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所載和民間傳聞,是在戰亂當中,南塘各大世家家主合力逼死了當時的南塘帝君,並且聯名遞送了降書議和,拱手把南塘送出去的。
宋楚兮卻不知道這其中居然還有這樣的內幕。
她愣了一愣,但卻馬上有所頓悟,“難道是當時的陛下……”
宋太後沉痛的點了點頭,滿臉苦澀的繼續說道:“當初的陛下飽讀詩書,是個十分仁慈的人,亡國之辱他承受起來固然艱難,但與其是以卵擊石,等著最後闔族被屠,實在不如先發製人,以他南塘整個皇室之血,換取城中百姓安康和戰場上十數萬將士的性命,那樣至少還能為南塘故國保留住它的血脈傳承。”
這樣的忍辱負重,一般的帝王是很難做到的,但凡為人君者,大都十分在意後世的眼光和史書上對自己的評價。
禦駕親臨,舉國抗擊敵寇死在戰場上的皇帝,和懦弱無能,被自己的朝臣族人逼死自裁的皇帝——
雖然都是亡國之君,但這留下的名聲和意義卻是截然不同的。
同樣都是死,但是當初的這位南塘帝君,他卻選擇了用自己的屈辱換了國中子民的血脈傳承和延續。
這樣的人,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宋楚兮從來就不善於去評判別人的對錯得失,隻這個時候心中卻是大為震動的。
她勉強定了定神,“所以說,那是從率眾歸降了朝廷開始,祖母和端木氏他們就開始在暗中籌謀著複國了?”
“具體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宋太後神色凝重,提起這段往事,誰的心裏也都不會很輕鬆,“當年偶爾聽父親提過,陛下一直都知道以咱們南塘的實力是不可能和北狄的朝廷抗衡的,所以他當時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免除整個南塘的滅族之禍。但是端木家和咱們宋家兩家人卻是那件事的直接執行者,大約是覺得愧對陛下,所以私底下兩家人早就在謀劃,尋找機會了。”
亡國之恥本來就是巨大的壓力,何況他們這些都還是從南塘走出去的叛臣,想要一雪前恥卷土重來,這本身就無可厚非。
“就是因為這樣,姑母你才答應做他們的內應?”宋楚兮確認道。
“那是一國一族的事情,並非我一人所能左右。”宋太後道,神色之間卻不見怎樣的不甘願。
“可是姑母,你明知道這是一個沒有出路的死局,我能不能問,當初你之所以甘心入局,到底真的是因為國仇家恨的原因還是……”隻為了那個男人?
“兮兒。”宋太後知道她問的是什麼,卻沒有正麵回答,隻拉過她的一隻手握在了掌中,看著她的眼睛,十分憂慮的說道:“我自私了一輩子,也瞞了你很多的事,以至於讓你陷進了今天這樣兩難的處境裏,你別怪我。”
她不替自己辯解什麼,自私就是自私,本來也沒什麼好澄清的。
而宋楚兮看著宋太後,她要的答案已經十分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