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葉子中有各種色素,最主要的是綠色的葉綠素和黃色的類胡蘿卜素兩大類。由於葉子中葉綠素比類胡蘿卜素的含量高,所以正常葉子的葉色總是呈綠色。而有些植物的葉子常年都是紅色的,這是因為其葉細胞中還含有較多紅色色素如藻紅素等。在秋天,由於氣候條件的變化使得葉綠素被破壞或分解,數量減少,而類胡蘿卜素則比較穩定,所以,葉片普遍變黃。另外,秋天溫度降低,植物體內會積累較多的可溶性糖如葡萄糖,蔗糖等以適應寒冷,這有利於紅色素的形成。因此。有些樹木如楓樹、烏桕樹、槭樹等的葉子,一到秋天就變得一片火紅,形成“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奇觀。著名的北京香山紅葉就是這樣形成的。
葉子凋落的奧秘
秋天來臨時,日照漸漸變短,溫度也逐漸降低。植物接受到外界環境的信號後,就開始發生一係列生理變化:蛋白質等物質的合成作用減弱,分解作用加強,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下降,慢慢步入衰老。植物在衰老過程中,葉柄基部會產生離層,離層約有1~3層細胞厚。在乙烯、脫落酸等激素的作用下,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等活性增強,分解了離層細胞壁物質,並使它與離層細胞之間分離開來。這樣,離層細胞之間的聯係非常脆弱,稍加一些外力如風力,葉柄就會自然脫落。因而,多數植物在秋天會落葉。
花的謎團
不同的植物開出不同的花,其顏色、形狀、大小都不相同,各種各樣的花構成了五彩繽紛的植物世界。那麼,花到底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為什麼南方的花比北方的花顏色更豔麗?為什麼山上山下的花不是在同一時間開放呢?
南花豔麗北花素
植物從開花到結果大多需要授粉。植物授粉有不同的方式。有些植物靠風來傳粉,這些植物稱為風媒傳粉植物,它們的花稱為風媒花。還有些植物的傳粉依靠昆蟲,這類植物稱為蟲媒傳粉植物,它們的花也稱為蟲媒花。風媒花的花瓣一般不會很大,花瓣太大了對風吹傳粉來說太累贅,所以,風媒花往往小而不豔,而蟲媒花就不同了,蟲媒花的花瓣一般比較大,並且十分豔麗。因為隻有長成這樣,昆蟲才容易看得見。有些蟲媒花還有蜜腺,可以分泌蜜糖,吸引一些昆蟲去采蜜。南方比較溫暖,昆蟲種類比北方豐富。北方不僅比南方寒冷,而且風大。因此,南方的蟲媒花比北方多,而在北方,風媒花的比例要大一些。這也是植物對環境適應的結果。
山上花開山下謝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遊山時有過這樣的經曆。一天他來到一個山中寺廟,廟前一棵桃樹花開正旺,滿樹芬芳。他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山下的桃花明明全都謝了。於是,他得了兩句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植物開花受溫度的影響。初春時節,氣溫是逐漸變暖的。在同一時間,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當山下氣溫達到桃花開放所需要的溫度時,山上還沒有達到。所以,山上的桃花比山下開得晚。在高山上,不同高度的氣溫差異比較大,所以還有這樣的說法:“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
植物設陷阱
植物也會設置陷阱嗎?是的。有些植物是用陷阱逮住昆蟲的,不過它們捕蟲而不吃蟲,隻是將昆蟲囚禁起來,然後又打開“牢門”,把“俘虜”放走了。它們囚住昆蟲,是為了讓這些蟲子給自己授粉。那麼,植物是如何巧妙地設置陷阱的呢?
花之囚
馬兜鈴會巧設陷阱。它的花兒像個小口瓶,瓶口長滿了細毛。雌蕊和雄蕊都長在瓶底,隻不過雌蕊要比雄蕊早熟幾天。雌蕊成熟的時候,瓶底會分泌出一種又香又甜的花蜜,把小蟲子吸引過來。小蟲子飽餐一頓後想要返回時,早已身不由己,陷進“牢籠”了。因為瓶口細毛的尖端是向下的,進去容易出來難。小蟲子心慌意亂,東闖西撞,不知不覺中隨身帶來的花粉就沾到了雌蕊上,滿足了馬兜鈴異花授粉的要求。幾個小時,雌蕊萎謝了,小蟲子依然是“花之囚”。直到兩三天後,雄蕊成熟了,撒出的花粉又附在小蟲子身上。這時,瓶口的細毛已經枯萎脫落,這個貪吃的“使者”終於逃出了“牢籠”。不過,剛恢複自由的小蟲子又會飛向另一朵馬兜鈴花,心甘情願地繼續充當“媒人”。
陷阱小道
除了馬兜鈴,還有一些會設陷阱的植物。有一種蘿摩類的花,蟲兒飛來時細腳會陷入花的縫隙中。蟲兒拚命掙紮,結果腳上沾滿了花粉。小家夥從縫中拔出腳來,便一溜煙地跑了。拖鞋蘭的花別具一格:兜狀的花朵沒有明顯的入口處,也看不到雄蕊和雌蕊,隻是中間有一道垂直的裂縫。蜜蜂從這兒鑽進去,就來到一個半透明的小天地裏,腳下到處都是花蜜。蜜蜂嚐了幾口,剛準備離去,誰知後麵已封閉起來,沒有退路了,隻有上麵還開著一個小孔。蜜蜂隻好沿著雌蕊柱頭下的小道勉強穿過,這時身上帶來的花粉被刮去了。當它經過前麵布滿花粉的過道時,身上又沾滿了花粉,這是拖鞋蘭花請蜜蜂帶到另一朵花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