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意外的合擊(1)(1 / 3)

兩個月後,上級領導給甲字號民團解決了三百支漢陽造步槍和兩千個手榴彈。當然,還是需要馬萬祺傾囊相助。不過,這次馬萬祺把所有的家底都抖摟出來了。短時間之內再想置辦什麼可就拿不出錢了。隻能依靠賣煤炭慢慢積攢了。

又是兩個月後,裝載了滿滿的煤炭和一些金礦砂的馬車車隊逶逶迤迤地出發了。此次護送車隊就不再是二十人的隊伍,而是二百人的隊伍了。

時值七月,驕陽似火。押運車隊的人都化了裝,戴了各式草帽,三三兩兩,一幫一夥,步履矯健地跟隨馬車前行。有營生幹,而且吃得飽,腳底下就有勁。

路邊和山上的樹木、灌木叢已經枝繁葉茂,開闊地的青紗帳也已臨近收獲季節,全都鬱鬱蔥蔥、莽莽蒼蒼。這成片成片的綠色成為雙刃劍,既有利於敵人隱藏設伏,又有利於八路軍隱藏設伏。

胡老西兒的眼線得到情報以後,立即通知了胡老西兒以及魯大成和河野滿。河野滿下命令道:“這次的,要給甲字號一個厲害,皇軍出兩個小隊,皇協軍出兩個中隊!”

但獨立營那邊事先得知車隊出發的時間以後,立即聯合了八個民兵區小隊和十個武工隊,早已圍繞“死亡之穀”做了周密的安排。沒進入“死亡之穀”之前是開闊地,敵人沒法設伏;出了“死亡之穀”也是開闊地,敵人也沒法設伏。敵人雖然以前吃過虧,因為當事人基本都死了,所以,現在仍然在“死亡之穀”兩側設了伏。但敵人的一舉一動全在獨立營戰士們的視野裏。

日軍陸軍編製中的步兵小隊,轄一個機槍組(兩挺輕機槍)、一個擲彈筒組(兩個擲彈筒)和兩個步槍組。每挺輕機槍編製四人(指揮者、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製兩人。小隊人數在60人左右。皇協軍的編製和小鬼子差不多,隻是人數更多一些。他們以為這次會因為人多、武器多而打個勝仗,豈不知八路軍方麵卻是他們的四五倍以上。而且,問題非常嚴重的是最近以來皇協軍內部私下一直在流傳這樣的說法:“槍口抬高一寸,八路軍就不會打咱們。”所以,當戰鬥打響以後,基本上隻有兩個小隊的鬼子在與八路軍的大隊人馬較量,兩個中隊的皇協軍隻把子彈射向天空。而八路軍也很快就明白了皇協軍的心思,便隻把子彈和手榴彈雨點般傾瀉到小鬼子的陣地裏。當然,皇協軍被誤傷的情況也是在所難免的。

半個時辰以後,八路軍吹起了衝鋒號,下山猛虎一般發起衝擊,幾乎是七八個人七八把刺刀對著一個小鬼子。完全體現了毛澤東的作戰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慘烈的戰鬥很快便停止了。負隅頑抗的小鬼子被消滅殆盡,所有的皇協軍都舉手投降。獨立營照例留下了一小部分願意打鬼子的年輕人,放走了其他一大部分人。當然,武器必須得留下。六七百支步槍、十幾挺歪把子機槍、十幾具擲彈筒和大批彈藥,被獨立營盡收囊中(時隔不久,這些武器就悄悄運回甲字號,被郭曉冬接收,擴大他的武裝了)。

馬車車隊繼續趕路,獨立營的戰士們掩埋了屍體,唱著歡快的《遊擊隊歌》,快速離開了戰場: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樹林裏,到處都安排同誌們的宿營地,

在那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裏,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

無論誰要強占去,我們就和他拚到底!……”

(這首旋律輕鬆流暢、生動活潑的歌曲是我國著名作曲家賀綠汀1937年創作的。“八一三”事變爆發後,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沿滬寧、隴海、同蒲鐵路線做抗日宣傳工作,於1937年年底到達晉西南的臨汾,住在城郊的劉村八路軍辦事處。此時他創作了這首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的歌曲,在洪洞縣高莊召開的八路軍總司令部高級將領會議的一次晚會上首次演出,受到熱烈歡迎。歌曲隨即在華北各敵後根據地傳唱開來,並迅速流傳到全國各地。到了時下的1943年的時候,八路軍戰士幾乎人人會唱。)

幾番較量以後,圍繞甲字號出現暫時的平衡。河野滿一時找不到更有效的對付甲字號的高招,暫時不再對甲字號心懷鬼胎,“死亡之穀”也暫時安靜下來。

現在八路軍在唱歌,河野滿也在唱歌。當他再次麵對牆壁上的軍事地圖的時候,一時間竟然唱起了日本民歌《櫻花》:

“我一直在等待和你重逢的那一天,

在那櫻花飛舞的道路上,向你揮手,呼喊你的名字。

因為,無論多麼痛苦的時候,你總是那樣微笑著,

讓我覺得,無論受到什麼挫折,都能繼續努力下去。

在被晚霞映紅的景色之中,仿佛能聽見,那天的歌聲……”

看似溫柔的歌詞和曲調,唱在河野滿的嘴裏,就暗藏殺機。河野滿期待著反撲的機會。他相信,大日本帝國不會對眼前的黃崗山金礦脈所呈現的巨大利益視而不見。他不停地向上級機關打報告,要求增加兵力。於是,時隔不久,上級機關又給河野滿補充了一個中隊的日軍,讓他加強對黃崗山區的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