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對奇異生物的探秘(3)(2 / 3)

當探測艦來到沉船海域,維葛雷德博士和科學家們立即利用水下攝影機巡回掃描海底。突然,有一個奇異的怪物闖入鏡頭:它像一條魚,又像一個在水底淺泳的小孩,頭部有鰓,周身裹著密密的鱗片。隻見它用烏黑淘氣的小眼睛好奇地望著攝影機……

為了捕捉這頭怪物,科學家們把用來捕捉海底生物的實驗水槽沉放在攝影機視場內的海床上。不久,它竟鑽進水槽攫取魚食,艦上的工作人員迅速把水槽吊上艦。終於,水槽的門被打開了。隻聽得一陣猶如海豹的悲鳴從裏麵傳來,接著一隻綠色的小手從槽內伸出來,頃刻之後,人們把小怪物從水槽裏拉出來,這才清晰地看見,它是一條長0.6米的人魚寶寶:頭部有一道骨冠,全身披滿鱗片,用一雙惶恐的小眼睛瞪視著周圍的人們。科學家們堅信它就是人們一直執著尋找的美人魚。

維葛雷德博士的話讓那些熱衷於探索美人魚的人們激動不已,也給科學家們增添了信心。為此,許多海洋生物學家、動物學家和人類學家重新投入研究美人魚的工作之中,並在生物學上做出許多假設。

挪威華西尼亞大學的人類學家萊爾·華格納博士認為美人魚這種動物確實存在,他說:“無論是記載還是現代目擊者的描繪,美人魚都有共同特征,即頭和上身像人,而下半身則有一條像海豚那樣的尾巴。”此外,據新幾內亞有關人士描述,美人魚和人類最相似之處就是它們也有很多頭發,肌膚十分嫩滑,雌性的乳房和人類女性一樣,並抱著小人魚喂乳。與此同時,英國海洋生物學家安利斯汀·愛特博士則認為:“美人魚可能是類人猿的另一變種,嬰兒出生前生活於羊水之中,一出生就可以遊在水裏。因此,一種可以在水中生存的類人猿動物存在並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在美國,也有部分學者讚同愛特博士的這一說法,認為這是目前尚未報道的“海底人”的一種。

中國的一些生物學家則認為,傳說中的美人魚可能就是一種名叫“儒艮”(俗稱海牛)的海洋哺乳動物。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南海的漁民曾多次發現“美人魚”。1975年,有關科研單位深入漁村,並在漁民的幫助下捕到罕見的“儒艮”。由於它仍舊用肺呼吸,所以每隔十幾分鍾就要浮出水麵換氣。它背上有稀少的長毛,生物學家則認為,這些長毛極易使目擊者錯認為頭發。

生物學家們還發現,儒艮胎生幼子,並以乳汁哺育之。哺乳時用前肢擁抱幼子,母體的頭和胸部則露出水麵,以避免幼子吸吮時嗆水。傳說中美人魚抱仔的鏡頭,大概出於這種情景。

考慮到儒艮時時出水換氣特性和維葛雷德博士的“深海發現美人魚”有矛盾,因而,海洋中究竟有沒有美人魚?或者它真的是一種“海底人”,是“儒艮”?正如神秘莫測的大海一樣,形形色色的說法令人有撲朔迷離之感。相信終有一天,人們會清晰地辨認出,它究竟屬於誰?

野人探秘

當代世界,最令人感興趣的自然奧秘,莫過於撲朔迷離、魅力無窮的“野人”之謎了。多少年以來,人們一直堅信,有一種與人十分相像的動物與我們並存在這個世界上。它們碩大凶猛、茹毛飲血,時隱時現,引出許多恐怖、離奇的故事來。然而,人們不禁要問在我們地球的某些角落,真的還生存著我們祖先的同類——尚未完全進化的野人嗎?

翻開我國古代史籍,就有關於野人的記載。據清代的《房縣誌》載:房山深處有許多一丈多高的野人。他們全身長著密密麻麻的長毛,藏在森林中捕捉小雞,或者與人搏鬥。

即使是在當代,新聞報道中各地的野人事件層出不窮。特別是來自中國神農架的許多報道,讓人覺得若即若離,仿佛野人就在我們身邊。

1976年,中國科學院組織了“鄂西北奇異動物考察隊”前往野人頻頻出現的神農架山區考察。據統計,1976年10月止,房縣和神農架一帶有160餘人目擊野人54次。此後,該區邂逅到野人的人數更是與日俱增。

野人,成了人們開口必說的話題;野人,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傳聞。

1980年,考察隊員們在神農架一帶也多次見到野人,遺憾的是卻未能抓獲。1981年8月,一個全國性的進行野人考察研究的學術團體成立,揭開了“野考”的又一篇章;到1995年4月,野考隊再次進軍神農架,掀起了世紀末的“野考”熱。直到1999年,又有當地政府官員邂逅野人的消息傳出。

1983年5月初,在滇西南與緬甸接壤的滄源佤族自治縣,聽到了該縣有關發現高等靈長類——合趾猿的新消息。“野人”秘密在湖北省神農架已探搜多年。現在滄源的這一發現,首次證明世界上除了蘇門答臘和馬來西亞之外,我國也有合趾猿這種接近人類的高級動物。

1980年春節,滄源縣猛來公社曼來大隊翁黑生產隊佤族小學教師李應昌在圍獵中,曾獵獲了一隻佤族人稱為“狜”的動物。分食後,李應昌留下了一隻左腳掌,經賈蘭坡教授鑒定,是合趾猿。在這個公社曼來、班列、拱撒、永安等大隊,發現“野人”的傳說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