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轉戰歐洲 第一百二十四節 《慕尼黑條約》(3)(1 / 2)

“障眼法?”

布裏昂看著一臉狐疑的麥克唐納,不慌不忙的端起了辦公桌上的一杯咖啡,回答道:“是的,德意誌、法蘭西的人民,當然還包括如今還在巴黎高談闊論的政治家們都被奧地利給騙了。所謂的和平宣言隻不過是對我們用的緩兵之計罷了,奧法兩國之間的戰爭恐怕還得有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結束,而奧地利帝國的這一步險棋也正是壓在了這個上麵。”

“您是說尚未結束的意大利戰場?”麥克唐納未假思索便脫口而出,隨後布裏昂便露出了極為欣慰的笑容。很明顯,麥克唐納這一次猜對了,而且令布裏昂非常滿意。

布裏昂點了點頭:“如今奧法戰爭已經進行到了最後的階段,德意誌戰場已經結束,但是南方的拿破侖卻仍在和維爾姆澤的十萬大軍進行著最後的殊死較量。既然如此,為何在和平宣言中隻談到了要德意誌地區的軍事上保持克製卻對意大利戰場方麵隻字不提。如果奧地利真的有心停戰議和,為何不立即停止意大利的軍事行動?所以說,就算奧地利政府真的派遣了外交使者與我軍進行談判,我看也頂多是邊打邊談,必然一無所獲,除非意大利戰場結束。”

“當然,依我看意大利戰場的交火也是避免不了的。為什麼?奧地利已經喪失了整個南德意誌領土,再加上在意大利又投入了十萬部隊,說什麼也不可能讓拿破侖就那麼容易的占領了曼圖亞這個軍事要地。然而拿破侖橫掃意大利,損失也是不小,在曼圖亞問題上自然也不會輕易罷手,即使是在利益上也說不過去。”

布裏昂在分析起局勢來顯得尤為輕鬆,目前的局勢雖然混亂,但是卻對布裏昂極為有利。在拿下了慕尼黑侵占了整個巴伐利亞之後,布裏昂便更有了優勢,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他已經擁有了戰爭的主導權,而南方的戰場對於布裏昂的影響也不再有那麼大了。

如果拿破侖打敗維爾姆澤,意大利戰場的勝利必然推動了布裏昂與奧地利政府的和談,毫無疑問受益最大的是布裏昂。然而如果拿破侖不幸兵敗,布裏昂則完全可以先下手為強,十萬萊茵大軍揮師東進直逼維·也納,直接徹底打垮奧地利帝國。而如今布裏昂沒有選擇進行東進,隻不過是擔心歐洲其他強國出兵幹涉,並且想留下奧地利帝國與普魯士爭霸以持續德意誌地區的混亂局勢。要知道,布裏昂可是唯恐天下不亂,而布裏昂如今的崛起也正是因為歐洲連年戰亂的動蕩局勢。

但是近期拿破侖在意大利展開的一係列軍事行動的效率也確實讓布裏昂有些失望,奧軍開始運用消耗戰術,使得意大利軍團與奧軍在曼圖亞地區激戰了近半個月,但始終沒有在曼圖亞要塞的控製權上取得什麼實質性的進展,甚至都沒有給奧軍主力帶來多少有效的打擊,相反的是法軍的損失卻越來越大。接連幾場戰鬥下來,就賠上了近七千餘名士兵的生命。

戰爭損失之大,使得意大利軍團的士氣出現了極為罕見的低落,就連軍團長拿破侖也不由的產生了對戰爭的憂慮。雖然從表麵上看意大利軍團接連在戰場上挫敗奧軍,可是從本質上來說仍然是難以打破的對峙局麵,而且意大利軍團兵力短缺的這個致命弱點在戰爭中巨大的損耗之後越來越明顯。

要知道,這個時候雖說維爾姆澤部損兵折將可是卻從未傷及軍隊根本,幾場硬仗下來也不過損失了萬餘人。頂多是將曼圖亞地區的防線收攏一些,最後清點部隊仍保持著七萬餘人的優勢兵力。麵對如此高強度的戰爭損耗,拿破侖的部隊隻剩下了不到三萬人,哪裏還能繼續撐得下去?這便是目前拿破侖最為擔心的地方。

說句不好聽的,在這麼沒完沒了的打下去,意大利軍團遲早要被拿破侖拚光了不可。

然而對於拿破侖來說如此棘手的消耗戰自然不會出自於老元帥維爾姆澤之手,而是一向在軍中以穩重著稱的巴林洛赫將軍所極力主張的。要是按照那位老元帥的作戰風格,早就擺開陣勢,和意大利軍團進行一場硬碰硬的決戰了。但是有必要提一句,如果真的按照這麼打的話恐怕拿破侖是最樂意不過的了,因為維爾姆澤這麼做就等於給拿破侖創造了全殲奧軍主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