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村子裏有股神奇的力量吸引鳥來輕生嗎?
隨著人們不斷的觀察研究,有些動物自殺的現象是可以找到答案的。譬如,鯨魚的自殺。在各種動物自殺事件中,最悲壯的要數鯨群的自殺。
自古以來,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都有關於鯨群自殺的記載。我國早在公元前4年記載了萊州灣有7頭巨鯨集體自殺;在國外,最早的記載是1784年3月13日有32頭抹香鯨在法國奧棟港集體自殺。鯨群在集體自殺時,會不顧一切地往岸上衝,隨後就一頭接一頭擱淺在海灘上。鯨魚的骨骼結構很不堅實,一旦著陸擱淺,身體的重壓使骨骼變形乃至斷裂,從而使內髒受壓或受傷,因此必死無疑。
那麼,軀體龐大的鯨群為什麼會自殺呢?科學家們最早的解釋是:鯨類同其他動物一樣,沒有思維意識,隻是本能的驅使,當一頭鯨魚因受生命威脅而發出求救信號時,其他的鯨就會趕上去營救,形成連鎖反應,致使整個鯨群遇難。
有人解釋說鯨的“集體自殺”是一場戀群悲劇,是鯨類的不可思議的互助特性所致。愛成群結夥活動的鯨類,常常組成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當其中的某個成員不慎擱淺,痛苦掙紮,甚至發出哀鳴時,其他的鯨便奮不顧身地前來營救,以致接二連三地擱淺。
環境科學家是這樣解釋的,對於鯨群自殺,氣候異常與環境激素造成了它們被迫集體自殺,太陽黑子活動異常及人類造成的海洋汙染,形成的環境激素都有可能是造成鯨龜自殺的因素。
最近,科學家們又提出新的解釋:鯨類因身上的回聲定位功能失靈導致擱淺自殺。由於鯨類自殺的地點多為低窪海岸、水下沙質淺灘、礫石或含淤泥的衝積土地段,當鯨類進入這些地方時,由物體發出的回聲就會受到障礙,使之不能準確返回,甚至根本返回不到鯨的身上。另外,鯨類的噴水孔不能侵到水裏也影響它的回聲定位所能力。倘若再遇著刮風下雨,回聲信號就會受到更大的幹擾與破壞。
與此同時,兩位美國科學家也提出:鯨的耳朵裏藏有大量寄生蟲,它們侵襲了鯨的中耳和平衡器官,從而使回聲定位係統出了故障,鯨魚便如沒頭的蒼蠅般撞上海灘。個別鯨落入海灘後,便以群居習慣向同伴呼救。喜愛群居並具有保護物種本能的鯨群便紛紛去救助。豈料這種忘我的救援行動不但不能奏效,反而使整個群體遭受滅頂之災。
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博物館自然曆史部的兩位研究學者凱瑟林·帕裏和邁克爾·穆爾倆曾對數十具在英國海灘擱淺死去的鯨魚屍體進行解剖,結果發現在鯨魚的耳朵中都有一種身長僅為2.5厘米的小蟲,這種蟲產生於被汙染的海水中,目前尚不知它們是怎樣鑽入鯨魚耳中的。鯨魚靠自己耳內的天然雷達發射和接收超聲波以測定方位,而耳內一旦鑽進了小蟲,發射和接收工作便受到了幹擾,“雷達”一失靈,這些無法測定方位的龐然大物,就像沒頭的蒼蠅在大海中到處亂遊,直至撞到海灘上,在那兒擱淺死去。
近年來,隨著不斷有鯨魚結隊衝上沙灘自盡的消息見諸報端,人們在為鯨龜慘死扼腕痛惜的同時,也對它們不合常理的古怪行為感到困惑不解。
美國海洋生物學家在對加勒比海巴哈馬群島的殉難鯨魚做屍體解剖時發現,這些鯨魚的內耳普遍有出血現象。他們認為這極有可能是造成鯨群喪失辨別方向能力,最終釀成集體自殺悲劇的直接原因。至於說到誰是真正的幕後元凶,參與調查的一位女科學家達琳·凱頓認為可能是美國海軍艦艇上使用的大功率聲呐。
達琳·凱頓長期從事鯨魚的行為研究。她說:“每當發生鯨魚衝上海灘事件時,附近總有海軍艦艇在遊弋,這種時間和地點上的一致,不能不令人懷疑兩者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2000年5月15~16日,先後有16頭鯨魚在巴哈馬群島的阿巴科島衝上海灘,雖經島民奮力相救,但仍有7頭不幸死亡。
另據2000年出版的《自然》雜誌報道,雄性駝背鯨魚在聽到聲呐波時,會延長唱歌求偶的時間來對受幹擾的歌聲進行補償。科學家擔心,海洋噪聲有可能影響鯨魚交配。鯨魚的聽覺靈敏度極高,在深海漆黑的水中,它們的眼睛基本上不起作用,隻能用耳部複雜的聲音探測接收係統辨別方位,尋找食物。但也正因如此,超強的聲波往往會對它們的聽覺係統造成損害。
聲呐是一種利用超聲波在水中的傳播和反射進行水下導航和測距的設備,在軍事上具有偵察和反潛等用途。用於在水下搜索潛艇的軍用聲呐其聲波有時高於235分貝。而據海洋學家報告,迄今為止他們所探測到的最大一次水下岩石崩裂產生的噪聲,也沒有超過這一指標。也就是說,軍用聲呐已成為海洋中噪聲汙染的第一本來源。在巴哈馬群島發現鯨群集體自殺事件時,美國海軍正在鄰近海域進行反潛裝備實驗。針對學術界的指責,美國五角大樓海軍發言人無意反駁,隻是說,軍方的實驗關係到國家最高利益,海軍已成立了一個專家組,準備必要時出麵支持軍方的立場。發言人同時表示,美國海軍將積極尋找對策,以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