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對寶藏的探秘(1)(1 / 3)

泰國無名小鎮陶器探秘

40年前,班清隻是泰國東北部嗬叻高原上的一個無名小鎮,很少有人知道它,也從來沒有人想到它會與人類的遠古文明有什麼關係。泰國本來就是一個曆史不算悠久的國家,可考曆史一般認為隻有1500年,在1238年才建立起第一個王朝。像這樣一個國家,與傳統的四大文明古國或者今天所謂四大文明區域,怎可相提並論。然而,曆史總在發展中,曆史也總在發現中。1966年,一個旅行者的偶然發現卻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幾乎能夠改變人們對於人類古代文明的認識。

當時是一個清爽宜人的夏日清晨,斯蒂芬·揚背著碩大的旅行包,騎著單車開心地走在一條兩側滿是鄉村風光的鄉間公路上。他是美國駐泰國大使的兒子,哈佛大學的高材生,趁著暑假前來探望父親,並做短暫的考察旅遊。來到泰國後他幸運地認識了國王的女兒嬋荷公主,他們年齡相仿,玩得很投機,經常互相贈送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禮物。斯蒂芬在路上一邊欣賞著周圍的風景,一邊還在想著今天能發現什麼好玩的東西好回去跟嬋荷公主炫耀。這時他正經過一處工地,築路工封閉了一側的道路進行維修。在亂七八糟的石料和灰泥中間,斯蒂芬一眼就看到一些色彩斑斕但是已經殘缺不全的陶器。原來是工人們在清理路基時挖出這些家什,但誰也沒有認為這會是什麼寶貝,跟家家戶戶煮飯盛菜的那些一模一樣,所以就隨意地堆在那兒,準備收工的時候清走。

斯蒂芬從小就喜歡聽父親講東方國家的故事、那裏的人們和他們的生活習俗,所以他對這些別人司空見慣的玩意兒倒是興致盎然,就跟工人們商量著要了一些。這時他才發現這些陶片上的圖案是多麼精美:淺黃色的底子上畫著深紅色的圖案,有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也有規則工整的幾何圖形,做工簡單而精致,顏色凝重而豔麗,可以看出製陶人的精湛技術。

斯蒂芬興高采烈地將他的發現告訴了嬋荷公主,並將他的寶貝展示給她看。見多識廣的嬋荷公主立即感覺到這些東西非同尋常,在泰國以前和現在使用的陶器中,沒有類似這種造型的。她懷疑是古代人在與外國交往中得到的贈品,因為這種造型酷似古希臘的風格。但不管怎麼說,此物意義重大,她要立即通知有關人員進行勘察、發掘和保護。

專家鑒定

泰國是佛教之國,不僅到處寶塔林立,而且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完全鎮在這些巍然矗立的高塔之下,對考古發掘這樣的行為不太認同。他們認為考古學家拆屋扒墳,妨礙了人們今生和來世的生活,是不道德的。嬋荷公主當然了解泰國人的這種心理,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將斯蒂芬找到的那些陶器碎片拍成照片,讓他帶回美國找專業人士進行鑒定。如果陶片不是什麼寶貴文物,就此罷休,如果確實意義重大,學者和專家們肯定會自己找上門來,申請發掘,這樣泰國政府就不會說什麼了。

果然不出所料,斯蒂芬回國後將畫冊交給了他認識的一位藝術史專家伊麗莎白·萊昂斯,並且給了她幾塊碎片進行鑒定。1968年,伊麗莎白將這些東西送到了費城大學的考古研究所,研究所的人員立即對陶片進行了測定。結果使所有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這不起眼的幾塊碎片竟然有近6000年的曆史,也就是說,它們是公元前4000年時的遺物。公元前4000是年人類曆史上的新石器時期,這時四大文明區域上的古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正由漁獵向農耕轉變,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開始製作簡單的陶器,還沒有關於青銅器的記載。難道,這個叫做班清的小鎮,竟然與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文明,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良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黃河、長江流域的古中國文明,一樣曆史悠久?這可真是有些讓人難以置信。但後來在別處進行的幾次不同方式的鑒定,同樣證明陶片的曆史在6000年左右。考古學家們坐不住了,立即動身趕往泰國。

寶藏挖掘

在泰國,負責接待的官員找來一張國家地圖,戴上老花鏡舉起放大鏡,滿頭大汗地端詳了半天,才找到了這個偏在一隅的高原小鎮,然後帶領著專家隊伍風塵仆仆地趕來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勘測,到1974年時,在聯合國的資助下,由泰國藝術廳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共同主持的班清寶藏考古發掘活動正式開始了。盡管工作人員還是有些將信將疑,但是隨著工程的進展,人們的眼睛越瞪越大,嘴巴越張越大。在地下五米深處,工作人員發現了屬於同一地層同一時代的一批文物,經過鑒定這些是公元前2500年時的文物。由此往下,人們先後找到了六個分期明確的考古地層,而最底下的一層也就是最古老的一層,經過鑒定,可以確信無疑地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

發掘工作進入瘋狂的狀態,人們擴大了範圍,每天都有新的驚喜出現。後來由於出土量太大了,負責清點入庫的人根本忙不過來,隻好按噸入庫,準備以後再做登記。他們統計到截至1975年的總出土量已達18噸,包括大量的陶器、青銅器、貴重金屬和玉石的飾品,以及大量象牙雕刻等。陶器中有一些頸部隻有一根筷子粗細的花瓶,其做工與圖飾之精美,令人歎為觀止。而最讓人們驚奇的,則是那些略顯粗陋的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