金約櫃盜走,換上了一個贗品,然後將黃金約櫃藏在埃塞俄比亞古都阿克蘇姆。也有人相信,所羅門將寶藏全部轉移到海上的某個小島上。但是從所謂的“所羅門群島”被航海家命名至今,從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些群島與財寶之間存在關聯。所羅門的寶藏直到如今仍是一個謎。
死海古卷探秘
神奇的死海
死海並不是海,而是位於以色列和約旦兩國之間的一個內陸鹹水湖,長80千米,寬18千米,最深處達415米,北麵有約旦河注入,東麵有一座小小的利桑半島將死海分為大小不等的兩部分。稍有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死海的最神奇之處就在於含鹽量高、密度大,因此人可以自由地漂浮水麵,即使不會遊泳的人也不會發生危險,死海其實是一片“不死之海”。但另一方麵,由於含鹽量太高,一般動植物在這裏或周圍地帶都難以生存,所以死海確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死亡之海”。死海的含鹽量幾乎是普通海水的10倍,達到23%~25%。如此高濃度的含鹽量,主要是因為死海的水有進無出,並且地處沙漠,氣候幹燥,降雨稀少,約旦河注入的水量大約在每年5.4億立方米左右,而這正與死海的蒸發量持平,所以天長日久,就形成了這片世界上鹽度最高的天然水體。
死海被人們關注的另一原因,則是它地處中東的顯赫位置。公元前11世紀,以色列人摩西創立猶太教。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人根據神的指示進入迦南(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王國,定都耶路撒冷,修築神殿;後分裂為南部猶太和北部以色列兩國。以色列於公元前722年亡於亞述,猶太於公元前586年亡於巴比倫。在輾轉流離的過程中,猶太人逐漸形成了崇拜唯一真神、注重內心信仰和道德戒律的猶太教先知傳統,並吸收各族人民的宗教觀念,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係。公元前538年猶太複國,但在公元前後,羅馬帝國強盛,猶太人又陷於羅馬人的殘暴統冶之下。公元70年,羅馬帝國攻占耶路撒冷,聖殿再度被焚毀,猶太人也再次散落各地。在此人丁飄零、民族危難之秋,猶太教徒紛紛做出了各個不同的選擇。上層人物力圖重新解釋律法以為新統冶者服務,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名望;不能再在聖殿進行大規模的祭祀儀式,會堂便逐漸成為宗教活動的中心;教義中更加強調社會倫理、宗教禮儀和律法研習等內容。但在下層的奴隸、城市貧民和手工業者中,反抗羅馬統治的呼聲和運動日益高漲,傳統的教義也已不能滿足他們團結鬥爭的要求,以耶穌為代表的新教派——基督教因此興起,並在後來得到大規模的發展,聲勢蓋過了原來的猶太教。
在這幕傳奇的曆史劇中,耶路撒冷的神殿是最好的見證者,然而在離故事中心不遠處的死海,也已靜靜地守望了上千年。根據猶太教的傳說,在遠古時候,罪惡深重的人類遭到了神的懲罰,神決定讓他們得不到土地也找不到淡水,便降洪水淹沒了人類的村莊和田野,這就是死海。但人類中有一個敬神的,叫做魯特,神便讓先知預先告訴他離開,並且不論身後發生什麼事都不要回頭看。魯特順從地向前走,但是他的妻子卻禁不住回頭想看一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結果被變成了石頭,至今站立在死海的岸邊。這個傳說印證了在摩西之前以色列人因為災害、饑荒逃往埃及的曆史過程,也說明了死海在遠古時代就與猶太教有著密切的聯係。因此1947年,兩個少年牧童在死海邊的意外發現,也就並不意外了。
驚奇的發現
我們的故事開始於死海西北岸一處名叫古姆蘭的小鎮,據說這是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時一幫猶太教苦行派教徒在此躲避羅馬人並編撰猶太經典的地方。公元70年,羅馬人攻占耶路撒冷,大肆屠殺猶太人,這個離聖城隻有十六七裏的小鎮也在劫難逃。猶太教徒被抓走或者逃跑,但是他們生活過的痕跡還一直保留到今天。人們對此早已司空見慣,沒人想到這裏會有什麼驚人的發現。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司空見慣”是人類觀察力和創造力遲鈍的突出表現,而在孩子的眼裏,沒有什麼事情不是充滿了新鮮和刺激,他們沒有司空見慣的概念,有的永遠都是無窮無盡的好奇心,而神秘的寶藏也似乎更加鍾愛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
在1947年一個生機盎然的春日,住在死海岸邊的貝都因部族的兩個孩子,為了尋找一隻丟失的山羊來到古姆蘭遺址附近的一個山洞外麵時,對山洞的好奇讓兩個孩子忘記了找羊。他們在洞口徘徊良久,試探性地往裏投了幾個石子,終於忍不住躡手躡腳地溜了進去。山洞並不深,也很寬敞,空氣還算清新,兩個孩子在微弱的光線中摸索前進。突然,其中一個孩子的手在一處窪陷的洞壁中觸到一個光滑的器物,當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來看時,原來是一個陶罐,罐口用泥巴封住,但是那些泥巴早已破碎了。當他把手伸進去希望能夠掏出些好玩或者值錢的東西時,卻隻掏出來一卷有些腐爛的羊皮紙,他正要隨手扔掉,但卻被他的同伴攔住了。“這叫古董,也許可以拿去換一些錢的。”他自作聰明地說著,一邊又在周圍的洞壁上進行搜索。果然,他又找到了一些同樣的罐子和羊皮卷,於是兩個孩子興衝衝地回到鎮上,在一家古董店裏換了一些夠買一星期糖果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