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對古怪植物的探秘(2)(2 / 2)

岩石上開“花”的奧秘

土壤是高等植物生長的根基,植物用自己的根係從中汲取必要的水分和營養。石頭是沒有生命的,有誰能想像到石頭上也可以開出“花”來呢?其實,岩石上也並不是寸草不生的。雖然在光禿禿的岩石上,高等植物顯得無能為力,但一些低等植物卻表現出了它們強大的生命力。

石生苔蘚

岩石上的生存環境是殘酷的。白天,陽光照耀著岩石,石麵溫度高達50℃~60℃,夜間則很快下降到最低點。另外,岩石是絕對幹燥的基質,上麵的植物隻能利用身體的整個表麵來吸收雨露、雪融水等,同時還要生出有效的固著器官,以便使自己附著在岩石上。因此,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隻有藻類、地衣和苔蘚等植物才能生存。生長在岩石上的苔蘚植物有黑蘚類、灰蘚類和紫萼鮮類。黑蘚一般生長在高寒地帶的幹燥花崗岩上,它的植物體密集叢生,在岩石上形成一層稠密的黑紅色墊子,並帶有光澤,莖高約2厘米,葉片密集地生於莖的上部,下部莖通常裸露著。

植物中的兩棲類

苔蘚是植物中的兩棲類,它的生長發育同青蛙一樣,分為幼體和成體,並能產生精子和卵子,進行有性繁殖。苔蘚受精時,必須在有水的條件下才能完成,這表現出它們的水生習性。受精卵在幼體(即配子體)上形成胚胎,再由胚胎發育成假根(或稱足)、莖、葉、孢蒴等成體(即孢子體)。成體上的孢子成熟後散發孢子時,需要在空氣中進行,這就要在陸上生活了。這又表現出它們的陸生習性。苔蘚植物的孢子落在裸露的石麵或斷裂的岩石上,就能夠萌發,生長成植株。在生長過程中,苔蘚植物能夠不斷地分泌酸性物質,溶解岩石表麵。同時,苔蘚植物本身死亡的殘骸也堆積在岩石表麵上形成腐殖質。經過長期的積累,被溶解的岩石和腐殖質形成薄層土壤,土壤上可以生長根係不太發達的小草和其他小型植物。隨著植物由小變大,土壤也由薄變厚,使更多的植物如灌木、喬木等能夠生長。所以,苔蘚植物往往被譽為“大自然的拓荒者”。

樹的奧秘

隻要你平常對周圍的樹木稍加注意,就會發現一些司空見慣但卻值得深思的現象:為什麼所有樹的樹幹都是圓的而不是方的?為什麼有些樹的心都空了,卻還茂密繁盛活得很好?為什麼有些樹又高又直,沒有什麼枝枝蔓蔓呢?關於這些問題,植物學家都給我們做出了解答。

樹幹為什麼是圓的

讓我們來看看圓柱形樹幹的好處吧!幾何學告訴我們,如果有同樣數量的材料希望做成容積最大的東西,那麼圓柱形是最合適的形狀了。其次,圓柱形有最大的支持力,使樹幹能支持住高大的樹冠和豐產的果實。再次,由於樹幹是圓柱形的,所以大風很容易沿著圓麵的切線方向掠過,減輕了風暴對樹的襲擊。圓柱形樹幹是樹木在漫長的進化道路上對環境適應的結果。

空心老樹為什麼不死

生活中常可看到一些枝繁葉茂的空心老樹,這種樹木為什麼還活著呢?其實空心並不是樹木的致命傷。樹木體內有兩條繁忙的運輸線——木質部和韌皮部。木質部是一條由下往上的運輸線,擔負著把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物質輸送到葉片去的任務;皮層中的韌皮部是一條由上往下的運輸線,把葉片製造出來的產品——有機養分運往根部。這兩條運輸線都是多管道的運輸線,在一株樹上,這些管道多到難以計數。所以,隻要不是全線崩潰,運輸仍可照常。有些樹幹雖然空心,可是空心的隻是木質部中的心材部分,邊材還是好的,運輸並沒有全部中斷。因此,空心的老樹仍舊能夠存活和生長。

根的奧秘

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得既深又廣。它們緊緊抓住土壤,把植物固定在大地上,同時為植物的生長發育輸送水分和養分。根作為植物的一部分,默默無聞地作奉獻,一般人對它了解得不多,其實,它也有不少奇趣呢!

奇異的變態根

我們常見的蘿卜頭上頂著翠綠的葉子,尾部還有長長的根須。可是,你知道嗎?蘿卜胖乎乎的身體其實是它的根的一部分,屬於植物的儲藏根,是由主根發育而成的。植物學家把儲藏根——這種形態、結構和功能都發生很大變化的根,叫做變態根。植物的變態根除了儲藏根外,還有支柱根、板狀根、氣生根、寄生根和附著根等。玉米的莖上有許許多多不定根,它們起支撐莖幹的作用,因而被稱為支柱根。熱帶雨林中,很多高大的植物都長有結實的板狀根,可以有效地防止大樹傾倒。至於氣生根,除了榕樹以外,吊蘭和葡萄蔓上也可以見到。說到寄生根,最典型的是菟絲子,它吸附在其他植物體上,吸收現成的養料。長有附著根的植物多是熱帶叢林中的菊科植物,它們長出又扁又平的根,是為了附在大樹的樹皮上,“吮吸”樹洞裏或樹幹上淌下來的雨水。“無手雕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