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跳舞的葉子
在中國南方,有一種名為長葉舞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葉子經常在沒有任何外界觸動和刺激的情況下自發地搖擺,仿佛是在翩翩起舞。跳舞草為什麼會跳舞呢?我們知道植物是通過光合作用來製造營養供自身生長的。為了獲得更多的陽光,跳舞草的葉片總是朝向太陽或光亮的地方,隨著光線的移動而變換位置,這樣葉子便舞動起來了。那麼,葉子怎樣變換自己的位置呢?光線和溫度的變化信息會通過兩種生物活性物質傳遞給葉枕內的細胞。這兩種物質能使葉枕內的細胞有的吸水而膨脹,有的吐水而縮小。細胞的膨脹和縮小產生了壓力差,葉子就向壓力小的一方移動。葉子們就這樣跳起了嫵媚多姿的“舞蹈”。
植物種子旅行的奧秘
植物是靠種子繁衍後代的。喜歡到大自然中旅行的人,如果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有些植物如野生蘭花,有時在幽穀澗邊默默無聞,有時在山腰淺坡望穿秋水,有時在池邊湖畔探頭淺笑,甚至在全國各地均可覓其芳蹤。為什麼同一種植物的後代能如此繁榮昌盛,遍布四麵八方呢?
長翅膀的果實
許多植物的果實長有翅膀,憑借翅膀,它們成了“飛將軍”。植物的“飛行裝備”還相當不錯,有的是翅膀或翅膜,有的是針芒,有的是羽毛或絨毛。有飛行裝備的果實,種子會隨風飛行到遙遠的地方安家落戶。這些長翅膀的果實或種子極輕,飛起來相當輕鬆。科學家發現,樺樹的翅果能飛到1千米以外的地方,長著酷似船帆翅膀的雲杉種子能飄到10千米以外。許多植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借助風力幫助它們繁衍後代,這正是大自然優勝劣汰的又一體現。
種子旅行的絕招
有些植物,如蒼耳,種子外麵生有刺毛、倒鉤,像一個個綠色的刺蝟。當人或動物經過時,能掛在或粘附於人的衣褲或動物皮毛上,伴隨著人或動物的活動而免費旅行。還有一些種子是某些動物的食物,如鬆果,鬆鼠非常愛吃,常把它從樹上摘下並埋到土中以備過冬之需,除吃掉的一小部分外,剩下的則就地自行萌發。還有些植物果實色鮮味甜、果汁多,如紅櫻桃,小鳥非常愛吃,果肉被消化了,種子有堅韌的種皮保護,隨糞便排出體外落地生根,真是一舉兩得啊。還有些種子,如蠶豆、油菜等,在果皮變幹收縮時產生爆裂,把種子彈出,分散到遠處。植物有這麼多傳播種子的方法,怪不得植物的種子可以到處“旅行”呢!植物也會“出汗”
有時候,我們能看見植物葉子的尖端或邊緣,有一滴滴的水珠淌下來。有人說這是露水吧!真的是露水嗎?讓我們來細心觀察一番。你看,那亮晶晶的水珠慢慢地從植物葉片的尖端冒出來,逐漸增大,掉落下來……一滴一滴地連續不斷。顯然,這不是露水,因為露水應該布滿葉麵。那麼,這些水珠無疑是從植物體內跑出來的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吐水現象
在植物葉片的尖端或邊緣有一種小孔,叫做水孔。它和植物體內運輸水分與無機鹽的導管相通,植物體內的水分可以不斷地通過水孔排出體外。平常,當外界的濕度不高,氣候比較幹燥的時候,從水孔中排出的水分很快就蒸發散失了,所以我們看不到葉尖上有水珠積聚起來。如果外界的溫度很高,濕度又大,高溫使根的吸收作用旺盛,濕度過大則抑製水分從氣孔中蒸散出去,這樣,水分隻好直接從水孔中流出來。在植物生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吐水現象”。吐水現象在盛夏的清晨最容易看到,因為白天的高溫使根部的吸水作用變得異常旺盛,而夜間蒸騰作用減弱,濕度又大,植物體內水分過剩,就出現了“吐水現象”。
“哭泣”的植物
植物的吐水現象在稻、麥、玉米等禾穀類植物中經常發生,在芋艿、金蓮花等植物上也很顯著。芋艿在吐水最旺盛的時候,每分鍾滴下190多滴水珠,一個夜晚可流出10~100毫升的清水呢!木本植物的吐水現象就更有趣了。在熱帶森林中有一種樹,吐水時滴滴答答,好像在“哭泣”似的,當地居民幹脆把它叫做“哭泣樹”。中美洲多米尼加的雨蕉也會“哭泣”。雨蕉在溫度高、溫差大、水蒸氣接近飽和及無風的情況下,體內的水分就會從水孔中溢出來,一滴滴地從葉片上墜落下來,當地人把雨蕉的這種吐水現象當做下雨的征兆:“要知天下雨,先看雨蕉哭不哭”。因此,人們都喜歡在自己的住宅附近種上一棵雨蕉,作為預報晴雨之用。自然界中的這些奇妙現象是多麼有趣啊!
葉子的奧秘
夏季暴雨過後,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清香。放眼望去,滿目蒼翠欲滴。待到金秋時節,樹葉卻由綠變黃了。到了深秋,黃葉紛紛飄落下來,形成“黃葉舞秋風”的美景。你知道為什麼植物的葉子有綠色的也有紅色的嗎?為什麼葉子一到秋天就變成了黃色,而且還會隨風飄落呢?
葉子顏色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