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雲周西村學英雄 胡蘭精神鼓舞人 4(2 / 2)

想到這裏,娃子回頭和桂枝說道:“劉胡蘭烈士的事跡真實感人,人人皆知,主席的題詞也早已深入人心,但是你們看,這裏和其他地方的紀念館、烈士陵園比起來,實在是太簡單、太寒酸了,你們有沒有這種感覺?”

建國接話道:“對,你說的對,是有點寒酸,不過這兒不能和毛主席故居比……”

建國剛說到這裏,仁傑插話道:“看你們這些人,老是鹹吃蘿卜淡操心,這些事情你們管的著嗎?快點走吧,我見學校的大字報還不少,咱們回去看看大字報吧。”

這時候建國見廟門的東側圍著一圈人不知道在幹什麼,便走過去看了看,好像這些人圍著一個人在說話,但是說的什麼卻聽不清楚。

建國見狀忙問旁邊站著的一個紅衛兵道:“同誌,裏麵的那些人在說什麼?”

紅衛兵回道:“人們圍著管理員問情況呢。”

建國說道:“這個地方也太糟糕了,參觀的人這麼多,就連個講解員也不安排,當然人們要問個明白了。”

紅衛兵說道:“用他解釋幹什麼,你們回村裏吧,大街上看看大字報不就什麼都清楚了。那上邊什麼也寫的呢。”

建國覺得紅衛兵說的有道理,便轉身帶著大家回到村子裏。還沒走到村中央,便看見許多學生圍著牆看大字報呢。

娃子們來了雲周西已經快一天了,但是沒有在大街上好好的逛過,更沒有注意到這些大字報。大家見有這麼多人圍觀,便也擠進去看起來。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牆上的這些大字報大多數都是寫有關劉胡蘭同誌被害的事情。而且有些事情從未聽說過。

桂枝沒有看了幾分鍾便感慨道:“娃子你過來,這哪兒是介紹劉胡蘭的事跡呀,這一篇篇的都是批判劉胡蘭的父親劉景謙膽小怕事和劉胡蘭繼母的……。”

娃子剛湊到桂枝跟前,就又聽見建國也說:“娃子桂枝你們快過來看看,這篇文章怎麼能這麼寫!”

娃子和桂枝趕緊擠到建國的身邊,隻見牆上的大字報標題是《最新調查報告》,文中是這麼寫道:“一月十二日的前一天,也就是一月十一日,劉胡蘭的繼母胡文秀本來不在村裏,可能是走親戚去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十一日傍晚卻從外村‘趕’回來,……接著十二日便……。”

娃子看到這裏沒好氣的說道:“你們看這個趕字,還加了雙引號,這言外之意便是說劉胡蘭被捕可能與她的繼母有關,是不是?”

桂枝也是滿臉不解地說道:“不可能吧,怎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這時候娃子看了看大字報的落款是“北京大學曆史係部分革命學生”,便回頭說道:“這些事情,他們北大的學生們是怎麼知道的?”

小龍說道:“我說你們這些人就不要著急評論了,你們看這大字報有多少,看一會兒再下結論也不遲吧。”

這時候娃子們才注意到,這附近的牆上都貼滿了花花綠綠的大字報,而不論是貼大字報的,還是看大字報的,都是一些戴著紅衛兵袖章的學生們。而這些學生從袖章上來看,有從從北京來的、也有從天津等地來的大學生,而牆上大字報的內容,也主要是圍繞著劉胡蘭當年被捕、遇害的情況寫的。

娃子看著這些題目不一,但是內容相近的大字報,心裏在想,這劉胡蘭是因為她的英雄事跡被毛主席知到後,專門題詞而成為全國人民心中的英雄人物,她的形象和董存瑞、黃繼光一樣,永遠活在了人民的心中,而她的家庭成員,特別是她的父母親成為了英雄的父母,同樣受到了人們的尊重和愛戴。

但是現在的文化大革命就像是洶湧澎湃的大浪一樣,衝擊著曆史遺留下來的汙泥濁水,對於那段曆史,這牆上大字報所揭露出來的事情是真是假,還是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群眾來把水攪渾、從而趁機達到不可告人的秘密呢?這些人們都無從知曉。

但是退一步說,當年劉胡蘭和村裏的幾個民兵遇害,這些曆史事件隻有當年的村裏人知道,哪能輪到那這些來自北京、天津的學生說話。而就算那些青年學生抱著對曆史負責的目的來到這裏,如果沒有當地人的配合,他們怎麼能知到這些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