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轉戰歐洲 第一百一十五節 慕尼黑決戰(1)(2 / 2)

巴登軍團的編製與萊茵軍團的編製有著極大的不同,巴登軍團下轄的四個師編製為一萬人左右,師下麵又下轄三個旅滿編三千人左右,一個旅又管編製千餘人的三個團。而萊茵軍的師級編製就有三萬餘人,旅級滿編七千餘人,就連團級少說也有兩千餘人,似乎怎麼看都是巴登軍的兩倍以上。

所以說蘇爾特手下的四位師長雖說表麵上與納拉等人一樣,但是就不是一個類別,差不多是夾在旅與師之間的情況。但是巴登軍團的各師師長依然不可否認的成為了萊茵軍中第三梯隊的將領。

。。。。。。。。

烏姆瑟爾元帥的奧地利部隊離慕尼黑越來越近,然而蘇爾特的巴登軍團則留下了貝西埃爾步兵師繼續駐防慕尼黑外圍之後,其餘三個師以及儒貝爾、納拉師團立即向奧地利邊境奔襲,17日,近六萬大軍至羅森海姆地區進行休整備戰。特別是這次作為初戰的蘇爾特軍團,全軍上下磨刀霍霍,準備隨時給奧軍迎頭痛擊。

“剛剛回來的情報兵彙報說,這次前來支援的五萬奧軍距離羅森海姆城大概還有一天的行軍路程。”蘇爾特在軍營帳篷裏看著鋪在桌上的地圖,手裏還不停的把玩著鉛筆說道:“這一支奧地利部隊可不是我們圍困在慕尼黑的殘兵敗將,敵軍除了武器沒有我軍先進,但是軍隊的素質也確實不錯。在目前雙方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如果正麵交戰,恐怕損失不小啊。”

“既然這樣,我的騎兵師願意作為先頭部隊向奧軍發起進攻。我手底下的騎兵們在巴登公國早就渴望上戰場與敵人浴血奮戰了,現在正好就是一個展現士兵們勇氣的機會。”騎兵師長內伊托著頭盔,緊握著掛在腰間馬刀乃以掩飾內心中激動地心情。

蘇爾特拍了拍內伊肩膀,搖了搖頭說道:“內伊,我相信你統帥騎兵部隊的進攻作戰能力,但是你要明白貿然率領騎兵發動衝鋒會造成極大的傷亡。到時候,一旦敵軍步兵組成方陣,那麼你的騎兵將會遭受到滅頂之災。”

掃視了一圈帳篷內的四周,萊茵軍團目前的八位師長中,就有五位站在了蘇爾特的麵前。此時蘇爾特能夠獨立指揮的兵力也差不多是萊茵軍團的一半了。不得不說,恐怕布裏昂派係的將領中,除了巴登軍團長蘇爾特,也就再也沒有人能夠得到布裏昂的如此重用了。

之前的萊茵軍團部隊當中,一提起代表性的將軍恐怕立馬就會想到貝爾納多特或者又是達武、德塞之類,但是絕不會有蘇爾特的位置。然而現在的蘇爾特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布裏昂派係將領中最有權勢的一位,當初布裏昂命令蘇爾特留在封地訓練八萬新軍也正是對其的重用所在。

然而蘇爾特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實力即使是和法國各地軍團相比,已經可以算是較為雄厚的了,但是他也時刻明白自己即將麵臨的敵人的實力是強大的。如果這一戰法軍失利,那麼對於整個萊茵軍團將會是滅頂之災,之前幾場戰役的勝利也將前功盡棄。而蘇爾特在布裏昂心中還可能會有一席之地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想要徹底消滅奧軍就必須要在羅森海姆地區形成大包圍圈,公爵大人在奧格斯堡打的一場殲滅戰能以六萬部隊一口氣消滅阿爾文齊的五萬大軍。如今麵對不斷逼近的奧地利援軍,我們也絕對不能讓公爵失望。”

蘇爾特拿起手中的鉛筆在諸位師長麵前指著地圖說道:“這樣,先由儒貝爾師團佯裝做主力部隊與奧軍進行交火,然後立即向羅森海姆地區潰退,引誘奧軍主力繼續深入。納拉師團與內伊騎兵師則負責迂回至敵軍後方,在我軍完成迂回包圍便在羅森海姆打一場大會戰!”

此時遠在行軍路上的烏姆瑟爾元帥也正在憂慮著接下來與法軍的作戰將會有多大的困難,要知道之前他的老同僚阿爾文齊、博利厄可都是兵敗被俘,就連年輕有為的查理大公也被困慕尼黑。

他也時刻明白著,如今奧地利帝國最後的生死存亡也就在自己的手上,如果這最後的五萬精銳喪失,那麼奧地利就連最後反抗的力量也會失去了。