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清青銅器探秘
青銅器的最早出現被公認為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兩河流域,距今約有4000年的曆史,這與中國曆史上的夏商時代同時,而中國在商代奴隸製社會裏也漸漸發展起了高超的青銅冶煉技術。班清出士的早期青銅器雖然製作粗糙,但經專家鑒定,年代卻較古代西亞與中國的青銅時代要早一些,大約要早600~1000年。難道,真正的青銅發源地是在這個小小的班清?胡適先生說得好,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正是一切科學研究的要義。不怕觀點最終不能成立,但首先要提出觀點來,有關專家圍繞這個猜測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實際負責發掘工程的著名考古學家切斯特·戈爾曼認為,泰國嗬叻高原邊緣地帶的山脈中,有豐富的銅、錫礦藏,自古至今都是重要的礦區。班清人可能較早就掌握了煉銅術,並製成了銅錫合金的生產生活用具。雖然出土文物中年代較早的青銅器含錫量隻有1.3%,而且造型粗糙,種類貧乏,隻有一些锛和手鍋等,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這甚至不能算青銅器,隻能算是紅銅器。但是經過1000年左右的發展,也就是出土文物中年代較近的那些青銅器,在鑄造技術上和造型藝術上都有明顯的進步,而且種類也豐富起來,出現了精致的項鏈、手鏈、手鐲、戒指等,生活用具則有鼎、勺等,他們甚至能在青銅勺細長的柄上雕刻各種纖巧而優美的圖案。
班清人這時已經掌握了鑄造青銅合金的最佳比例,能夠製作各種堅固耐用的生產生活用品,但他們有的時候會嚐試用其他的比例配置,鑄造不同需要的青銅器物。比如,考古學家出土了一件含錫量高達20%的青銅項圈,這樣的項圈質輕而脆,容易破碎。但專家們估計當時的鑄造者也花費了不少工夫:這樣一個小小的項圈,總共是由四段連接而成,大概當時的鑄造者是分別鑄造了四段青銅然後扭曲、焊接而成,詳細情況是不得而知了。
專家們認為,班清的青銅文化可能是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先進的青銅文化,當兩河流域的人們還在使用銅和砷的合金製作青銅器時,班清人已經在使用更為輕便、堅固的銅錫合金;當中國商代莊重質樸的大鼎成為象征時,班清人的精美青銅器已經發展到較高的工藝水平了。極端的觀點甚至認為,班清青銅文化是世界青銅文化的源頭,而班清文化也是古代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些足夠大膽的假設還有待於專家學者的進一步研究考證,但是較為公允的觀點則是,人類文明並非隻是一個或者幾個源頭,完全有可能在同一時期的不同地域並列發生,也許一點早晚的差異並不能說明誰是源頭誰是分支。
1992年,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遴選標準,班清文化遺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一榮譽標誌著班清文化的重大曆史意義得到了人們的肯定,但是關於它在古代文明史中的具體地位,還有待學者和專家們的進一步討論。
所羅門財寶探秘
2000多年以來,基督教及其《聖經》引導著地球上的無數居民探尋生命的真諦,走向善良與美好,但也被一些人所利用而引起糾紛甚至戰爭。而神奇的大衛王和其子所羅門王留下的巨大財富,同樣在宗教史上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大衛王遺願
舉世聞名的耶路撒冷位於地中海東岸巴勒斯坦境內,一個名叫耶布斯的部落和一個名叫迦南的部落在此定居,兩個部落和平共處,因此得名“尤羅薩利姆”,中文翻譯為耶路撒冷,意即“和平之城”。作為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共同的聖地,“尤羅薩利姆”卻並不和平,經曆了無數的戰亂和紛爭。
猶太人在“神的牧羊人”摩西的帶領之下從埃及來到這裏繁衍,在北方的十個部落已形成部落聯盟“以色列”,在南方的“便雅憫”和“猶太”部落共同組成部落聯盟“猶太”。每個聯盟的首領都被稱作“士師”,這一時期就是有名的“士師時代”。當時非利士人從愛琴海大舉入侵巴勒斯坦沿岸,以色列和猶太人團結起來共同抵抗,同舉掃羅為他們的國王,從此進入猶太人的王國時代。一顆耀眼的帝王之星也冉冉升起,他就是大衛王。
傳說中,在國王掃羅被惡魔附體時,精於琴術的大衛通過悠揚而充滿正氣的琴聲,將掃羅身上的惡魔驅走;還有一次非利士人在進攻中派出了著名的勇士戈利亞,此人力大無比,武功蓋世,而大衛奔赴戰場,巧妙地利用拋石器殺死了戈利亞,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也一舉成為國家英雄。民眾對大衛的推崇和讚譽甚至超過了國王掃羅,引發掃羅對大衛的嫉恨,大衛隻好裝瘋賣傻,逃奔他方。在這期間,大衛的名聲更加受到讚揚,麵對掃羅的迫害,他不僅沒有滿腔憤怒,反而以德報怨,原諒掃羅。當掃羅在沙場上陣亡之後,大衛憑借優異的口碑和出色的政治才能,當上了以色列-猶太的國王,他在位的40年裏,勤政愛民,將國家治理得非常強大。他攻占了耶路撒冷,並重新命名為大衛城,將這裏作為國家的首都。隨後所有猶太人的聖物——上帝的約櫃也搬遷到這裏,讓耶路撒冷從此成為猶太人的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