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念念不忘(2 / 2)

碧雪說:“你倆很懂廚藝哦,我隻會做雞蛋麵。”

采薇說:“你就別謙虛啦,我在你家不還吃過你炒的菜哩。”

碧雪說:“那次我做的是酸辣土豆絲來是吧,炒是炒了,就是‘絲’變成了‘塊’。”三人都笑了,這頓飯吃的其樂融融,後來,采薇對李如槐說:“小李老師,你給我們講講藝考的事吧。”

“也好。”李如槐接著說:“那也算是一段藝術之旅,因為每年的藝考幾乎都定在過年之後,那年我們還沒享受夠過年的溫存,就踏上了征途。那年省裏在幾個市都設了考場,我選擇的是濰坊,當時剛好趕上元宵節,正是萬家燈火,我和幾個同學躲在一家小旅館裏看元宵晚會,別提多淒涼了。不過仔細一想,那也是一種經曆,我總共考了六所高校,最後文化分和藝術分綜合衡量了一下,選擇了這所,我還比較滿意。”

碧雪問:“那我們藝考的時候該注意些什麼呢。”

“應該是適當的冷靜吧,因為我們知道繪畫藝術最注重的就是心細,若是連構圖都做不好以後的環節又從何說起呢,切忌緊張,把自己的水平發揮出來。然後盡量的多考幾所院校,考幾個有把握的,最有希望的,然後也可以衝擊一下美院。”

采薇給自己定下目標,美院暫且不提,最差也要拿下一個本科的院校,她對自己的文化課是非常有信心的,竟然感覺大學有望,她樂觀了起來。藝考就是這樣,通過這所學校的藝術考試,此校才會按照藝術生的錄取分數錄取,若是沒過,隻能按照普通文理生對待。

李如槐又說:“考試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最好的自己,就算通過,分數也要名列前茅,這樣更有優勢,因為每所學校都不是按照固定的名額來發放。比如一個高校有七十個的錄取名額,但是它會發放一百張資格證,還要看這一百人的文化分數。以前我們高三就有這樣一個例子,他有證,文化分也過了錄取分數線,結果落了榜,他自己也懊惱不已,我們大家都知道,他其實是一個天分很高的人。吃虧就吃在綜合分數上。”

采薇最願意跟過來人交流這方麵的事情,對於她的成長太有益了,可以繞過很多誤區,她剛開始還以為錄取多少人就發放多少藝術合格證呢。這是一種雲開見日的心情,直至豁然開朗。碧雪聽得也很認真,她把竹筷放下,兩手托腮,聚精會神地生怕漏掉某一個重點。

離開這所大學的時候,采薇又回頭看了它一眼,心想:“大學,我今天接近了你,你並非那樣的可望而不可即,可是我並未完全的擁有你,你並不在我的懷裏,你隻是還沒有冷漠的將我拒絕,你的校園是那麼大,操場是那麼寬闊,路旁的植物是那麼好看,葉子是那麼寬,但是終究有一天我會讓你真正的接受我,讓我在你身邊讀書,你等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