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大爺老淚縱橫,那些渾濁的淚珠,在深深的皺紋裏流淌。
在場的人無不感動。
明月也哭起來了,淚珠兒叭噠叭噠地掉在胸前。
過了好一陣,當大家情緒都平穩些之後,明月說:"老爺爺,你不該感謝我,該感謝那個攝影師。我隻不過是在鏡花灘上玩,見裝有原木的船擱淺了,順便幫幫忙而已。是那個攝影師把這個鏡頭抓住了,廣為傳播,才讓你孫子轉化過來的。"
嶽大爺擦了擦淚說:
"都該感謝!都該感謝!"
"老爺爺,那畫冊還有積存沒有?"
"還有幾本。賣得很快,來一個人我就向他們推薦。"
"我全部買了。"
"全部買?為啥?是送人還是自己保管?我倒覺得不如賣給讀者,萬一轉化了一個我孫子那種人,作用更大呢!"
明月立即悲戚難禁,便咽著說:"我買去祭奠一個人。"
"祭奠?"
"是的"
"誰?"
"那個攝影師。他死了。"
老人立即顯出驚慌的神色:"他多大年紀?怎麼就死了?"
"二十七歲。"
老人立即不說話了,嘴卻合不攏來。在場的人、包括那個豁達的女職工在內,雖不知攝影師是誰,也無不為他英年早逝而感動痛心。
今早上,明月六點半起床,洗漱完畢,習慣性地打開她那個"梅花牌"小收音機:七點鍾是四川人民廣播電台的早間新聞,她總是要聽的。
剛一打開,播音小姐就介紹內容提要了,前兩條是關於省委書記xXX視察某地以及全省農民抗旱救滅的新聞,明月正在想:處在城市之中,競然不知道農民遇到了旱災。自己都快變成公子王孫了!第三條新聞就來了,標題是;"著名青年攝影家尚千裏不幸遇難"。
明月在疊被子,聽到這則預告,立即住了手,小心翼翼地坐在床上凝神靜聽,生怕碰倒了什麼似的。
前兩條新聞明月是模模糊糊地聽過去了,第二條新聞,明月屏住呼吸,生怕漏掉每一個字--著名青年攝影家尚千裏不幸遇難本台消息:7月2日上午九點,曾以恢宏的氣勢譜寫過英雄史詩的大渡河上,漂浮著一具麵目模糊的屍體。從上遊下來的船夫立即將屍體撈上岸去,並報告當地公安機關。公安人員趕赴現常從死者的上衣裏掏出一張身份證和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證,證件上寫著"尚千裏"。
尚千裏原名南華,今年二十七歲,九O年畢業於中央藝術大學,成績優異,校方決定讓他留校執教,他婉言謝絕,並向校長陳述了自己的理想,就是要用自己的一雙腳,踏遍祖國的山山水水;用那小小的鏡頭,譜寫中國人民的理想、希望和執著的奮鬥精神。因此,他把名字改為尚千裏。幾年來,尚千裏足跡所至,遍布陝西、河南、甘肅、新疆、內蒙、黑龍江等地,拍下了許多氣魄宏大藝術精湛的作品,在《人民畫報》、《中國攝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發表之後.引起廣泛影響。
今年,尚千裏把四川作為自己關注的重聲。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之說.但四川人民不但頑強地生存繁衍,且成為新中國的農業大省,這無分證明了四川人民和險山惡水抗爭的韌勁。入川前.尚千裏在日記中寫道:"我要在四川那塊土地上,找到一種力,一種可以讓石破天驚的力!"他先後到了劍門關、大巴山、長江、氓江等地,留下了一大批張揚"力"的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大巴山下的洲河攝下的題名《曆史》的作品,通過一個少女拉纖的特寫鏡頭,有力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該作品最先發表在《四川畫報》上,迅速被多家報刊轉載.並收入近十種畫冊,引起極大反響。《四川畫報》和轉載這幅作品的報刊,每天要收到數百封讀者來信;但是.尚千裏萍蹤浪跡,無法把這些信件轉給他,許多時候,稿酬也不知寄往何處。就在尚千裏遇難的當天,首都北京傳來消息:《曆史》獲國際青年攝影家作品大賽金獎,邀請他赴文藝複興的先驅之地、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領獎。遺憾的是,他永遠也不能去了,隻把一個攝影家的精神和強烈的使命感留存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