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駐紮在慕尼黑地區的萊茵軍團指揮部就已經收到了了羅森海姆大會戰的戰報。
“19日我軍蘇爾特軍團等六萬餘眾與奧軍烏姆瑟爾部五萬人馬交戰,至今為止不負重托,已經將奧軍徹底擊潰於羅森海姆地區,戰線逼近奧地利邊境薩爾茨堡,隻等總指揮部一聲立下,六萬大軍即刻奔襲維·也納。我軍在此戰中的損失不到七千人,軍隊士氣高漲,武器彈藥還算充足。”
麥克唐納翻了一頁文書,然後繼續說道:“據戰後統計,這次奧軍陣亡人數至少在三萬人左右,我軍在戰場上抓獲的俘虜也有六千餘人,其餘殘部已經盡數潰散。此外,奧軍元帥烏姆瑟爾元帥被我軍一名騎兵當場擊斃,並一舉抓獲敵軍少·將級軍官三人,上校級軍官兩人,中少校級軍官也有近十人,已經被押解在回來的路上。還有最後,蘇爾特將軍問您是否準許他繼續進軍?他在報告的最後保證至多在九月初就能占領維·也納。”
“這場會戰打的確實漂亮,可謂是戰果豐厚啊。這個蘇爾特呀,就是太心急了,還沒進入奧地利帝國境內就想著要拿下維·也納了!”布裏昂聽著前線的消息,不禁笑了起來。
說心裏話,布裏昂對於這一次蘇爾特的指揮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甚至其戰術水平與布裏昂比起來都相差無多,所以說布裏昂才把這一次打垮奧地利五萬援軍的重要任務交給了寸功未建的蘇爾特。當然,蘇爾特也是布裏昂心中目前能完成如此規模戰役的指揮官當中的最佳人選。
如果說隻能統領一個師最多一兩萬人且在總司令部指揮下連戰連勝的將軍能被稱之為悍將的話,那麼能指揮幾個師甚至幾個軍團十餘萬人,攻城略地,屢戰屢勝的將軍才能被稱之為一代名將。這種難度的跨越之大是可想而知,而蘇爾特目前已經可以說是在名將的門檻上來。
而在法國軍界能有如此能力的將軍真的就已經很少了,而就目前來看擔當重任,呼聲最高能列入名將行列的,也就是在土倫一戰成名,意大利軍團統帥拿破侖還有與之齊名的巴登公爵萊茵軍團統帥布裏昂二人而已。
然而布裏昂心裏也很清楚,除了蘇爾特之外,在萊茵軍團的中也有如此能力的將領在八位師長中也隻有少數。比如預備旅旅長德塞,第三師師長達武以及第一師師長貝爾納多特這三人而已。
然而布裏昂眼角餘光一掃,身旁的幾位將軍中唯有第一師師長貝爾納多特在強顏歡笑,似乎聽到蘇爾特取得羅森海姆大捷的消息而悶悶不樂。
貝爾納多特鬱悶自然不奇怪,要知道往日最得布裏昂重用的便是他,但是自奧法戰爭開始以來第一師的表現卻極為平庸。可以說除了圍攻斯圖加特和奧格斯堡戰役作為主攻部隊之外,其餘也就沒有多少驕人的戰績了。也就算在埃爾欣根戰役,第一團略有小勝,但是卻被查理大公的第四師擊潰,差點法軍渡河就前功盡棄。
相反達武的第三師與納拉師團在這幾個月以來表現異常出色,而且都是以區區一師之力死死纏住查理大公的奧軍主力部隊,在作戰中幾乎都是在作為法軍的中流砥柱。特別是納拉師團,在奧格斯堡戰役中還活捉了阿爾文齊元帥。
蘇爾特率領巴登軍團到來,一場羅森海姆戰役就取得了全殲奧軍的輝煌戰果,擊斃奧軍近三萬餘人。恐怕巴登軍團的這一場戰役的功績,就足以和第一師這幾個月以來的戰果相比。
再者說之前的蘇爾特寸功未建,布裏昂就放心的將六萬餘軍隊交給了他,就已經很說明布裏昂對於其看重之處,然而現在蘇爾特又向布裏昂尋求獨立指揮權。如果布裏昂答應了這邊說明什麼?蘇爾特的軍中大佬的地位將無可撼動,甚至可能會成為萊茵軍團的繼承人。到時候貝爾納多特還想再怎麼爭奪權力,恐怕連個機會都沒有了。
達武的眼神一直在貝爾納多特的身上,但卻不經意間透露出了一種譏諷乃至挖苦的味道,而貝爾納多特隨即報以極其敵視的眼神。
布裏昂在私下裏也聽說過,達武與貝爾納多特的關係不和,到現在已經幾乎水火不容,劍拔弩張。當然,兩者都是布裏昂的心腹將領,又都握有萊茵嫡係重兵,軍中這樣的高級將領有一些你爭我奪的派係鬥爭也還算正常。再說這樣的暗鬥在暫時不影響作戰或者危及到自身的統治地位的情況下,布裏昂絕不會那麼輕易的對自己的左膀右臂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