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拚出的血道(2)(2 / 2)

郭曉冬在黑暗中點點頭,說:“是這樣。看起來,我們這些人都在小鬼子的視線裏了。他們時時刻刻在監視著我們,想什麼時候給我們來一下子,就給我們來一下子。”

回到自己家以後,郭曉冬讓奶奶把馬萬祺和銀杏、馬珍珍安置在東屋,爺爺奶奶和郭曉冬則到西屋去睡。兩個馬弁就在堂屋地上打了地鋪。大家將就著睡了一個時辰。轉天一早,郭曉冬率先起床來到外麵,正在思考下一步怎麼辦,卻見很多鄉親們拉家帶口地來到自己家的院門外。他們也不進來,隻是站在外麵遲疑著。

郭曉冬透過院門柵欄,看到了鄉親們,便急忙打開門走了出去。問:“你們有什麼事嗎?”

一個老大爺說:“昨夜我們這些人的家裏都莫名其妙地遭了火災,東西全都燒個精光,人沒死就算萬幸。天一亮我們去找保長郭萬才,讓他想辦法幫我們找個住處。他說他也沒辦法,讓我們來找你,說你道行大。”

郭曉冬看著眼前這些鄉親們,從他們破衣拉花的外表看,一個個衣不蔽體。把這些人的吃喝拉撒都管起來,可不是容易事。便說:“你們先在這兒等一會兒,容我們老板睡醒,我和他商量一下,看有什麼辦法。”

鄉親們便在院門外扶老攜幼地席地而坐,密密匝匝地坐了一大片。

馬萬祺還沒睡醒,郭曉冬也不便去叫,他便在堂屋地上拿了個蒲團坐下來,合上眼靜候,想著心事。又過了一會兒,馬萬祺和銀杏、馬珍珍都起床了。他們揉著眼睛來到堂屋,兩個馬弁趕緊起身到外麵站崗。郭奶奶給馬萬祺和馬珍珍、銀杏打水,讓她們洗漱。郭曉冬就對馬萬祺開口了。

“伯父,我想跟你說幾句心裏話,以前一直想說,但沒有機會。”

馬萬祺的精神似乎好了一點,心事重重地看著郭曉冬,說:“你想說什麼?勸我擴大開礦嗎?”

郭曉冬道:“伯父,院門外的鄉親們坐了一大片,看到他們,我想起了毛澤東同誌寫的《論持久戰》。在這篇文章裏,毛澤東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動員了全國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彌補武器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我們現在總是被動挨打,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很多老百姓,我們為什麼沒想到要把老百姓武裝起來呢?”

馬萬祺不屑於到外麵去看一眼鄉親們,他隻是擺擺手道:“老百姓是很難管的,你不要作繭自縛,自尋煩惱。”

郭曉冬道:“您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我們還應該樂觀一點。受到小鬼子迫害的老百姓會跟著我們一起幹,會成為我們的幫手,甚至成為主力軍。事情都有兩麵性。日偽軍以為威脅和加害我們,就會使我們停止工作。但那怎麼可能?他們越這麼沒有人性,我們越要把工作幹得更好。不光我們幹,還要發動起很多人來跟著我們一起幹。您想想看,我說得對不對?”

這時,剛剛洗漱完畢的馬珍珍插進話來:“爸,事到如今,您就聽曉冬的吧!難道他會把咱們往歪道兒上領嗎?”

馬萬祺在馬珍珍的攛掇下,勉強同意了郭曉冬的意見,但他說不出應該怎麼做,隻是一切聽任郭曉冬的安排。於是,郭曉冬大刀闊斧地做了部署:在甲字號煤礦門口搭起臨時帳篷,把沒有房子住的鄉親們都接過去。然後把鄉親們編入民團,分成老年組、中年組、青年組、婦女組,過起集體生活。對開礦和其他臨時任務,統一安排。幾天後,分成若幹個小組,在骨幹帶領下,進入丁字號煤礦采挖新礦。

萬家銘那邊已經不可能再提供槍支了,新的民團成員都沒有槍。王金槐在對這些人輪流培訓的時候,說:“現在我們有工作了,有工作就能賺錢。下一步我們要想辦法把挖出的煤變成錢,大家要輪流出去護送運輸,到時候就可以奪到敵人的武器。”同時,王金槐還對這些人進行軍事訓練,使這些人亦工亦兵,下到礦裏能采礦,拿起武器能殺敵。那些房子沒有被燒的村民,看到加入民團就可以有飯吃,便也紛紛投到郭曉冬門下。郭奶奶家裏一時間門庭若市。

王金槐問郭曉冬:“怎麼辦?”

郭曉冬回答:“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隻要馬萬祺給錢給糧。幹脆把郭家店辦成‘堡壘村’也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